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加速器”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 2017-09-28 10:17:00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银行业务流程、服务渠道、产品形态产生了深度影响,主要表现为信贷流程标准化、客户服务智能化、投资顾问数据化,促进银行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也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新生态。
谈及银行业转型,业内人常打的比方是“从算盘到鼠标”,这一变化带来的是互联网技术对银行业务流程、服务渠道、产品形态的深度影响。
近年来,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快速兴起,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趋势逐渐明晰。在此作用下,银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其嬗变逻辑表现为信贷流程标准化、客户服务智能化、投资顾问数据化。
“一直以来,银行业都是新技术应用的实践先锋,银行业务与新技术相伴相生、互相促进。”华夏银行副行长关文杰表示,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为传统银行业带来了新生态。
信贷流程标准化
“从1个月到1分钟”,这是重庆一位小企业负责人对银行放贷速度变化的突出感受。
每到春节前夕,重庆市丰蛋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往往要被超市压两个月的回款,公司面临资金链吃紧的困难。该公司财务主管夏显蓉说,企业对短期贷款的需求比较强烈,最希望快速放款。
但是,按照传统信贷模式,银行获取、评价企业信用的成本比较高,往往要看“三品”“三表”,即产品、押品、人品;电表、水表、纳税申报表。一般来说,从申请到最后放款有时甚至要1个月。“让我意外的是,银行网络贷款竟然能1分钟到账。”夏显蓉说。
信贷业务提速,正是金融科技助力的结果。据了解,银行以企业的结算、流水数据为基础,结合工商、税务、法院等外部信息为企业画像,进而为其构建信用模型,判断信用风险,核定授信额度,并实现自动审批、自动放款。
工行网络融资中心总经理李新彬表示,该行将信贷业务分为标准化、专业化两类,前者更适合网络融资模式,这有助于减少服务层级,提升融资效率,契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小微企业大多单体经营,近年来逐渐转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经营,这更为银行线上挖掘企业数据、以数据构建信用提供了契机。”李新彬说。
在此基础上,为更好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9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还正式发布了两大网络贷款产品——大数据金融、产业链金融产品。
客户服务智能化
智能银行、智慧银行、掌上银行……当下,银行的服务渠道、方式正不断升级。
一方面,除了早已互联网化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线下网点也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银行从“坐商到行商”,深挖客户借贷、消费、偏好等数据,主动营销,为其定制专属金融服务。
在线下网点的智能化改造中,工行的模式颇具代表性。“为适应客户多层次、个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一直在探索智能设备辅助人工服务的智能服务模式。”该行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在工行北京地区多家网点观察到,智能机具种类已得到大幅拓宽,除了传统网点常见的ATM、查询缴费机、转账汇款机,还出现了智能终端、即时制卡机、产品领取机等“新面孔”。
“据测算,客户使用智能服务比在柜台节省了70%至80%的时间,既提高了服务效率,又提升了客户体验。”工行上述负责人说,该行境内网点今年将全部实现智能服务。
在线上服务升级过程中,金融科技更是备受商业银行重视。
“招行每一个划时代的业务创新,都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说,该行正在发起一场由金融科技驱动的渠道优化、服务升级革命,以建平台、引流量、接场景为重点,提升消费金融的体系化运营能力,为客户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投资顾问数据化
值得注意的是,曾被视为必须由线下人工理财师“一对一”完成的投资顾问业务,也正在试图拥抱人工智能。
智能投资顾问,又称机器人投顾,是一种财富管理途径,用机器和程序替代人力,实现投资决策自动化、资产配置网络数据化,从而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此前,证券公司、互联网公司、第三方理财平台已抢先试水智能投顾。随后,招行推出摩羯智投,专注于基金组合配置服务,成为首家探索智能投顾业务的商业银行。
虽然探索者众多,但业内也不乏对智能投顾的质疑之声:第一,智能投顾的核心之一是模型构建,当前的参与机构能否保证模型数据来源多样性、有效性?第二,智能投顾的另一个核心是模型的自我修正能力,伴随市场变化,参与机构如何解决模型的自我学习、修正难题?
“为此,华夏银行正在研究机器流程自动化技术,并将其作为人工智能的关联技术。”该行首席信息官王汉明说,当交易员的所有交易行为都被智能设备所取代后,比拼的就是智能设备的模型,以及模型的自我修正能力,如计算、反应能力等。
“由于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多为代客理财,因此更需要对上述模型开展严谨、充分的验证,对客户负责。”关文杰说,华夏银行坚持技术先行、严格验证、审慎推出三个原则,待技术成熟后,将向市场正式推出智能投顾产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
责任编辑:石语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