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烟台新闻 > 烟台生活

疾控卫士王桂强:舍小家为大家 保健康为国家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8-02-01 16:05:00   作者:

疾控卫士王桂强

    大众网烟台2月1日讯 (记者 邢晨) 他是一位孝顺的儿子,但在老人的病床前却时常看不到他的身影;他是一位体贴的丈夫,却要让妻子一人扛起家庭的重担;他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可在孩子最需要父爱的时候,他却远在万里。他叫王桂强,烟台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科科长,自1992年工作至今,他的身影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从98抗洪到非典疫情,从汶川地震到援藏聂拉木,20多年来,王桂强把思念的背影留给了家人,却将健康与幸福播撒到了千家万户。

王桂强乘坐冲锋舟开展工作(资料图)

王桂强(右二)凯旋归来(资料图)

  铁人精神: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我一直有个‘手握钢枪保卫祖国’的军人梦,初来单位时,觉得自己离梦想渐行渐远了,但后来我才发现,我们卫生防疫工作就是战场,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王桂强回忆往事,眼睛里仍然流露出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1992年,大学毕业的王桂强来到了烟台市疾控中心,主要负责卫生消毒工作。初出茅庐的王桂强,对于崭新的工作很陌生,而入职不久后的一次消毒工作却让他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刚来单位不久,烟台出现了一例霍乱病例。当时我和一位老同事拿着消毒设备奔赴患者家进行消毒。第一次出现场,我非常紧张,甚至有些害怕。”王桂强告诉记者,“霍乱”是一种传染性、致死率都很高的疾病,身处污染区,他提心吊胆生怕发生意外。

  “当时我有些畏手畏脚,而我的老同事却非常认真,动作娴熟而规范,整个消毒工作滴水不漏。”王桂强颇有感慨地告诉记者,工作结束后,他和老同事一同回单位,在路上,老同事将消毒工作比喻成给老百姓织一张安全网,任何疏漏都有可能危及生命。“当时我的老同事说得非常质朴,他告诉我,消毒工作虽然是‘脏活’‘累活’,但这份工作却非常重要,必须要有‘能人’来做。”当时二十出头的王桂强听了同事的话,心里暗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做消毒战线上的“能人”。

  抱着一颗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王桂强在工作岗位上摸爬滚打,没过几年就已经成为科室里的业务骨干。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席卷中国南方,“大灾之后不能有大疫”是王桂强当时脑袋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而单位支援抗洪抢险第一线的通知刚刚下发,王桂强就抢着报了名。

  “当时,我和妻子刚刚结婚,还在蜜月期,当时年轻,一心要冲到前线,许多事情也顾不上了,但我的妻子还是非常支持我的。”王桂强告诉记者,当他到了江西九江的灾区后,看到的是汪洋一片,而人畜混居的情况则让防疫工作非常紧迫。

  “当时洪水非常凶猛,大家都只能寄居在一处大坝上,人和家畜甚至野生动物混居,防疫压力很大。我们每天都要多次喷洒消毒液,经常是连轴转,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王桂强告诉记者,九江当地高热高湿,他和同事们乘坐冲锋舟奔波于各个岛屿大坝之间,开展灾后消毒防疫工作,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刻有生命危险。

  “洪水过后,河道里有很多杂物,给冲锋舟航行带来极大危险。有一次,我们的小舟就因此失控,我整个人掉入了水中。”虽然已经过去近20年,但回忆起当时的险境,王桂强依旧心有余悸。“当时落水的一刹那,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惧,但作为一名防疫队员,我从水里挣扎出来后,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可以说在大灾面前,大家甚至都没有细细品味恐惧的时间,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希望能尽快为百姓解除危险与痛苦。”王桂强说。

  在98抗洪抢险中,王桂强所服务的乡镇未发生一例因防疫措施不力而发生的传染病。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烟台市政府及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江西和山东省卫生厅分别给予通令嘉奖。而相比荣誉,王桂强却从当地百姓那里收获了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从九江撤离时,当地百姓对我们非常感恩,看着他们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真诚,我特别感动,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位防疫工作者的幸福感。也正是从那时起,每次国家有重大防疫工作时,我都会本能地冲到一线。”王桂强口中的“本能”让他成为了同事眼里的“铁人”,而“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则成了王桂强最真实的写照。

王桂强(左二)在抗震救灾前线(资料图)

王桂强为灾区百姓讲解防疫知识(资料图)

王桂强(左)坚守抗震救灾第一线(资料图)

  铁血卫士:披荆斩棘为生命健康奉献一切

  2003年,非典疫情横扫中国,作为烟台市非典防控骨干队员,王桂强的“铁人”精神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抛开一切私事,以单位为家、以防疫前线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非典防疫工作中。

  “非典疫情期间,我一方面要每天奔波在各大公共场所、学校等单位进行预防性消毒,而另一方面,还要随时待命,一有疑似病例,就必须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消毒。”在非典疫情期间,王桂强每天穿着沉重的防护服高强度地工作着,而为了不浪费时间,他甚至一度将家搬到了办公室里。作为一位出了名的“铁人”,同事们对他的敬业精神佩服不已,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非典防疫压力最大的时候,王桂强的心里还牵挂着另外一个人。

  “非典期间,我3岁的儿子患上了肺炎需要住院,但当时我必须守在一线,而我妻子也有很繁重的工作,最后万般无奈下,我们只能将孩子送到栖霞的岳母家。”在15年后的今天,王桂强说起这段经历依旧红了眼眶。“孩子太小了,做父母的应该尽责任,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我别无选择。”王桂强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防疫人员,在非典疫情面前,他必须舍小家为大家,因为这就是职业赋予自己的使命。

  在采访中,“使命感”是王桂强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在这位已年过不惑的中年男子身上,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驱使他不断向前。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我作为全省第一批赴北川的卫生防疫队员,在震后一周就到达北川开展抗震救灾工作,而也正是那次经历,让我对生命、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震后的北川哀鸿遍野,由于震后初期当地的基层组织已处于瘫痪状态,所有的工作都要由防疫队员亲自进行,而作为消杀灭技术负责人,王桂强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工作。

  “汶川地震是我见过最惨烈的一次大灾,而面对生死时,人所展现出的勇气与爱让我特别感动。在废墟里,我曾看见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怀里的孩子,虽然最终孩子没能生还,但人性的伟大还是震撼到我了。”王桂强告诉记者,在汶川地震现场,他和同事们连轴转,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但即便如此,大家从来没有喊苦喊累过。“在北川期间,我们都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在工作,‘忘我’是当时最真实的状态。”由于工作强度太大,王桂强终于病倒了,然而仅仅输了一天吊针,他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铁人”的担当让许多人敬佩不已。

王桂强深入藏区百姓家中(资料图)

王桂强为藏族幼儿进行疫苗接种(资料图)

  铁汉柔情:家人是永远的亏欠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王桂强的身影。”这是同事们对王桂强真实的评价。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王桂强一直在防疫一线披荆斩棘。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他没有退缩,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他冲锋在前,然而,在这位铁汉的内心深处,却有着一个最令他难以释怀的心结。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儿子,这些年我没少让父母担心,而作为丈夫和父亲,我更是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庭。我经常说,我的工作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但对于家庭我亏欠太多。”2010年6月,王桂强成为了一名援藏干部,远赴聂拉木县。援藏3年,他廋了、黑了,但相比身体上的痛苦,他最牵挂的还是家人。

  “援藏期间,我和妻子的家庭负担很重,上有老下有小,但为了工作,我必须将家庭的重担交给妻子一人承担。”王桂强告诉记者,在援藏期间,孩子、父母都曾住院,而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却帮不上一点忙,这种痛苦让他终身难忘。

  “坦率地说,支持王桂强援藏,我下了很大决心。我个人辛苦些倒好说,关键是当时孩子在小升初的阶段,很需要父爱。”作为一名教师,妻子十分清楚王桂强援藏会对孩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但为了让丈夫安心,她还是选择了支持。

  在3年援藏期间,王桂强深入雪域高原深处的牧区帐篷、学校,行程13000余公里,走遍了全县45个行政村、组,为当地卫生防疫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思念的背影留给家人,将健康的幸福洒向高原。当王桂强从聂拉木归来时,他为当地留下了这样一串数字: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规章规范、技术预案、方案200余份,培训业务骨干和群众1000余人次,现场疫苗接种、疾病筛查550余人次。

  “从西藏回来之后,我几乎不外出与朋友应酬,每天只要不加班基本都待在家里陪伴家人,这些年确实太亏欠他们了,虽然错过的永远无法弥补,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尽量让这种遗憾少一些。”在王桂强眼里,经历了无数次大灾与艰苦之后,他对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而儿子的一句话,则给予了他多年来辛勤工作最好的注脚。

  “我儿子曾经悄悄对我妻子讲,特别佩服我,觉得我做的事情非常了不起,实现了人生价值,未来他也要像我一样去生活。”王桂强告诉记者,在他职业生涯中,许许多多人曾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但儿子的这番话却是他最宝贵、最难忘、最希望得到的一份赞美。

  记者手记:

  “铁人”是王桂强身上最令人敬佩的一个标签。作为一名疾控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他用执着、坚守、真诚为广大百姓铸起了一道健康的铜墙铁壁。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行“健康中国”的今天,王桂强所竭尽全力的一切,给予我们的是对健康的安心,是对美好生活最踏实的保障。

初审编辑:胡昌辉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