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5-05-20 17:16:00   作者:

  烟台班2015年招生简章 

一、项目管理专业介绍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的需要,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在工程硕士领域设置了项目管理专业,中国海洋大学成为国务院学位办首批批准的可以招收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培养单位。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按照传统的做法,当企业设定了一个项目后,参与这个项目的至少会有好几个部门,包括财务部门、市场部门、行政部门等等,而不同部门在运作项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须进行协调,而这些无疑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影响项目实施的效率。而项目管理的做法则不同。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因为某一个项目而组成团队,项目经理则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他们所肩负的责任就是领导他的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全部工作,在不超出预算的情况下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的管理者不仅仅是项目执行者,他参与项目的需求确定、项目选择、计划直至收尾的全过程,并在时间、成本、质量、风险、合同、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处理需要跨领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

二、培养对象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高级实用型管理人才,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部队、学校、工商税务系统以及针对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建筑行业、环境工程、经济与管理行业(涉及经济、企业、金融、商务、新闻与传播等)、通信及IT行业等单位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成为高级实用型管理人才的有志之士。

三、培养方向

根据社会需要,主要培养以下方向的项目管理硕士:

企业管理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金融管理方向 营销管理方向 

会计及财务管理方向 机械工程方向     工业工程方向 制药工程方向

新闻媒体传播方向   物流工程方向     软件工程方向 经济学方向 

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 生物工程方向     动力工程方向 材料工程方向

建筑与土木工程方向 计算机技术方向   电气工程方向 环境工程方向 

四、学习年限及学习方式 

学制为2-5年(学分制),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学习模式,每月2-3次双休日集中面授的学习方式;授课教师全部为本校知名教授。授课地点在烟台在职研究生教学中心。

五、主要课程设置

1、公共课:自然辩证法、英语、工程数学、计算机应用、管理学、信息检索、知识产权

2、专业必修课:经济学、专业外语

3、专业学位课:项目管理学、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案例、项目管理软件、经济法与合同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等

4、专业选修课: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分别开设的实务型课程3-4门

六、学位授予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符合报考条件者,参加每年10月举行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成绩合格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后,按照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修完全部课程并取得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后,可获得学位。且学制符合国家规定的年限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并经过中国海洋大学学位委员会会议通过后,授予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

七、报名条件及学费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12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并且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2、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备注:无本科学位证的考生,录取时会有名额限制

各专业学费只需按高校全国统一收费标准缴纳,培养基地不收取任何管理费。 本专业全部学费为36000元/人,班费为1800元/人。

八、咨询及报名时间

烟台在职研究生培养基地咨询电话:0535-6066111 6066222  于老师  赵老师

全国统一正式网报时间:每年6月20日-7月10日

请在每年6月20日之前在以下任一网站进行预报名,或向培养基地老师索取报名表报名:烟台在职研究生培养基地:http://www.hongwencn.com

基地官方微信:HW6066222

胶东在线 :考试频道  在职研究生频道  人事频道

九、烟台在职研究生培养基地七大优势

名校名师烟台本地周末授课;      96%以上高录取、通过率;

报考至毕业学习过程全程无忧;    国家承认重点高校学位证书;

高校统一收费无需任何管理费;    免费跨专业、跨学校辅修;

高端校友人脉平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欣蕾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