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首页 > 浮世绘

"浅社交"狂欢:电话簿上人多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   2013-02-10 09:16: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年味渐浓,兰州青年杜鹏飞坐在一间小酒吧的靠窗座位上,百无聊赖地整理手机电话簿

  “我可能是老了,有时候盯着一个名字老半天,却想不出这人是谁、在哪认识的。”杜鹏飞有点自嘲地笑说,有时候在街头偶遇一“熟脸”,两人寒暄半天,却叫不出对方名字。

  “逢年过节,群发短信,有些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手机存着电话,仔细琢磨一下,能掏心窝子说话的,翻遍电话薄也找不到。”杜鹏飞告诉记者,城市很大,真心朋友不多。

  与农村依然坚持“串门”的传统交往不同,“浅社交”在城市悄然流行,社会学家甚至还没来得及给出一个官方定义。它最吸引人之处是将陌生人聚合在一起,以兴趣划分圈子,交往成本低、对私人空间干扰小。浅尝辄止,彼此尚可保持安全距离。

  通讯手段正在改变传统交往形式,加之中国各地人员流动空前剧烈,因公因事因私的应酬千奇百怪,社会交往频繁且任务繁重,很多人通过“浅社交”建立朋友圈,积攒人脉。

  媒体记者马天翔对此深有体会:“干我们这行的,天天要接触人,各式各样的人,当官的,经商的,工人,农民……天天递名片、报头衔,说实话,我记住的真还没几个,估计人家记住我的也不多。”

  在这种“浅社交”的狂欢下,人们是否又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呢?答案自然也不容乐观。《南方都市报·城市周刊》曾在某期封面“精确社交”刊文《今天的社交:庸众的事业》称在各类社交网站,比如微博上,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这是一个弥漫着聒噪、起哄、狂欢气息的话语场。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说,“浅社交”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人际交往方式,它很容易让陌生人因为新奇以及共同兴趣带来的交往产生愉悦,但也很容易因为没有共同持续的生活圈子而使交往趋于浅显,以致电话薄上人数越来越多,能够说话的人却越来越少。

  莫兴邦建议,要交到知心朋友,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不要抱着功利性的目的。与人交往真诚相待,淡化物质性或商品性;无力改变现有的快节奏工作环境,不如从现有的工作环境中去发展自己的至交,从人群中找到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开展各种互动活动,保证一定的固定社交圈子,深化人际交往,心灵才不会孤独。

  走在回家的路上,人们翻看着手机通讯簿,要拜年了,才发现可以说知心话的人越来越少。 张道正

张雪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