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曲怀生
本期话题:动态环境与能动创新
主持人:曲怀生(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刘树琪(烟台市委常委、蓬莱市委书记)
背景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百强县(市)位次中,蓬莱市列第57位,3年上升33个位次,在全省是位次提升最快的县市。
蓬莱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不断创新“仙境优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自11月底到12月初,蓬莱共有14个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共达22亿元,其中外资1亿美元。北方奔驰一期投资7亿元,年产奔驰重卡1.5万辆,销售收入40亿元。今年1-11月,蓬莱合同利用外资5.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3.2%和67.6%。
事件
“这是刚开工的‘巨涛重工’项目,投资7000多万美元,由美国西萨摩亚茂盛公司和深圳胜保旺公司合资,主要生产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钢结构设备。”12月16日,在蓬莱开发区一片车水马龙的建设工地上,蓬莱市副市长李波向记者介绍说。
“好事多磨。”李波说,两年前,外商就有意前来投资,但是,当时蓬莱的港口条件还不行。几经周折,好容易说服外商,签订了600万美元的投资合同,土地也征了。但是,外商迟迟不肯动工,一拖就是两年。今年,我们动工兴建10万吨码头,外商一看,港湾挖泥船正在作业,码头建造正在填土砌石,港口平台在长大,在蓬莱能干大事。于是,决定将原投资额由600万美元扩大到7000万美元,并立即开工建设。
点评
曲怀生(以下简称曲):蓬莱的投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从招商安商亲商到社会三产服务环境,蓬莱的“仙境优势”日臻完善。这次采访,给我的感受是,如果说前几年是“环境投入期、成长期”,现在则进入了“环境收获期,成熟期”。
刘树琪(以下简称刘):你说蓬莱进入“环境收获期、成熟期”,我看蓬莱是进入新一轮“播种期、再造期”。11月底,烟台市组织各县市和有关市直部门“一把手”参观考察了7个市,从青岛、济南到滨州、临沂,从淄博到济宁日照,真是亮点纷呈、异军突起。看看这些,回顾蓬莱发展,我深切地感受到,环境,是动态的环境,创新,是能动的创新。任何事物当如日中天的时候,就要考虑下一轮的再造和创新。对比全省竞相发展的新态势,对比烟台“赶超发展”的新战略,不再创造新优势,蓬莱就不进则退。
曲:愈是发展愈感不足,越有成就感就越有危机感、紧迫感,这就是蓬莱发展的动力吧?
刘:形势逼人,不敢懈怠。再创新优势,首先要强化三个意识。危机意识:危机者,危成则机失,防患当未然。此行7市,看到的是“遍地挑战,时不我待”,得到的是斩除自满、自足、自负的快刀利刃。机遇意识:机者客观存在,但大象无形,稍纵即逝;遇者主观努力,在于慧眼独具,相机把握,立足“赶超”,抓住机遇,则事半功倍。创新意识:始者为创,初现为新。创新之玄机,在敢于“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各地发展的大手笔,莫不在此。
曲:你说的强化三个意识,实际就是创新思想优势。那么,蓬莱再创新优势,还有哪些具体的“硬件”呢?
刘:主要是在创新三大优势上下工夫。一是产业优势。蓬莱赶超,必须加大产业膨胀,继续推进大旅游、临港工业、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四大产业升级优化。旅游业重点抓好海洋极地世界、蓬莱村、金典天伦度假村等7个观光度假的大项目;葡萄和葡萄酒产业要以引进品牌厂家为龙头,到2007年葡萄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葡萄15万吨;临港工业重点是180万千瓦发电厂、50万吨不锈钢、100万吨沥青和40万吨润滑油等10个投资过亿元、几十亿元的大项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要是北方奔驰、韩国顺达、一汽重卡、万寿车桥等项目。二是功能优势。港口功能重点抓好30万吨级造船平台、10万吨深水泊位。科技功能要抓好文化产业学院、亚太国际人才培训学院的启动和另外两处制造业学院的争取。三是生态优势。3年内新增绿化面积5.6万亩,建成贯穿南北50公里的“生态谷”,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使人间仙境更绿更美,更有吸引力。编辑:李辉【发表评论】 【???人????国家帮咱从水坑里跳出来了,这是盼了多少年的好事啊!’。”
是啊,为完成迁建工程,有多少干部群众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啊。
据测算,工程仅砖就需用1.5亿块,20人以上建制的建筑队700多个,7000多辆次车拉运建材,最多时工地上有4万多人,平均3万多人……这是个什么概念?东明县所有的建筑队加起来不超过200个,菏泽市所有窑厂的砖加起来也不足1.5亿块。更难的是征地。按规划,6个新村需征地2150多亩,而滩外村庄人均不过8分地,今年搞标准化堤防工程又占去不少,再加上这几年的惠农政策,群众都把地看得很贵重。对此,除了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他们还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比如由政府出钱为群众买一些荒地,并帮其复垦;帮群众打井、整理瘠地等。使群众从抵触到理解,由理解到支持。
11月10日,当4号新村最先落成的时候,工程总指挥、县长刘鲁悄悄地从现场溜出来。他说,他怕自己受不了这欢庆的气氛,想起两个月来的酸甜苦辣,直想哭一场。
迁出后发展步伐至少提前十年
当别人都在忙着拾掇新家时,焦元乡小李庄的李百忠却在忙着找人盖猪舍。
“这一搬出来,也给我养猪带来了发展机遇。”这位憨厚的汉子说出话来,头头是道。
李百忠是滩区的养殖带头户。去年胡总书记来滩区时,他作为致富典型受到了总书记的接见。这些年,他一直想扩大猪场,可三五年一场洪水,让他备受挫折。去年洪水,村里断了电,几十头猪断了饲料,饿得嗷嗷直叫,他也急得团团转,最后用两个汽车轮胎自制了小船冒险出村。回来时天已太晚,浪大水急,只得在堤上等了大半夜。
如今,村里专门在新村给他划了一块地,用来发展养殖业。“现在我有20多头母猪,来年春天就是200多头小猪哩。”他不无得意地说,“另外,还打算把面粉和食用油的生意做起来。”
焦元乡乡长李洪春说,搬迁之后,通过对原村址进行复耕,人均能增加半亩地,交通便利了,信息发达了,几个新村还都成立了集市,群众的观念和思路将越来越开放。“发展步伐至少提前十年。”他断言。
刘鲁则认为,更重要的是,搬迁之后,将打破过去分散、零碎的耕作方式,成方连片,调整产业结构,上林下牧,栽植速生杨,速生杨不怕淹,是适合滩区的好树种;多养牛羊,大水来了牵着就走。同时,随着观念的转变、机遇的增多,滩区群众传统的重消费、轻积累,吃光、喝光、花光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将得到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