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宝典】:清明节气 如何谨防湿邪病

2021-04-04 08:21:1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为提升烟台居民健康养生意识,加深人们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烟台市中医医院共同开设“青囊宝典”中医药健康科普栏目,将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以实际行动推进健康烟台、健康山东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妍明 通讯员 宋蓉 陈展鹏 烟台报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清明前后,天气温度逐步提升,雨量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加大,人们容易受到湿邪侵扰,中医作为我国国粹,结合气候特点,有相应的养生方法。为帮助广大市民有效避免湿邪侵扰,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烟台市中医医院共同开设的“青囊宝典”中医药健康科普栏目,邀请到烟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轶男,以“如何谨防湿邪病”为主题,讲解相关知识。

  “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中医认为湿邪为六淫之一,湿为淫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脾胃气机升降,易出现脾胃运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湿邪重浊,感受湿邪会出现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举的表现或者湿疹等。湿邪粘滞,常起病缓慢,病后缠绵不易治愈,病程较长。”因此,王轶男提醒广大市民,清明前后应遵循自然界变化,针对气候特点进行养生。

  清明降雨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因此要防湿邪侵袭伤身。市民要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饮食上可适当加一些利水祛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薏米、赤小豆等。脾胃是对抗湿邪最重要的脏腑,饮食上多吃健脾养肝的食品,如燕麦、南瓜、红枣、百合、山药、藕、萝卜等;海鲜、虾蟹等难消化的食物要适度有量;油腻食物少吃即可。

  由于皮肤关节也是湿邪入侵的部位,因此适度保暖对关节湿邪之病十分重要。用艾叶,红花煎水浴足对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有益。对皮肤来说,体内湿气过重,津液在体内无法正常运转,容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皮肤爱出油、起痘痘等,应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衣物勤晒,化妆护肤品不可滥用。

  在起居上应劳逸结合,顺应时节,保证充足规律睡眠,不要熬夜,随着气温回升,应逐渐增加到户外活动时间,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抵御季节交替时易出现的各种疾病。

  此外,由于清明时肾气减弱,心气渐起,肝气旺盛,因此在饮食上应补精益气,少吃发物,王轶男特别推荐了食疗药膳方,从饮食上改善广大市民的身体状况。

  红豆薏米粥。祛湿的食疗良方首选的就是“红豆薏米粥”。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性平味甘,具有祛湿消肿、健脾益胃的作用。红豆,在中药里称“赤小豆”,性平味甘,有利水、除湿、健脾、解毒等功效,此外它是红色,红色入心,因此还可补心,缓解精神疲劳、安神补血。红豆、薏米二者合用,具有健脾化湿、调达气机功效;材料:薏米、红豆各1/2杯,清水10杯;做法:将薏米、红豆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4小时。然后放高压锅中,加清水。大火煮至高压锅上气后,转小火煮20分钟。喝的时候,可放适量白糖或蜂蜜调味。

  山药茨实薏米汤。材料:每次可选用怀山药15克,茨实(也叫芡实、鸡头米)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的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野菊花饮。材料:野菊花5—10克;做法:加水煮沸3—5分钟代茶饮;功效:育阴潜阳。

  枸杞银耳羹。材料:枸杞、银耳各10克,山药15克,加水煮烂后加入冰糖30克,鸡蛋清2个,鲜菊花3克,调制而成;功效:滋阴清热、健脾除烦。

  沙参麦冬饮。材料:沙参9克,麦冬10克,桑葚10克,圆肉6克;做法:煎熬后分4次服用;功效:活血养阴,补肾益肝。

  鸡肝大米粥。材料:取新鲜鸡肝,大米适量;做法:煮粥食用;功效:对中老年入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有益。如有老人肢体麻木者,可加入适量天麻,效果更佳。

  烟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轶男

  专家介绍

  王轶男,烟台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皮肤科工作10余年,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了各种皮肤疑难杂症,如银屑病、带状疱疹、慢性湿疹、痤疮等,诊治突出中医特色。工作期间积极参与各地的皮肤科培训及学习交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妍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