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号文件”指明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9-05-07 08:19:00 来源: 烟台日报 作者: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号文件”指明乡村振兴新路径

  市委“一号文件”发布指明乡村振兴新路径

  到2020年打造2个乡村振兴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200个示范村

  全市80%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城乡社区(村)全覆盖,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5%

  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所有涉农村(居)改革任务,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2020年公益林参保率达到90%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今年,市委“烟发〔2019〕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工作,定调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农村农业工作。

  “一号文件”承载着全市农民的殷切期望,指引了全市“三农”工作方向和目标。这份题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利民大纲,传递出哪些惠民政策?有哪些新亮点?本报为您解读。

  亮点一:谱写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总体构想】

  全市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扳、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取得新进展,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上实现新突破。

  做实乡村振兴规划,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加强与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衔接。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鼓励各地区立足实际,着力培植一批新典型,形成一些新模式,推广一批新经验,构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典型群体。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

  【惠农前瞻】

  到2020年打造2个乡村振兴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200个示范村。

  亮点二:建设全国一流种植基地

  【总体构想】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经济作物,稳步扩大“粮改饲”面积,重点打造粮油、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粮油加工、果品加工储藏、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粉丝加工、葡萄酒酿造七大产业集群,推进种业、茶叶、柿子、甘薯等特色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全国一流苹果、大樱桃和葡萄种植基地,着力打造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

  加快发展海洋牧场,探索创新多元联动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智能网箱、围网、循环水和生态底播等绿色养殖模式,推动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统筹建设四十里湾海域、庙岛群岛海域、莱州湾东部海域、烟台南部海域等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启动10个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促进渔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加大“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烟台海参”“烟台肉鸡”“烟台绿茶”等品牌培育提升力度,参与实施“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齐鲁粮油”公用品牌建设。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构建“国家一省一市”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促进农业领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广应用。

  【惠农前瞻】

  到2020年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95%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150亿元,优质粮油产量稳定在170万吨水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重达到8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

  亮点三:把土特产做成增收大产业

  【总体构想】

  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主体创建,带动形成百亿级、千亿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大力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一产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体验式农业旅游模式,构建“一带三区”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烟台苹果、大樱桃、莱阳梨、烟台红薯和绿色蔬菜为重点,培育“名优特稀新”经济作物,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示范基地,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深入开展兴村强县行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工程,构建合作共建、互利共赢的村镇建设与企业发展良性机制。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强的优势,实施加工业提升行动,重点发展粮油、果蔬、畜牧精深加工产业,推进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和隆起带。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水平。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开展省市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级联创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积极探索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实施百万职业农民技能提升、百万乡土人才培育、百万乡土人才定向培养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

  【惠农前瞻】

  到2020年,创建省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左右,建成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3个、示范主体30家,乡村旅游消费总额突破24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粮油和蔬菜加工业产值分别达500亿元,水产、畜牧分别达到300亿元,葡萄酒、果品达2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家,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亮点四:打造烟台特色美丽乡村

  【总体构想】

  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坚持连片打造,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总结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经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乡村水环境整治工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

  持续推进农村“七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精准识别危房改造对象,努力实现“应改尽改”。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开展“美丽乡村”信息化下乡,推进农村家庭宽带和农村4G终端普及。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清洁取暖模式。

  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强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高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健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整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惠农前瞻】

  到2020年,每年打造100个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村,100个市级提档升级村;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建制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巩固提升30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新建、改扩建学校50所;完成造林、生态修复32万亩。

  亮点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总体构想】

  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咬定总攻目标,突出老病残和劳动能力缺失两个特困群体,扎实落实扶贫政策措施。坚持现行标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项目资金、行业资源、社会力量,加大对海阳、莱阳、栖霞3个市,30个扶贫工作重点镇和536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支持力度。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完善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持续深化健康扶贫,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机构减免、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五重保障”,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攻坚期内,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在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贫困村提升工程,着力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深化公益专岗扶贫,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惠农前瞻】

  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亮点六:健全完善农村治理体系

  【总体构想】

  落实村党组织5年任期规定,推动村“两委”换届与县乡换届同步进行。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每3年调整一次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实施农村过硬支部“三级联创计划”,利用3年时间,市县乡分别选树300个、1000个、3000个农村过硬支部建设先进典型。实施农村党建示范区“量质双升”行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到2019年年底全市建成党建示范区200个。

  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支持村民委员会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开展群众自治工作。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规范职责权限、监督内容、工作方式,提高村务监督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阵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广泛开展胶东红色文化传播活动,创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加快节地生态公益墓地建设。

  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智慧村庄(社区)创建,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惠农前瞻】

  到2020年全市80%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城乡社区(村)全覆盖,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5%。

  亮点七:引领更多村领办合作社

  【总体构想】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自主开展试点,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权能的有效模式。

  研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措施,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保障农民土地利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继续做好“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探索闲散土地盘活利用方式,用3-5年实现闲散土地全面盘活利用,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的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推进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拓面提质”行动,引领带动更多的村领办合作社,到2019年年底全市由党支部领办、综合效益较好的示范型合作社达到1200家;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2020年基本消除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村。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增加公共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允许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推广林权、农机具、畜禽活体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惠农前瞻】

  2019年年底基本完成所有涉农村(居)改革任务,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2020年公益林参保率达到90%;加快建设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到2020年实现所有涉农县市区产权交易服务范围全覆盖。(记者 姜乾)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