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走出对民族声乐认识的误区

来源:天津音协   编辑:石惟正   2016-07-17 16:40:00   作者:石惟正

  一、定义及范围

  大家都知道,声乐就是人声的音乐,是和器乐(乐器演奏的音乐)相分别而存在的。绝大部分的声乐作品都有歌词,因此音乐和文学的密切结合也成了声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人类既然存在着民族和每个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以及各自的历史,文化就不可避免带上了民族性。音乐和文学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具有民族性。可以说世界上不存在非民族的文化,也不存在非民族的声乐。这是我表述的第一个观点,也是进一步探讨问题的基础概念。

  什么是中国民族声乐?或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声乐?定义应该是:以中华民族范围内的一种语言,使用中华民族的一种音乐风格,表达中华民族生活、情感的声乐作品及其表演。按这个定义,在我国,歌曲《龙船调》、《纳西篝火阿里里》、《木兰从军》属民族声乐,《黄河颂》、《故园恋》、《我爱这土地》也属于我国民族声乐。郭兰英、才旦卓玛、彭丽媛、宋祖英唱中国歌属民族声乐,喻宜萱、郭淑珍、刘秉义、廖昌勇唱中国歌也同样属于民族声乐。如按声乐这个词的广义,各种戏曲和曲艺、民歌也属民族声乐。当然,如任何一位中国歌唱家演唱意大利歌曲那就是在演绎意大利民族声乐,唱俄罗斯歌曲就是演绎俄罗斯民族声乐。任何一位外国歌唱家唱中国歌曲就是在演绎中国的民族声乐。你唱哪个民族的作品,我就要用那个特定民族的语言、风格的标准要求你,是不是应该这样? 演唱方法和风格应服从作品的需要,在作品内容、风格的基本限定内去进行二度创作,而不是把人分成几种唱法。歌唱者可以适应多种风格作品,也可能只适应一种或少数的风格种类,但无论如何不应在概念上把演唱《龙船调》看作民族声乐,而把唱《故园恋》、《我爱这土地》看作是意大利美声啊!

  人说,《龙船调》是土生土长的调调,《我爱这土地》毕竟有很多从西方学来的技法,不是中国固有的东西呀?是的,你说对了。中国经历了二十世纪的巨变.加上改革开放,科学、经济都吸取了那样多外国的经验,文化经交流融入外来因素不是很正常么?民族风格是有它的稳定性,但它也是随历史前进、动态发展的。不是吗?我们民族总不能到二十八世纪还仅仅欣赏《小放牛》和《四郎探母》吧?!

  有人又会说,你把郭兰英、郭淑珍唱中国歌都看成民族声乐,但我觉得她们的演唱明明就是不一样嘛!是的,她们确实不同,王秀芬和彭丽媛也不同,不同是因为演唱时选择中国作品的风格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技术结构中融入的各种元素的配比也不同。但在我们的概念中,民族声乐,中华民族声乐是个集合名词,是个大概念、大系统,决不是一个牌子、一种型号的工业标准件,不是单指一种纯种花卉的苗圃而是种类繁多、姹紫嫣红、在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百花盛开的声乐园地。

  风格是一条河流,和黄河、长江一样不但有自己的源头,而且有众多支流,日夜奔腾不息。近百年来的中国史是翻天覆地的变革史,近三十年的开放和发展尤为迅速,声乐这个范畴在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吸收了世界上先进文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前进到今天。我们民族风格的河流已经流到新世纪的初叶,如再只把接近戏曲、曲艺和地方民歌风格的歌曲及其演唱看作是民族声乐,或只把当前院校民族声乐专业当作民族声乐的范围,这个圈了就画得太小了,会引起一系列的弊端。

  行动和概念的力量是强大的。把我国声乐界从比赛、从教研室、从专业、从学理上就分成一个“美声”、一个“民族”,在心理上首先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一是被冠以“美声”称号的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觉得我不在民族声乐的范畴,于是几乎把全副精力都用在了使自己列西方古典作品的演唱达到外国人承认和叫好的地步上,以为这样就功成名就,达到了最高理想,而忽略怎样使西方技法中国化。如何让自己的中国歌演唱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这个更主要的任务。二是被冠以民族声乐头衔的教师和学生因有美声专业作对比物,总把如何区别于美声和如何把民族声乐形成一种统一规格,在音域和难度上又如何和美声竞赛当成重要目标,于是有人就不自觉地把缺点当成特点去保有,又不自觉地走向了趋同。

  我想,给我国民族声乐下定义和界定范围不但要坚持民族性,又要坚持民族声乐内部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才能反映历史真实和体现整个民族在代对于声乐的精神需求。

  二、从情感结构到风格结构

  中华民族经历那样多苦难、斗争、曲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对外贸易世界第三,全方位外交成功,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负责任的大国。她在文化上的需求和形象肯定是要和国家地位、形象相称的。概括来讲我们的民族精神、情感和内心世界有两个大方面要通过音乐表达:

  (一)伟大民族的庄重感,博大的心胸,崇高的理想和情怀,对祖国、民族、锦绣河山的深沉爱恋,对真理、对正义、对人类光明前途的信念和坚定、执著的追求。

  (二)对生活的热爱,在劳动中的快乐和情趣,乡土民俗的多姿多彩,真挚爱情的美好、幸福,对生活中多种情感的体验和细腻表达。

  这两大方面的表达需求恰恰促成了我国的声乐作品已经形成的两个层次:

  (一)民族综合风格歌曲,可简称综合风歌曲。综合风歌曲使用语言和音调。

  基础为中华民族通用语——普通话。它的音乐吸取、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但音乐风格并不属于任何一种地方风格或特定的一种民歌或曲艺、戏曲。在外国人听来综合风歌曲是中国味,在中国人听来是中华民族的大气派、大风格如《黄河怨》、《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同一首歌》、《长城永在我心中》、《长江之歌》、《我爱这土地》、《我站在铁索桥上》等。这类歌曲最擅长表达第一方面的精神和情感,其创作元素在保持、发扬民族传统的同时更多地融进和吸取了西方的创作技法。音乐历史已证明这些创作不但已被人民群众接受,而且得到长期、广泛地传唱并受到广泛欢迎,成为了中华民族声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地方风格歌曲,包括原生态民间演唱和创作歌曲,可简称地方风歌曲。这个层次的创作歌曲的歌词及音调建立在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曲调基于某种地方民歌、戏曲、曲艺等乡土风格。和声、复调等多声配置的创作、改编手法也要服从这个风格。本地人听起来,亲切、上口,其他人听起来也觉新鲜、动听,充盈着生活情趣。如湖北的《龙船调》、湖南的《洗菜心》、广东的《荔枝颂》、东北的《乌苏里船歌》、北京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内蒙古的《三天的路程两天到》、西藏的《阿玛勒火》等。这类歌曲最擅长表达我们民族第二方面的情感。此类歌曲量大、种类繁多,表达了各地、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态。

  综合风层次建筑在地方风的基础上,从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经过提炼、创造,形成中华民族的音乐共性。对内是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共性,对世界,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特性,以这种民族的特性和共性,以及所包含的人类审美的共性再去融入总体的人类音乐文化。

  地方风层次的音乐创作更接近原生态民歌及乡土民间音乐,更多地表现出一地、一族的音乐特色,以丰富多彩和琳琅满目的形态在满足各地、各族人民的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以极富特色的创作和表演和它国、它民族交流,表达着中华民族多侧面和多姿多彩韵精神世界,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地方风声乐本身也由多层次构成。如蒙古族也有一种本身的综合风格,同时又有呼伦贝尔、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不同的地方风格。

  两个风格层次表达两大方面民族情惑上虽各有所长,但也有交叉,也有的作品处于两个层次之间。综台风格加上多层次、多种类的地方风格才是中华民族声乐的完整风格结构,而这个结构形成的理由和依据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内心世界对音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达需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