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建国初期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状况

来源:艺术评论   编辑:汪毓和   2016-07-17 16:28:00   作者:汪毓和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特别是交通和信息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重要现象。其中特别是有关音乐文化的交流,非常令人注目。因为,音乐不同于文学、绘画等可以通过具象的方式或概念式的文字来表现,音乐的语言是通过抽象的不同音响的组合和运动来体现的,而且不同民族的乐器之间由于种种自然条件和语言音调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律制、调式和音调等,因此不同民族之间有关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自古以来始终为人们所珍视。在这举国共庆“建国60周年”之际,本文试图以一个中国大陆音乐史工作者的角度,根据自己的亲历、结合有关资料,将建国初期(主要指1949至1966年间)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情况作一个概要性的回忆,以供广大读者参考,并期望有关同行及广大读者给以批评指正。

  一

  回顾过去,尤其从民国初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由于长年的战乱和社会生活的贫穷和动荡不安,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极其缓慢、薄弱,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几乎得不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一直处于依靠“民间自发”的力量来实现。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主要局限于沿海几个设有“外国租界”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以及几个外国使馆比较集中的地点(如北京、南京、重庆)或外侨比较集中、西方基督教活动比较活跃的城市(如哈尔滨、大连、青岛等),通过专门的外侨团体和基督教会的“礼拜堂”、以及所办的“青年会”、学校、医院等文化设施的“点”逐步有所开展外,其他广大城乡几乎处于停滞的状况。鉴于当时中国专业音乐人才还相当薄弱,活动的方式主要局限于合唱、管弦乐、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声乐独唱等,而且参与者中占相当比重的是外侨中的职业音乐家,除了合唱队员外,中国职业的音乐家所占的比重比较小。此外,像哈尔滨地区还设立了一些俄侨自发组成的手风琴队、歌舞团等。其中以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哈尔滨交响乐队的影响比较大。当然,这些活动及其相应建立的民间音乐机构,后来对中国音乐界、文化界也逐步加大其影响,甚至也被看作是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的表现。

  此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北京、哈尔滨、天津等城市都有一些音乐经纪人(如上海的著名的斯特洛克等),从商业的角度组织过许多欧洲的著名音乐家(如梅百器、查哈罗夫、齐尔品等,甚至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如夏理亚宾、海菲兹、嘉莉―库奇、奥托―鲁宾斯坦等)先后到上海、北平、天津等地进行旅行演出。这些演出活动不仅满足了当地外侨的精神享受,对扩大中国音乐界的艺术视野也产生相当深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上海、哈尔滨、天津等地,还有有关团体或音乐经纪人组织欧洲一些歌剧团(大多是自发组成的临时性小剧团)先后演出了不少著名的欧洲歌剧。这些演出尽管规模小、水平一般、而且大多运用本国的原文演唱,但终究是将欧洲歌剧搬到中国的舞台上演出了,让一些原来不熟悉外国歌剧艺术的中国观众开了眼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国一些高等音乐机构,也从聘请上述音乐团体或当地外侨中的音乐家任教,其中有些教师(如鲍斯特列姆、查哈罗夫、苏石林、拉扎雷夫、舍甫磋夫、法利国即富华、托诺夫、以及魏登堡、弗兰克尔、许洛斯等)以其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修养,对提高中国当时的音乐教学质量和培养新的音乐人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对“二次大战”后的世界工人运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事业无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由于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情况还处于战后重建的种种复杂而艰巨的状况,而国外西方敌对势力又进行孤立与封锁。因此,当时我国对外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方针,国内外形势造成中国不得不在对外关系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采取长期的“半开放”的政策和积极推行“一边倒”的基本方针。

  最突出的事例是:从1949年至1962年,我国先后派出了8批数量众多、技艺优秀的中青年音乐表演家参加历届在欧洲举办的“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后改名为“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活动和有关音乐比赛。许多青年歌唱家如李波、郭兰英、范裕伦、红线女、杜近芳、鞠秀芳、宝音德利格、江新蓉、娄振奎、刘燕平、帕夏-依夏、魏喜奎、李月秋、李世济、马长礼、郝庆海、方初善等获得民族声乐的各种等级的奖项;又如李志曙、郑兴丽、楼贵、董爱琳、罗忻祖、苏凤娟、杨比德、刘淑芳、陈瑜、马玉涛、温可铮、张利娟、梁美珍、吴天球、施鸿鄂等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古典歌曲演出奖;又如杨秉荪、周广仁、傅聪、李瑞星、郭志鸿、殷承宗等青年小提琴家或钢琴家,韩中杰、刘志刚、陶纯孝、韩铣光等器乐演奏家,以及任同祥、王铁锤、夏仁根、马光陆、张宗孔、刘明源、张长城、王范地、胡天泉、姚贻德等民族器乐演奏家也获得了空前的国际性褒奖。此外,在这个国际性文化交流及比赛的过程中,王铁锤等还获得了“民族管乐四重奏”奖、方汉等获得了“广东音乐”奖、唐毓斌等获得了“民乐三重奏”奖、彭修文等获得了“民族管弦乐”奖、林运喜等获得了“潮州乐队”奖、胡天泉等获得了“民族吹奏乐队”奖,李焕之、王方亮等获得了“民歌合唱队”奖,以及马可的歌曲《我们是民主青年》、胡士德的电影记录片《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瞿希贤的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张文纲的《飞虎山大合唱》的“第七曲”、刘炽的舞蹈音乐《荷花舞》、麦植曾的合唱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郑镇玉的大合唱《长白山之歌》和独唱曲《闺女之歌》、张筠清的声乐套曲《啊,多快活》、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蒋祖馨的钢琴组曲《庙会》、桑桐的钢琴组曲《东蒙民歌七首》、刘守义、杨继武的唢呐协奏曲《欢庆胜利》以及肖白等的《幸福河大合唱》、罗宗贤的独唱曲《岩口滴水》等均获得了音乐创作奖。“世界青年联欢节”是当时不同国家相互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所组织的文艺比赛涉及了非常广泛的范围,从中发现、推荐了大量各国的年轻优秀人才。中国尽管还处于新建初期,各方面条件并不十分充裕,但当时政府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仍尽一切力量利用这一渠道扩大中国悠久民族传统的世界影响,并随着祖国经济的逐步恢复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建设,鼓励一批批优秀青年音乐人才去接受这种国际性的竞争和考验。

  当然,“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比赛还只是一种加深友谊的政治活动,与专门的音乐比赛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的影响,同时,从历史上讲,解放前我国也根本没有参加正式国际音乐比赛的经验基础,因此,新中国对这类活动的参与开始比较谨慎。据现有资料,当时得到的邀请主要限于欧洲、特别是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范围。当时真正参与了的国际性音乐大赛并获得显著成绩的主要是钢琴演奏方面,如傅聪获得了1955年波兰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演奏“玛祖卡”的优秀奖;周广仁获得了1956年柏林第一届“舒曼国际音乐比赛”第八名;刘诗昆获得了1956年布达佩斯“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的特别奖;李瑞星获得了演奏《爱着梦》特别奖;李名强获得了1957年“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三届“斯美塔那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刘诗昆获得了1958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李名强获得了1958年罗马尼亚第一届“乔治-埃乃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顾圣婴获得了日内瓦第十四届“国际音乐比赛-钢琴”二等奖(无一等奖);李名强获得了1960年华沙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洪腾获得了1961年罗马尼亚第二届“乔治-埃乃斯库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第三名,鲍惠乔获得了该项比赛的第五名;殷承宗获得了1962年莫斯科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顾圣婴获得了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第十名;李淇和李其芳分别获得了罗马尼亚第三届“乔治-埃乃斯库国际音乐比赛”钢琴第四名和第五名。除此之外,黎信昌获得了1960年柏林第二届“舒曼国际音乐比赛-声乐”第四名,林克汉和杨秉荪获得了1958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钢琴、小提琴国际比赛”的“纪念奖”,俞丽那等获得了1960年柏林第二届“舒曼国际音乐比赛-弦乐四重奏”第四名,盛中国获得了1962年莫斯科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奖状,韩铣光获得了1960年第十六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圆号”二等奖,等等。上述活动的参加,基本都是以国家临时组团的方式、以“中国青年文工团”、“中国音乐家代表团”、“中国青年艺术团”、“中国青年音乐家代表团”等名义派出的。作为专业团体出国访问演出的主要有: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赴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苏联进行专场演出,1958年中央实验歌剧院赴苏联访问演出中国歌剧《刘胡兰》、《草原之歌》、《槐荫记》,1961年中央歌剧舞剧院赴波兰、苏联演出中国舞剧《宝莲灯》、《小刀会》,1963年中国中央歌舞团赴苏联、罗马尼亚、波兰等国演出中国民间歌舞及民族声乐独唱和独奏,1966年中国北京歌舞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苏联等国演出,等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