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烟台两周年观察与思考①丨综合成就篇: 试验田里说丰年

2021-08-27 08:14:0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亮 烟台报道

  ■制度创新,为国家贡献“烟台智慧”

  ■服务地方,为城市带来“动能活力”

  ■分享红利,为百姓送上“自贸礼包”

  自贸烟台,两周年生日快乐!

  两年前的8月26日,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分设济南、青岛、烟台片区。8月31日,烟台片区挂牌。

  一个全新的自贸时代由此开启。烟台,迎来了继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2017年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核”之一后的又一次发展里程碑。

  两年来,烟台自贸片区全力打造体制机制“试验田”、科技创新“策源地”、动能转换“加速器”、对外开放“新高地”。

  两年过去,烟台自贸片区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她为国家贡献了什么?给烟台这座城市创造了什么?给一方百姓带来了什么?岁月如竹,节节向上,今天我们驻足回望。

  八九月之交的烟台,此时正好。过去的日子,热火朝天,动能澎湃;前方的光景,秋风渐起,丰收在望!

  试验田里说丰年,喜看稻菽千重浪。

  制度创新,为国家贡献“烟台智慧”

  在扩大开放的今天,自贸试验区是无可替代的重要平台,是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进入这个行列,就意味着城市站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排。

  从2013年上海设立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烟台位列其中。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大背景下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目的是为了下一轮的扩大开放做一个试验,形成可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试验田”。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烟台自贸片区成立两年来,扛起国家战略使命,探索制度供给和创新,深入开展“集成式、首位度、品牌化、专属性”探索,为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烟台方案、贡献烟台经验。

  其中,“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案例,独具烟台特色,实用效果显著,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该案例通过“政企社科”四方联动增殖放流新模式,为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深耕蓝色牧场奠定良好基础。

  国字号“最佳实践案例”之外,还有更多省字号或独具领先优势的创新案例:

  推出“跨国审批”“跨国研发”“跨国孵化” “涉海金融” “新办企业共享注册”等制度供给或创新成果100余项。除了上述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另有研发测试车辆监管创新、破解海洋牧场融资难题、依托自贸区改革发展蓝色经济、万华化学国企绩效管理改革等8项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12项首创型案例获选山东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国家赋予烟台自贸片区的100项试点任务已全部实施,7项参评国家级改革试点经验。

  领先探路、制度创新、作出示范,形成经验、复制输出,是自贸试验区的历史使命,也是自身改革发展的方法路径。烟台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说:“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种苗圃,不是栽盆景;是首创性的探索,不是简单优化程序。”这一清晰定位,体现的正是承担国家责任的“烟台担当”!

  服务地方,为城市带来“动能活力”

  自贸片区,能给地方发展带来什么?为什么各地抢抓自贸机遇?

  今年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008.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约3.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9%和31.9%,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6.6%的外商投资和16.6%的进出口。

  自贸方阵,方兴未艾。自贸力量,不容小觑。

  烟台片区交上这样一份“两周年答卷”:

  累计有韩国、英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德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入区投资,落户外资项目1900多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5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跨越100亿美元大关。在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创造了全市1/3实际外资和2/5外贸进出口。

  这是自贸力量为这座城市作出的量化贡献。

  而更广泛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深刻的精神价值,早已溢出了烟台片区那29.99平方公里的热土。

  “自贸效应”带来了城市气质的改变、开放格局的提升、求新求变的风气。领风气之先、扫发展障碍的“自贸精神”,为烟台带来了体制机制保障和理念观念变革,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要求提供了精神武器。

  具有自贸特色的制度供给、制度创新,优化了营商环境。 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开放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形成发展新动能。花开自贸,万紫千红——

  “八大中心”建设初具规模,全面起势:所谓“八大中心”,即先进制造产业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事服务中心、国际科创合作中心、国际会展文旅中心、海洋经济创新中心、国际人才港。

  “五大产业”能级提升,动能澎湃: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从基础化工原料向高新化工产品转变,从初级化工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传统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消费电子、电子元件等核心产品技术升级,突破上游原材料,支持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发展,加快芯片设计、半导体新材料等关联项目集聚,布局8K超高清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研发智能化装备,支持高性能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等关键技术攻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聚焦原料药、创新药等,鼓励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等前沿领域。

  分享红利,为百姓送上“自贸礼包”

  城市格局的变化,最终体现在百姓衣食住行上,市民王新娟就体验到了自贸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

  她是烟台人,前几年在外地工作,擅长日语。去年,回到烟台自贸片区一家日资企业工作,离父母更近了,觉得很幸福。中午去中韩风情街吃了一碗冷面。香港路上新开了一家进口商品商场,她去逛了逛,买到了最新鲜的正宗北欧三文鱼。晚上,她去中日风情街找几个日本朋友聊天……

  越来越多的的烟台市民,感受到了自贸区带来的变化。从无感到有感到深感,从旁观到体验到参与,这才刚刚两年。自贸红利便利,未来还将进一步落地,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自贸区建设成功与否,体现在发展成果给百姓带来多少获得感、幸福感。

  ——家门口买“全球”。自由贸易带来的关税降低,贸易便利带来的成本降低,使一些进口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超市里,优质进口货更多、更新鲜、更实惠了。以日韩商品展示为主、保税交易为辅的“自贸烟台跨境购”体验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市民在本地即可享受全球物美价廉的“好货”和“爆品”……

  ——群众办事更便捷。自贸体制机制的落实,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更多便捷和实惠。市民新办公司审批更简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了更好的氛围和条件。在不动产登记方面,烟台片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不动产全事项即时办结、立等可取,不动产一般业务45分钟、非涉税业务20分钟办结,让群众切身感受自贸便捷。

  ——年轻人更多发展机遇。城市外向度提升,烟台越来越多国际范儿,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华为、腾讯、京东都在烟台设立了分支机构,烟台年轻人不用远离家乡就签约了国内顶流企业。企业的健康发展,优质岗位的供给增加,使烟台片区年轻人创业就业的机会更多,城市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

  烟台自贸片区两周年了,回望来路,信心满怀;面向“十四五”,目标进一步明晰。

  烟台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向大众网·海报新闻透露,下步烟台自贸片区将落实烟台市“1+233”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 “制度集约集成创新”,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进一步突出“日韩合作”和“经略海洋”两大特色优势,更好地为地方谋发展。

  “十四五”时期,烟台片区将实现1.0版总体方案圆满收官和2.0版深化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按照“系统化改革、集成化创新、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的工作基调,到“十四五”末,努力建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政府治理包容审慎、监管风险安全高效、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自贸烟台两年来,还有哪些亮点?请继续关注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报道《自贸烟台两周年观察与思考》,下期将聚焦自贸烟台向海图强,“捞金”海洋。

初审编辑:徐小诺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