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民政局倾力打造“达·家帮”社会救助品牌

2024-04-12 16:07:1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董波

  大众网记者 董波 通讯员 崔华昌 贺娜娜 贾娟娟 烟台报道

  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民政局聚焦困难群众所需、所思、所盼,积极创新思路,聚力打造“达·家帮”社会救助品牌,积极构建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综合救助格局,探索形成弱有众扶、大城共助的“新区样本”,切实兜牢兜准兜实民生底线。

  多渠道强化救助措施,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不断推进全区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城乡统筹发展,连续5年动态提高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每月10日前足额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帮助全区600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幸福又有尊严的生活。为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2020年协调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实施意见》,将取暖补贴发放范围由城市低保、特困对象扩展至农村低保、特困及孤困儿童等各类困难群体,按照每户1600元的标准,采取“发放煤炭+取暖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年均发放取暖补贴120万元、送炭上门200余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烟台黄渤海新区民政局倾力打造“达·家帮”社会救助品牌

  二是发挥慈善救助补充作用。加强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相衔接,为大病、意外等突发急难困难群众雪中送炭,将人文关怀、精神慰藉、专业服务送进困难群众的家门。培育认定慈善组织3家、引导设立社区基金11支,深入实施“爱心复明”“肾友之家”“圆梦助学”“优居工程”“点亮微心愿”等一批助困助学慈善项目,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慈善资金100余万元,约4000名困难群众受益,实现了慈善资源与困难群众需求有效对接。

  三是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修订出台《临时救助办法》,将持有开发区居住证的外来人员纳入临时救助范围,救助标准由城市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3-6倍提高至3-12倍,在全市率先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同时,全面落实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和急难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持续提高临时救助制度可及性和时效性,2022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家庭198户,发放临时救助金163万元。

烟台黄渤海新区民政局倾力打造“达·家帮”社会救助品牌

  多层次促进协同联动,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精准程度

  一是简化救助审批程序。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将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等审核确认权下放至镇街,将低保、特困及边缘家庭审核工作“三合一”,实行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避免群众申请信息重复采集,实现多项救助政策互联互补,全力打造高效暖心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是倾力打造“阳光民政”。在管委政务公开平台开设了“阳光民政”专栏,设置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三大板块,涵盖了政策依据、申报指南、公开公示等内容,制成“阳光民政一码通”二维码,群众通过扫描识别二维码自动跳转到“阳光民政”专栏,一码实现政策依据码上查、申请办理码上知、公开公示码上看。同时,围绕社会救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通过发放政策明白纸、张贴宣传海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

  三是多元联动精准救助。建立由民政牵头,教育、住房、医疗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以“一盘棋”“组合拳”的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合力创新、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数据+铁脚板”摸排机制,线上通过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信息化建设,打通民政、残联、医保等13个部门数据共享壁垒,线下通过建立健全“区—镇街—村居”三级救助网络,建成一支600余人社会救助协理顾问团队,将线上预警与线下核实高效衔接,实现疑点数据当天核实上报、审批手续一网全程通办、救助资金随时即时拨付,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烟台黄渤海新区民政局倾力打造“达·家帮”社会救助品牌

  多形式实施救助帮扶,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温度

  一是深化“党建+救助”模式。推动党建与救助业务融合发展,借力党建工作平台,将社会救助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网络,组织动员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发挥党建引领和组织优势,形成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体系。深化“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运用,依托镇街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窗口,对困难群众申请的救助事项及时受理反馈,由民政部门认定困难对象后,推送联办部门,一次申请、应享尽享。

  二是拓展“物质+服务”模式。投资近300万元对社会福利中心进行改造升级,为集中供养特困老人打造更舒适、更贴心的生活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照护服务机构为247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洁、健康监测等服务,让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不离家也能享受专业照护服务,实现从“发现金”到“送服务”的社会化照护服务新突破。创新“三治融合”“五社联动”等机制,发动村“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建立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级分类探访关爱服务制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探索“救助+X”模式。推动实施“社会救助+社工”“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整合21个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业达红”志愿服务党建联盟,通过公益创投大赛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救助,充分发挥社工、社会组织作用,为低保对象、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服务。2022年以来,先后落地实施“微心愿”“公益助老”“爱心助学”等项目31个,募集物资超百万元,开展活动470余次,精准帮扶困难群众6300余人次,多个志愿服务组织、优质项目在省市评比中获奖。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