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之我见

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编辑:李 洲   2016-07-03 09:18:00   作者:李 洲

  [摘要]在对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和引证后,认为《见证》一书可能确实就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回忆录。

  [关键词]肖七;《见证》;回忆录;苏联时期;新的理解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是前苏联时期俄罗斯最天才和最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人类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生存在集权高压血腥统治斯大林主义的“新沙皇”年代,纯真的音乐家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试图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另一方面还要绞尽脑汁应付当局的文化监控,因此不但易于陷入人格分裂,往往也危及生命安全和家人的命运。他以自己特有的毅力和坚忍以及超人的智慧,巧妙透过其15首交响曲和其他大量的作品来记录二十世纪中叶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秘密恐怖历史,再用15首弦乐四重奏来传达对俄罗斯民族所经历的这段苦难的个人化解释和描绘。他曾说:“研究我的音乐,你们就能找到我做为一个人和艺术家的全部真相!”聆听他的作品,二十世纪最悲哀的人类命运的确历历如在眼前。可以这样讲: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是超越了所有俄罗斯前辈作曲家的。其作品的思想性和哲学性以及丰富的结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力量,连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等大师也难以望其项背。

  在肖斯塔科维奇的15首交响曲中,《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以下简称“肖七”)是最为著名的也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受政治约束和完全服从于政权需要关于“肖七”的理解和欣赏基本上是按所谓肖斯塔科维奇自述:“这是关于我们新时代,人民圣战和胜利的交响曲,献给列宁格勒城。”这个自述被苏联音乐学者们演绎下被解释成:苏联人民和平幸福的生活——希特勒匪徒的入侵——历经艰苦斗争和牺牲——最终人民取得胜利。其中“侵犯主题”就是描写希特勒匪徒的动机,也是给听众留有最强烈印象的段落。对这些演绎的说法,肖斯塔科维奇生前从来未公开接受也未公开否认。实际上他的不公开接受才是最好的解释。如果公开否认也就属于自投罗网成为“人民的敌人”。

  然而在肖斯塔科维奇逝世后,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由沃尔科夫(solomon volkof)记录整理并经过肖斯塔科维奇儿子(时已移居美国)名义委托以《见证》为名的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中却说,他创作的方式是“写的很快,”但是“要构思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在头脑中已经完成,我才动笔写出来。”所以“《第七交响曲》是在战前设计的,完全不能视为在希特勒的进攻下短时间里有感而发。侵犯的主题与希特勒的进攻毫无关系,他想到的是“人类另一些敌人。”还说“我是被大卫的《诗篇》深深打动而开始写《第七交响曲》的,《诗篇》是推动力》”。

  这篇“回忆录”一经问世,在国际乐坛上引起一片哗然,前苏联音乐界强烈否定该书的真实性,指责是造谣。许多音乐学者认为符合逻辑,认为确实是肖斯塔科维奇生前的秘密叙述;在前苏联解体后,随着那些专门从事文化专制政客的败落,这种完全否定的声音在一夜中消失,但是至今也无人能证实此书确属于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真实的回忆录,由于条件所限,对当今俄罗斯音乐界是否已经进行考证核实也一无所知。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这个说法:不见得该书的每一个字都是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但是,说数十万字均系编造不能置信,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这一来,就使理解和诠释“肖七”这一向不成问题的问题异议不断,引发了人们种种的问题:“侵犯的主题”指的是希特勒还是斯大林呢?到底该怎样理解和诠释“肖七”?

  在1952年前苏联音乐学家别尔南特编著的《斯大林奖金获得者苏联作曲家传》中对肖斯塔科维奇是这样介绍和评价的:

  “肖斯塔科维奇是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1906年9月25日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工程师的家庭里。他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受的音乐教育。1923年在尼古拉耶夫教授的钢琴班毕业,1925年又在史坦堡教授的作曲班毕业。1926年他发表了第一交响曲,大获成功。这部作品的大有希望的突出的天才和独特性证明了他的优秀创作才能。不过交响曲中真正的现实主义因素,被故意加以雕琢的和声以及破碎的曲调语言所压倒。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很明显地脱离了现实主义立场,使用了非常复杂而抽象的形式主义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他企图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新革命现实的创作形象深深地矛盾着,例如第二交响曲[献给十月革命](1927年作),第三交响曲[五一节](1931年作)就是这样的作品。形式主义的迷恋强烈地暴露在下列作品中:歌剧[鼻子](1928年根据果戈理的原著而作)、[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1931年根据列斯科夫的中篇小说而作);芭蕾舞剧[黄金时代](1934年作)、[螺丝钉](1931年作)、[明净的小溪](1934年作)。歌剧[麦克白夫人]和舞剧[明净的小溪]在真理报社论“混乱代替了音乐”(载于1936年1月28日的[真理报])和“舞剧的虚伪”(载于1936年2月6日的[真理报])中,受到了严正的批评。真理报论文并且也指出了形式主义歪曲现实的危害在其他艺术领域里确实也有不少类似的情形。

  肖斯塔科维奇于1937年所写的第五交响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形式主义的迷恋,并且也创作了很多篇幅以真挚感情和内容激动人民的作品。这现实主义的倾向,在1941年获得了一等斯大林奖金的钢琴五重奏曲中(1940年作),特别是在1946年获得了二等斯大林奖金的钢琴三重奏曲中得到了巩固。1941年肖斯塔科维奇在受法西斯匪徒包围的列宁格勒城,创作了爱国主义的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反映了苏联人民对希特勒侵略者的仇恨;这部作品在1942年获得了一等斯大林奖金,并且在全世界进步集团里得到广泛的好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1943年作)、第九交响曲(1945年作)同他的许多室内乐曲(第二四重奏曲等)作品一样,又表现出恶劣的形式主义倾向,这倾向遭到苏联舆论界彻底的遣责。肖斯塔科维奇深深地领会了1948年2月10日联共(布)中央历史性的决议,并且也深刻地思考过。1948年4月召开的第一届全苏联作曲家代表大会上,肖斯塔科维奇在他的演说中谈到:“听到了对于我的音乐的指责,并且这些指责又是在中央委员会方面指出的,不论我是如何地感到沉重,我知道,党是正确的,党希望我好,同时,我也应当寻找具体的创作道路。这道路将会引导我走向苏维埃现实主义的人民的艺术领域。”

  1949年为独唱、合唱及乐队所写的清唱剧[森林之歌](多尔玛托夫斯基词)证明肖斯塔科维奇在正确方向上积极地寻找新的道路。[森林之歌]的主题是斯大林改造大自然的伟大计划。肖斯塔科维奇从社会主义的现代艺术家的身份出现。许多清唱剧插话,在合唱和交响曲写作技术上都是非常壮丽的,它们以强烈而诚恳的感情征服了人们,由于清唱剧[森林之歌]和影片[攻克柏林]的配乐,肖斯塔科维奇在1950年获得了一等斯大林奖金。

  在党所指示的苏维埃艺术方向下,肖斯塔科维奇的紧张和长期的创作工作给他的成功准备好了条件。在创作[森林之歌]之前他还创作了一些电影音乐,像[青年近卫军]、[伊万-米丘林]、[易北河两岸]、[难忘的1919年]等。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形象——克拉斯诺顿英雄们的形象,为先进的和人民所需要的科学而奋斗的战士们的形象,鼓舞了这位有高度才干的作曲家去创作真实生活的和易于了解的音乐。在电影音乐方面,肖斯塔科维奇的以前作品有[会见](1932年作)、[马克辛三部曲](1935年至1937年作)的配乐都非常著名。1952年肖斯塔科维奇由于以革命诗人(1950年伟大事件时代的人们)的诗作所写成的一首合唱曲而获得了二等斯大林奖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