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年底银行理财产品发力 高息揽储现苗头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   2012-12-20 14:5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临近年底,面对监管指标要求和业绩考核压力,银行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求资金。银行借提高理财收益来达到回流现金的做法,虽然老套,但依然有效。于是乎,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扶摇直上,甚至有些重新站到了5%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年末及跨年资金需求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震荡向上,尤其是跨年度期限为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收益率优势更为突出。
  
  理财产品现跨年行情
  
  “低风险产品,10万元起,以万递增,35天4.48%;182天4.65%,11月29日起售,12月4日起息;5万元起,以万递增,120天4.43%,11月28日起售,12月4日起息,此产品适用于养老金及VIP客户;中等风险产品,10万元起,以万递增,273天4.8%,11月29日起售,12月6日起息,此产品适用于单笔申购100万元或个人、家庭金融资产达到100万元等的客户……”一大早,上海的张先生就收到了某城商行的短信通知。
  
  这比上周张先生收到的“报价”高得多,张先生有些懊恼。1个多月前,他刚刚买了30万元期限为366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4.5%。“早知道把钱留到现在再买了。当时怕降息,觉得时间长点能锁定比较高的收益。哪知道还有跨年行情。”张先生少不了和周围的中老年朋友唠叨。
  
  据普益财富提供的数据,从11月17日至23日一周内,1个月(含)以下期产品共发行16款,市场占比为3.89%,较上周减少8款,市场占比下降2.00%;1个月至3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14款,市场占比为52.07%,较上周减少5款,市场占比上升0.30%;3个月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20款,市场占比为29.20%,较上周减少18款,市场占比下降3.43%;另外,6个月至1年(含)期产品48款,市场占比为14.36%,较上周增加11款,市场占比上升3.01%;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款,较上周减少8款,市场占比为0.49%,市场占比下降1.88%;没有无固定期限产品的发行。
  
  从11月17日到23日的一周内,30家银行共发行163款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期限最短的为7天,最长的为365天;预期收益率最低2.70%,最高为5.50%。仔细对比11月17日至23日和10日至16日这两周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情况就会发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非全线上涨,期限为1个月左右、正好跨过元旦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明显,其余期限的收益率甚至有所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或与年底银行揽储有直接关系。由于年末临近,跨年资金需求旺盛,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年前仍有望震荡向上,尤其是跨年度、期限为1至3个月的产品收益优势突出。
  
  收益率并非唯一追求
  

  张先生仔细研究后发现,“跨年行情”没有那么“好吃”。
  
  从11月23日这一天算起,距离元旦只有不足40天。可以很明显地看出1个月以下的短期理财产品几乎难觅踪迹。
  
  以上述城商行的理财产品为例,收益率上升最明显的是35天的理财产品,从上一周的4.31%直接跳升到本周的4.48%。但实际上对于35天的理财产品,0.12%的收益差实在是微不足道。而且这些收益率走高的理财产品其发行和计息的时间都经过银行精心设计,很多产品恰好赶在元旦后到期,而那个时候是否还有如此高收益的产品还不可知。
  
  再看收益率高且期限长的273天收益4.8%的产品,其产品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要求单笔申购100万元以上或个人、家庭金融资产达到100万以上,对个人年收入也有一定要求。
  
  “现在我觉得自己买366天收益4.5%的理财产品也不错,期限长、省心,最重要的是实际到手的收益肯定比35天的多。”张先生心情舒畅了不少。“如果我能满足单笔申购100万元以上,我就去买收益率在8%以上的信托产品,谁还买银行理财产品?”
  
  某大型国有银行的理财师建议,目前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趁收益率有所上升的时候选定一款中长期限的产品,而不要凑年终行情的热闹。如果只看收益率而不注意产品的衔接,很可能得不偿失。
  
  分析师还指出,影响理财收益率的因素还有年内降准、降息的预期进一步减小。当市场资金充足、存款利率下降的时候,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不可能呈现上升趋势,反之亦然。
  
  渣打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降息周期已经结束,央行似乎认为利率已经达到适宜水平。鉴于宏观经济已经企稳并显示出逐步复苏的迹象,预期宏观政策将保持温和立场,在2012年余下的时间里保持适度、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
  
  

王郝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