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故事

1986中国流行音乐的青春记忆

来源:阿里山图书馆   编辑:乐音   2016-11-19 15:40:00   作者:乐音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二十年来,每当我们真诚地呼唤理解与关爱的时候,这首《让世界充满爱》总会在耳畔响起,予我们温暖,予我们勇气。这动人的旋律曾经感动过整整一代人,温暖了严酷的岁月过后,中国人业已变得粗粝、坚硬的心。它是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中国送给国际和平年的礼物,是一代中国年轻人关于光荣与梦想、关于青春、关于爱的集体记忆。从那一刻起,中国流行乐以主流文化的姿态登上了大众舞台,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唱响了一个时代的宏大主题。

  “想起来是那样遥远,仿佛都已是从前。”——《让世界充满爱》第一章

  1986年5月9日晚。北京。工人体育馆。场内的灯光暗了下来。轻柔的钢琴曲响起,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挥着手,说着笑着,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舞台中央,数一数,足足有128个——“未成曲调先有情”,前所未见的出场方式已经在观众席中激起阵阵涟漪。

  这场演唱会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新奇:演员们穿的不是华丽闪亮的“演出服”,而是普普通通的工装夹克和牛仔裤;舞台上没有绚丽的灯光,甚至没有基本的布景,只有一块简单的背板,上书六个硕大的汉字——“让世界充满爱”——那个红红的“爱”字,那个此前多少年间,中国人羞于提起更惮于提起的字眼,就那么清清楚楚、光明正大地写在那里。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阳光和空气,也不缺少土地和风雨,而多少年来,我们苦苦寻找的是真挚的友爱和信赖——它在哪里?”主持人李晓玢的声音落下,深沉而温柔的旋律渐渐响起。

  “想起来是那样遥远……”舞台中央一个梳着娃娃头的女孩子,用近乎童声的甜美嗓音唱出第一句歌词,整个工体瞬间沸腾——这久违了的温情,把中国人心里最柔软却最隐秘的那个角落轰然打开了……

  “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让世界充满爱》第二章

  把一个“爱”字如此清楚明白地写到舞台上,摆在公众面前,对那个年代的流行音乐人来说,的确需要勇气。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音协机关刊物《人民音乐》的编辑部出过一本小册子,叫《怎样鉴别黄色歌曲》,《何日君再来》、《蔷薇蔷薇处处开》等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都被列入“黄色歌曲”范畴而横遭批判。这本小册子里,对流行音乐是这样定义的:“流行音乐一般运用比较简易通俗的表现手法,大部分以庸俗的、色情的、感官刺激的内容和情趣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

  耐人寻味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刚刚成立的太平洋影音公司的盒带年产量突破了800万,朱明瑛、苏小明等第一代“通俗歌手”正受到热烈追捧,邓丽君的磁带在许多城市青年的手中偷偷流传,作为“通俗歌曲”开山之作的《乡恋》更是传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被主流文化圈边缘化的同时,流行音乐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魔幻般的速度攻城略地,席卷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音乐是最敏锐的文化形态,它往往是映射世态的最好的镜子。“1978年中国政治大变革的结果,是选择了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不仅仅是物的现代化,它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学者钱彤认为,“在这传统型向着现代型、农业文明向着工业文明的变迁中,中国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当中国的政治环境稍有变动、大气候稍微宽松的时候,人们被压抑已久的生活欲望便四处迸发出来了。”

  针对流行音乐的“星星之火”,1980年底,中国音协在北京西山召开了一次创作会议。这个会的主题就是痛批流行音乐,谷建芬、王酩、李谷一、张丕基等流行音乐的先行者,全都遭到了口诛笔伐。但会议的最后一天,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周扬突然到会并讲了话——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古人都知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艺总是要随着时代而革新。”

  “我们需要有‘阳春白雪’,但也不能轻视‘下里巴人’……流行音乐大概属于‘下里巴人’,是高级的专门音乐家所看不起的……过去我们抗战时期许多歌曲很流行,不也是流行歌曲吗?不应以贬低的口气来谈论流行歌曲,我们需要有好的高质量的流行歌曲。”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是不能简单地以为政治服务来概括的。轻音乐为什么政治服务啊?难道就能因此排斥或者硬要给它贴上标签?这样就容易导致限制艺术创作的广阔自由,把政治庸俗化,助长对文艺的不适当的干涉。”

  周扬的讲话在某种程度上为流行音乐“松了绑”,从那以后,虽然主流文化圈对流行音乐的批评仍是不绝于耳,却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984年,香港歌手奚秀兰、张明敏现身央视“春晚”,港台流行乐在内地媒体逐步解禁;1985年,英国“威猛”乐队来华演出,黑市门票炒到25元一张,超过了当时北京市民半个月的生活费……

  回顾这些我们不难发现,直到此时,惟有内地的原创流行音乐还没能登上主流文化的舞台,没能得到官方与大众的一致认可——它就像一只悄悄成长的美丽蝴蝶,还在等待破茧而出的那一天。

  “是谁在默默地呼唤,激起了心中的波澜。”——《让世界充满爱》第一章

  实际上,那几年间,内地流行音乐人的队伍一直在悄悄壮大着——南方有解承强、毕晓世、李海鹰,北方有苏越、雷蕾、徐沛东、侯牧人……他们的创作更多地实现了与欧美的接轨,已经由“通俗歌曲”过渡到真正的“流行音乐”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批内地最早的流行音乐人,恰恰也是最早接触欧洲古典音乐的人——上世纪80年代初,一群古典音乐发烧友组成了“北京青年爱乐交响乐团”,崔健、付笛声、张伟进、吴海岗、王笑然……这些中国流行音乐史上不能忽略的名字,都是当年乐团的中坚力量。

  “那时候港台流行音乐已经解禁,但对内地的流行音乐在演出上还有限制。”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编辑、中国最早的流行音乐制作人之一吴海岗说,“小平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文艺主管部门对流行音乐的态度也一样——因为说不清它是个什么东西、应该如何管理,所以选择了回避。有三个以上流行歌手同台的演出就不能批给演出证了,怕‘把握不住方向’。这反而让我们‘表达欲’更加强烈——大家很想做个能与古典、民族音乐抗衡的,同样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告诉所有人流行音乐也可以成为主流文化,代表主流思想。”吴海岗说,“我们非常渴望从土里钻出来,来到阳光能照耀到的地方放声高唱——但是要等待机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