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家为您解疑释惑

2020-11-03 16:37:4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抑郁的危害及其流行人群

  抑郁(有时也称忧郁)是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通常被认为一种精神疾病,是人们所有经历中极为痛苦和艰难的一种体验,它会令我们丧失精力、兴趣以及努力奋斗的意志。抑郁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忧郁,一般认为持续最少两星期,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才被认为抑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世界上患有抑郁症的总人数约为3.22亿。2019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3.6%,终身患病率达到了6.9%,其中重度抑郁障碍患病率约2.1%。也就是说,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5000万人,其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近3000万人,另外有10%的患者可出现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活生生被痛苦折磨的灵魂,有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朋友,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所以,请不要再忽视抑郁症,也请不要再自以为了解它。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它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抑郁也是导致世界范围内残疾的主要原因,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这极大地加剧了全球疾病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

  从国内到国外,近年来相继有50多位名人因不同程度抑郁症自杀。但抑郁症不仅仅是明星和中青年人“专利”,它覆盖了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群体。三分之一高学历人群中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的问题。我国有3000 万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等心理问题困扰。国家卫健委已要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高中及高等院校学生健康体检内容。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年轻人,特别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郁患者需要被社会关注,需要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的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抑郁的治疗

  我国抑郁患者就诊率不足10%,大部分抑郁患者不能及时就医。抑郁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中或重度抑郁,严重时会导致自杀行为(和抑郁相关的自杀人数占总自杀人数的40%-70%)。药物治疗是抑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抑郁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以阿米替林、氯米帕明、麦普替林、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代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目前在某些地区仍作为治疗抑郁的重要药物。但这类药物具有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血管毒性,如心率失常、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谵妄、肌肉震颤、癫痫发作、性功能障碍等。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以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为代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是目前抑郁治疗的一线药物。此类药物心血管副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明显降低,而且嗜睡、镇静、震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也多存在起效慢(一般服药后2-4周起效)、性功能障碍如阳痿,射精延缓,性感缺失等不良反应。

  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以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为代表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是目前抑郁治疗的一线药物。相比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此类药物副作用低,对难治性抑郁也有较好治疗作用。但此类药物起效时间慢,且引起嗜睡、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性高潮障碍等。

  其它类抗抑郁药物

  米氮平为肾上腺素能及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其常见不良反应为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头昏、嗜睡、直立性低血压等。

  安非他酮是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无镇静作用,不引起性功能障碍。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激惹、口干、失眠、头痛、恶心或呕吐、便秘及震颤等,且有约10 %的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用。

  新型抗抑郁药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调节剂沃替西汀,具有起效快,对性功能影响小的优点。但胃肠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率较高,如恶心、口干、腹泻、眩晕等。

  艾司氯胺酮是NMDA受体拮抗剂,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但由于是管控药物,存在滥用的风险,服用后患者有出现镇静和分离的副作用,需在医生的监控下服用。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三重再摄取抑制剂(SNDRI)是全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相比于传统抗抑郁药,具有起效快、改善兴趣缺失、改善性功能障碍、增加认知等优势。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是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抗抑郁新药,是三重再摄取抑制剂。目前已在美国提交上市申请,正在国内和日本开展临床试验,国内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预计不久会在国内上市销售。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每天1次口服用药,用于中到重度抑郁患者的治疗。已完成的临床试验证实可显著降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具有起效快、降低嗜睡、改善性功能障碍、改善认知等优点。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倡导全程治疗,需要要按照疗程服用。不可随意停用或更换抗抑郁药物,只有当一种药物或者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无效或出现耐受后,才可选择换另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大多数的抗抑郁药物都黑框警示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因此青少年抑郁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并及时监控用药后的行为变化。

  作者简介:田京伟,博士,烟台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 “分子药理与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绿叶制药集团非临床研究副总裁、中国药理学会精神神经药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新药发现与评价、药理与毒理”等研究工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蔡云飞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