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好人之星】徐磊:乡村振兴路上的“泥腿子”式基层干部

2021-05-05 11:22:4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姜育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育琳 烟台报道

  “下火车后,坐在车里往镇上走,看着窗外的风景慢慢地从高楼变成了大山,和想象的不太一样,内心肯定会有点落差。”这是徐磊刚来到下丁家镇时内心的想法,只是那时的徐磊还没有想到,后来的他在这片土地上,褪去了“书生气”,成为了一名“泥腿子”式基层干部,解决群众难题、发展山村产业、建设“乡村记忆档案”,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下丁家人”,他与下丁家镇那些说不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一心为民 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2019年7月担任山东省“万名干部下基层”烟台龙口市下丁家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时起,徐磊就把自己当成了实实在在的“下丁家人”。乡村振兴服务队共帮扶5个村,其中庙东村,一度被贴上“穷山沟”的标签,在队里发愁谁来做,怎么做时,徐磊的心中已然有了决定,“再困难的工作都总要有人去做,我愿意去啃那块最硬的‘骨头’。”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徐磊一头扎进了群众家,庙东村128户群众,徐磊一户不落地走访,迅速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同时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也为自己尽快融入群众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庙东村山耩薄地,村内劳动力老龄化,果树种植收益低、管理难,这些问题造成了大面积的撂荒地,许多杏就挂在树上都没有人摘,人均收入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庙东村急需打破“靠山却不能吃山”这个难题,找到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于是,徐磊带领村“两委”外出学习取经,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多方筹措资金56万元,帮助村里流转52.8亩土地,建立优力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栽种大樱桃、油杏、荷兰香蜜杏、猕猴桃等4000多棵,建设防护网2000米,修建120m3蓄水池,铺设滴灌设施9000米,硬化上山路700米,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万元,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入10万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徐磊在服务队的支持帮助下,多次邀请市果树站专家来到田间地头,向村民传授新品种杏树栽植、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等知识,提高村民的果树管理技能,有力保障了群众增产增收。如今的庙东村,蜕变成了镇域内观摩学习的先进村。

  敢于担当 滞销水果找到销路

  下丁家镇是山区乡镇,水果收入是唯一的经济来源。2020年受疫情影响,西吕家村60多万斤的梨挂在树上没人摘。一徐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么多的梨,如何卖?谁来买?办公室亮到天明的灯光,记录着徐磊彻夜难眠的焦虑。这时徐磊想出了爱心助农和直播带货的方式,制定好方案,说干就干。没有直播怎么办,咱自己人上,没有策划怎么办,大家伙摸着石头过河,“孙主任,嫩看着我的镜头,一会就简单介绍咱们村一面红梨特点,最后表达希望大家可以帮助我们村渡过难关……”

  七月的天气,真是骄阳似火。虽然满头大汗,工作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他知道,此时的老百姓是最需要帮助。忙忙碌碌拍完视频和照片,他迅速回到办公室,开始视频剪辑,筛选照片,撰写宣传文案,制作爱心助农微信。直至晚上八点,滞销梨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和抖音宣传稿终于推送出去。紧接着他又主动联系龙口本地主流微信公众号和直播平台,一起来宣传和发动更多人参与这场爱心助农中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公众号的浏览量从100、1000到10000+,再到当地志愿者队伍、商超及吉林等地客户与村书记取得联系,不到一个周的时间,西吕家村全村50万斤一面红梨和10万斤大泽山梨滞销问题得以解决,并且还解决了其他4个村部分农产品,帮助村民实现60万多元收入。

  勇于创新 全力打造电商平台

  在解决西吕家村滞销梨难题后,为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队计划在圈子村金农果蔬专业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又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摆在了徐磊面前,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徐磊通过查阅相关电商成功推广案例,根据每村历史典故,把合作社产品,从命名、LOGO设计、包装盒等由表及里都赋予了具有下丁家特色的文化传承和创意理念,比如“喝高山水库的水长大的‘烟薯25’地瓜”、“依泳汶河畔生长的红富士苹果”“一大地樱桃”等,用情感制造溢价,勾起群众的探知欲。

  前期准备做好了,下一步是如何让产品走出去,徐磊一方面在“学习强国”“烟台电视台”“烟台日报”等国家、省、市发稿平台宣传;另一方面做好农产品代言人,在线上推广方面,积极参加《山东乡村广播》直播,观众人数达到10万人次,产业项目咨询10个;线下推广方面,创新举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产品推介会,参加龙口市扶贫产品展示会和乡村振兴观摩会,现场推介电商平台和特色农产品。

  仅仅成立两个多月,在徐磊的帮助下,圈子金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线下帮助周围果农销售樱桃2万多斤,线上销售“烟薯25”地瓜1万多斤,并与家家悦、博商、德邦等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当看到农产品销售量一天比一天好时,徐磊发自内心的笑了,“我只是乡村振兴干部中最普通的一员,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该做的,组织群众需要,我都愿意随时站出来。”

  无私奉献 建设“乡村记忆档案”

  为了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来到下丁家镇后,徐磊创新性地开展了党员拾忆系列活动30余次。走访调研20多次。通过探访,挖掘红色故事7个、整理文字记录30000余字。为传承乡村历史,助力文化发展,他深入村庄与老党员、老教师现场采访与交流,编撰下丁家镇及20个村“乡村记忆”工作,共计5万余字。此外,以孝德家风为核心,充分挖掘8位道德模范事迹,围绕“宣孝”、“学孝”、“倡孝”、“行孝”等内容,建成50平方“孝德小屋”,逐步把西吕家村打造成“孝文化”特色村。目前,孝德小屋先后接待3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

  奉献的青春最美丽。“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徐磊最常挂在嘴边的话,虽然做的每一件事就如米粒般的苔花,但是徐磊坚信只要脚踏实地,一头扎进群众中,甘于奉献于乡村振兴,必定也会像牡丹一样艳丽盛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