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工程” !聚力创建“民生政务·百姓之家”模范机关

2020-12-10 15:32: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开设“45'周课堂”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崔荔媛 烟台报道

  今年以来,芝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主责主业,深入实施“三大工程”,以改革攻坚精神聚力创建“民生政务·百姓之家”模范机关。

帮助市民办理业务

  实施“凝心铸魂”锻造工程

  芝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解决窗口机关干部普遍存在的“工学矛盾”问题,结合实际,开设“45'周课堂”学习平台,每周集中45分钟时间,运用“5′微课堂”“30′学理论”“10′研讨会”三大模块,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支部学习推动、青年干部学习小组深化、个人践悟落地作用,进一步增强干部党性修养,目前已进行32期,累计参与1600余人次。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3+X”主题活动作为基本载体,明确“政务月谈”“能力测验”“先锋评选”3个固定版块,开展诵读“红色家书”、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项特色活动11期,使机关干部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

  围绕审批服务工作,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密切和谐党群关系为导向,推行“十项制度”,常态抓好首接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好差评”制等制度执行,从严落实政务服务重点岗位和风险岗位监督管理制度,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完善问题及早发现和快速处置机制。聘请行风“啄木鸟”监督员12名,对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监督,通过找问题、提建议,切实筑牢干部思想防线,做到依法审批。

绿色通道

  实施“固本培元”强基工程

  推行“1+N”培养模式,围绕“1个岗位”专能,常态化开展“三亮三比三评”“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6期,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模拟等多种方式,提升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围绕“N个领域”全能,实行“轮岗制”,每年在业务科室和行政科室之间交流轮岗一次,促进干部成为“多面手”,加快成长步伐。

  芝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严格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制定《党组议定事项落实台账》,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推进节点化,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清单、一季一述职,行政审批服务局主要领导全程跟踪督办,不断强化班子成员担当作为意识,带领全局机关干部“最大多数”明责尽责,推动实现各项工作优化提升。

  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突出“硬件”支撑,打造“会客厅”式政务服务中心,投入300多万元对政务服务中心实施升级改造,设置“企业开办专区”“银行服务区”“24小时自助区”等多个功能板块,使大厅布局更加合理、运转更加高效。加强“软件”保障,优化办事流程,推行“一窗受理”“一链办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模式,切实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打造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中心。

厅内提供志愿服务

  实施“新益求新”提质工程

  组建“志愿政务”服务队、“店小二”帮办代办服务队、重大项目服务先锋队、青年干部“361”星之队四支队伍,从全天候在厅内提供志愿服务,到每月深入重点项目现场认领服务项目,再到建立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困难户四个联系服务机制,持续构建、织密“一张网”式政务服务新体系。在全省率先推行“政银合作”新模式,从各银行网点遴选20名代办员,通过利用银行网点资源为企业登记提供无偿代办等服务,打造“企业登记一公里代办圈”,大幅提升全区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服务水平,并被作为省级改革典型案例推广。

  转变以往在办事大厅与工作人员面对面、纸质申办模式,推行“零见面审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行企业营业执照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建立起全流程“网上办”模式,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疫情期间,大力运用“零见面”审批模式,确保了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两手硬”。截至目前,使用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占新设立企业登记总量的80.3%。该做法助力企业开办指标考评由2018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的全市第12位,一举跃升到2019年度的全省第2位。

  聚焦“来回跑、跑多次”等问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容缺信封”服务机制,开发配套小程序,具备一键呼叫、进度查询、证照邮寄等多种功能,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免跑腿”信封,让群众办事更舒心、省心。此外,开启“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实行“特事特办”,在主要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为多个市区重点项目实行“容缺办理”,最大程度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崔荔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