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孙国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曲文 烟台报道
在每一天的快节奏工作中用“真金白银”兑现胜诉者权益,用实际行动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在执行“快车道”中跑出为民“加速度”,这是龙口市人民法院速执团队的“执念”。
为应对辖区内执行案件增长态势,进一步缩短执行办案周期,龙口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按照“1名法官助理+4名书记员+4名特邀调解员”的模式成立速执团队。截至今年6月底,速执团队共执结案件640件,平均办案天数18天,执行到位率85%,连续多次在该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龙口市人民法院速执团队
改革如潮起 速执团队应运而生
龙口市人民法院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探索以“繁减分流、分段制约、流程管控、事项集约”为主要特征的“391”执行工作模式,其中,“391”的“3”就是按照繁简分流的原则,根据对当事人履约能力分析,将执行案件分为速执、快执和精执三大类,分别交由不同的专业团队负责办理,对于案情简单、易于执行的简单案件则由速执团队办理。
作为速执团队团队长,栾雪瑛认为,速执团队的成立是执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执行攻坚的创新,对于推动执行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她介绍,速执团队成立以来,按照“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的要求,主要对简易小额及财产过户、返还财产等执行行为类案件进行全面排查过滤,实现案件的速查、速执、速结。
“速”字 道出了对速执团队的独特要求
在办理案件时,速执团队力争缩短办案周期,真正让涉民生、涉群体性案件的执行工作在“快车道”行驶。栾雪瑛介绍,今年3月份,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某装饰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已注销为由,拒绝履行,速执团队及时向其释明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可能面临公司股东被追加为被执行人的法律风险,并明确告知如再不履行就将其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最终被执行人当场履行完毕。同时,考虑到申请执行人远在省外,为避免其来回奔波,速执团队通过电话、微信方式沟通后,为其进行了案款发放,该案从立案到执结完毕仅用时4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凌晨执行行动现场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速执团队始终以高效快速地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为价值追求,第一时间采取强制措施,时刻关注被执行人财产动向,缩短办案周期,真正让执行工作快起来。近期,在一起外省律师代理的外地当事人申请执行案件中,速执团队仅用45天就顺利执结完毕,该律师在微信圈中对龙口市人民法院的执行速度予以点赞。
年轻人在一起沟通快、点子多 办案速度会更快
龙口市人民法院速执团队由一群“90”后年轻人组成,团队成员有活力、有干劲、有想法。团队分工有序,相互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跑出速执“加速度”。团队长栾雪瑛负责统筹团队各项工作,对新收案件进行梳理,根据具体案情做好调解或执行规划,接待当事人,核发执行裁定书。书记员刘佳霖、赵芳负责案件报结、案款认领和发放、执行措施的线上操作、草拟执行裁定书、卷宗整理及归档。书记员周凯负责外协工作,银行冻结、扣划,办理房屋过户。书记员于爽负责协助特邀调解员进行执行调解、“一案一群”维护管理工作。4名特邀调解员负责执行案件的和解工作,制作接待笔录,建立“一案一群”。
速执团队永远在路上
兑现胜诉权益,龙法执行没有休止符。如今,龙口市人民法院速执团队的工作仍然紧张且忙碌着,而他们也依旧在执行路上全力奔跑,用实际行动向人民群众展示着速执团队的“速度与激情”。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