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李波
汤淼 摄
大众网记者 王艳 烟台报道
盛夏时节,行走烟台,随处见绿,处处成景。
深入探寻,绿色“种子”早已深植这座城市的血脉:连续17年完成能耗下降目标,形成全省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建成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
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烟台不断刷新生态建设“高颜值”,提升绿色发展“好气质”,只此青绿、蓬勃发展的美丽烟台画卷次第铺开。
当下,烟台绿色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8月28日—30日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是在山东举办的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
如此盛会,落地烟台,是对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而厚植绿色底色的烟台也有着不负这份厚望的底气、魄力和无限可能。
底气满满!一个个“绿色奇迹”在这里诞生
在发展中“降碳”,从“降碳”中发展。烟台奋力开辟“双碳”发展新赛道,努力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
海阳核电鸟瞰图
作为全国清洁能源桥头堡,全面绿色转型的急先锋,烟台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了“六个第一”,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和全球深远海漂浮式海上光伏第一度电,建成全国首个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实验项目,形成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烟台制定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连续17年完成能耗下降目标。长岛、栖霞入选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昆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赤松林入选“中国最美森林”,全市森林覆盖率36.3%,居山东省首位。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8%。
有数据统计,自2017-2022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8%,增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烟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3%,降幅全省第一。
一个个数字,是烟台用绿色转型换来的“绿色奇迹”,这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是烟台的实力和底气。
魄力十足!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成绩的背后,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是刀刃向内,动真碰硬。
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烟台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强化对103家重点用能企业监督管理,每年组织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定档,倒逼高耗能低产出企业节能改造,去年以来有29家企业购买绿电约18700万度,有效拓宽了减排路径。近2年全面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48台、容量1008.4蒸吨,关停燃煤机组17台、容量47.7万千瓦,全市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1%。
在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烟台没有丝毫犹豫。持续实施“四减四增”“四上四压”,出台《烟台市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以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属于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依法依规坚决关停退出,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45%以上。
海上光伏
据统计,目前,烟台已关停燃煤机组47.65万千瓦、关闭落后化工企业406家。累计淘汰国三柴油运输车1.6万辆,新增新能源货车1653辆,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烟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铺满了翠绿“底色”。
无限可能!绘就美丽烟台新图景
踏浪追风,海上风电走向深蓝;绿色制造,减污降碳打出组合拳;生态修复,如画风景俯仰皆是……烟台的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强化先行示范,积蓄“绿色家底”,烟台不曾停下脚步:
海上风电
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一谷一区一岛一港”载体作用,加快构建“核风光氢储气”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核电、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氢能、储能等项目建设,年内华能、上海电气、三峡海上风电项目达到开工、并网进度,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
加快建设三个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风电基地、海上光伏基地和千万吨级接卸能力LNG基地,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
在全省率先建设城市级虚拟电厂,搭建绿色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分布式光伏设施和数字技术,探索建设零碳园区、零碳港区、零碳校区、零碳社区,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低碳应用场景。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未来烟台的“绿色崛起”之路充满着无限可能。记者获悉,即将在烟台召开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发布有一批高层次创新成果,集中签约一批高质量、大块头项目,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相信大会的举办,必将为烟台注入全新的绿色动能,助推烟台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奋楫再扬帆。
点绿成金,未来已来。看,一幅“只此青绿”的美丽烟台新图景跃然纸上……
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