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改革故事

烟台职业教育从种菜盖房子到玩转机器人

来源:烟台日报   编辑:   2018-10-22 16:48:00   作者:

  我们回顾烟台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成就,是要说明一个事实,就是烟台历来有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开风气之先、走创新发展之路的优良传统。我们既能创造出令人瞩目、引人自豪的昨天,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令人向往的明天。

  ———摘自张术平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上世纪七十年代,烟台机械工程学校三名女学生乘拖拉机到农田实践
烟台机械工程学校农业生产专业丰收后合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烟台一职学生正在练习打字  

 

  1所农业中专,2个蔬菜专业,23名教师,80多名学生,这是老校长董宝贤40年前接手职业教育的全部“家当”。改革开放40年间,烟台数十个职业教育学校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壮大,32所职业学校,55000余名在校生,成为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

  75岁的董宝贤很欣慰,退休20多年后,他有幸看到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

  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单一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东郊打鱼,西郊种菜,幸福地区果树成排。1979~1988年,烟台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第一阶段,热火朝天的农业生产形势催生了第一个专业———蔬菜种植。

  1982年,烟台六中开设蔬菜专业,36岁的董宝贤成为首批负责人,两个班的学生加起来不足百人。“烟台六中地处北上坊,属于西郊,当时主要发展农业生产。”应运而生的蔬菜专业随后“单干”,演变为独立的“烟台市农业技术中学”,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迁址。

  两年后,带上23名文化课教师和80多名学生,董宝贤从烟台六中迁移至原烟台师范旧址。迁址后,学校更名为“烟台市芝罘区农业技术中学”(二职),从此开始了摸爬滚打的艰难时期。简陋的厂房做教室,两个小时一趟的公交车,缺乏专业教师,福利待遇差……数不清的困难一股脑地袭来,本就少得可怜的师生争相托关系离开。

  学生和老师可以走,当家人董宝贤却不能一走了之。如何将大家重新凝聚到一起?董宝贤思来想去,拿出“橡皮肚子飞毛腿”的魄力,奔波于任何一个可能给职业学校带来生机的部门。从省建委,到师范学校,为了吸引专业教师和初中毕业生,董宝贤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

  几年过去,董宝贤发现,蔬菜专业办不下去了。“专业覆盖面太窄,仅限于西郊地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可吸收大量劳动力的建筑业迅速成为当时的四大支柱之一。一个偶然的机会,建筑短班在二职开设,当时各大建筑公司派人培训,最多时达到40多个专业,成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雏形。从施工员、预算员再到项目经理,董宝贤在建筑短班培训中察觉到建筑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这种联合办学、共建共管的模式丰富了烟台职业教育体系。随着建筑短班的影响扩大,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慕名而来。从当初的托人离开,到托人进校,鼎盛时期的二职每年招生1000余人。1990年,将烟台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因建筑而兴的二职正式更名为烟台城乡建设学校。至此,董宝贤意识到,最初的难关总算挺过去了。

  以董宝贤这一代老校长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第一阶段,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开疆拓土,一路披荆斩棘,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市教育局的档案记载,烟台市职业教育结构改革始于1979年,经过调整压缩高中,改办一批职业中学,新建和恢复一批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从1979年起,在乡村改办了38所普通高中为农业技术中学,87所农业中学,2所农民中专和1所农民技术学校。在城镇,改办1所职业技术中学,5所职工中专,初步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1978年的3.86%,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52.81%,使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烟台市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根本的扭转,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适应了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教育的发展,为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人才。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1983年7月,烟台向近百所中等专业学校输送新生2万人。1984年6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城镇职业技术教育的八项规定》,1988年7月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十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烟台市实施〈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若干规定》并由市政府发布实施,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奋斗目标”:力争2000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数的60%,实现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比例为6:4。1988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1978年的7所增加到109所,在校学生达28050人,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1978年的3.86%上升到47.66%,达到4:6,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根本的改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烟台电子工业学校老师在上课

  初、中、高衔接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时间来到1989~1998年,烟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迎来第二阶段。在烟台工贸学校副校长初守豪看来,这期间走出的是一条“巩固、调整、充实、提高”的路子,形成了初、中、高相互衔接,结构层次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上世纪90年代初,市教育局提出了“强化一主,拓宽两翼,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目标,要求办好国办的中、高等职业学校。同时,在城区向着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展开,在农村向着乡镇和村办企业展开。

  烟台工贸学校成立于1985年,经历了牟平区职教布局调整、行政级别升格、市区职教资源整合等四个阶段的变迁。“由最初的占地40亩,教职员工40余人,只有财会、建筑、幼师、工美、农学等5个专业发展成为占地达160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设置会计、物流、建筑、学前教育、数控、机电、汽修、烹饪、旅游导游、服装等20多个专业,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建筑、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六个专业“三二连读大专班”及成人开放教育本专科班,教职工近400人,在校生3000多人的现代化中职学校。”初守豪寥寥几句发展成就,浓缩的是40年来一代又一代职教人孜孜不倦的奋斗。

  90年代后,职业教育遍地开花。自1994年起,烟台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所占地20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在校生2000人以上规模的高级职业学校。1995年,蓬莱、龙口、莱州、招远、栖霞、莱阳、海阳等7所高级职业学校相继成立。截止到1998年底,10所高级职业学校共合并各类专业学校37所,建设投入资金累计2.1亿元,占地总面积达1826.3亩,建筑总面积达38.9万平方米,比高职建设前分别增加853.9亩和22.7万平方米,办学规模校均1700人,是高职建设前校均900人的1.89倍,年度招生总数占全市职校招生数的35%左右。这一年,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数已达97528人,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的61.72%,提前实现了6:4的奋斗目标。

  21世纪,全市职业技术教育进入第三阶段。“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巩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烟台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是主要目标。”初守豪回忆,2000年,市政府印发了《烟台市2000~2007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要求。积极发展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筹建了烟台职业学院,并扩大高职班招生。建设重点职业学校,全市当年已有10所职业中专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名单,19所列入省级重点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名单。2002年,烟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就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发展目标、管理机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准入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至此,全市共有职业中专(高中)49所,各类成人中专39所,技工学校31所,另外还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199所,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数达114922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5.81%,全市职业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长、短班并举,职前职后沟通,初、中、高相互衔接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21世纪的新兴专业,烟台理工学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烟台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不少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成为一批颇具社会影响力的名校。但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不均衡,存在许多职业学校各自为战、分散办学,规模较小、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同时经济飞速发展,形成的各大支柱产业和产品集群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如何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借鉴现代企业发展理念,探索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型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大量必需的技术人才,把烟台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摆在职教人面前必须认真思考并要突破解决的问题。

  2005年,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副校长唐玉竹率先拟了一份可行性报告,主旨是申请组建职教集团,整合同领域分散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在前期调研中,唐玉竹注意到,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造船产业正呈蓬勃发展趋势,山东省的船舶工业已成为七大支柱产业之一,而烟台特别是大宇造船项目的投资建设更加奠定了北部造船基地中心的地位。特别是2007年,烟台市及全省船舶工业发展迅猛,造船技术人才缺口很大,单靠一个学校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船舶工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迫切需要组建山东省船舶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把更多的学校和企业组织起来,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扩大办学规模,更好地为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当时校企之间的合作普遍存在断层现象,学校专业规划与企业产业规划各自为政,企业变更快,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用不上。”当目睹不少地处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学校没有特色专业时,唐玉竹意识到,牵头组建一个合作沟通的团体,抱团交流学生培养信息和企业用工需求,这份重担是时候挑起来了。2007年4月,烟台开发区高级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山东省船舶制造职业教育集团。2008年5月,经山东省教育厅、经贸委批准,山东省船舶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来自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围绕汽车、电子、船舶、黄金等烟台支柱产业和产品集群对人才的需要,烟台先后组建成立了汽车工程、船舶制造2个省级职教集团,信息网络技术、数控技术、电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12个市级职教集团和6个县级职教集团。所有集团全部实行订单式培养,及时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组建职教集团工作,在全省行动早,成效大。2007年全省教育工作暨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烟台就这项工作作了典型发言。同年6月,烟台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了教育部“烟台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研究”课题,“烟台模式”由此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七种职教办学模式之一。集团化办学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肯定,被列为全国七种模式之一予以推广。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唐玉竹看来,职教集团最大的贡献是加速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从最初的关起门来“互不干政”,到如今国际化校企合作进程的加速度推进,职教集团这一新时代产物实现了技能人才订单培养。“中德诺浩班”“舒朗班”“奔驰班”“联想服务器班”等高端技能人才定向培养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改革开放40年,烟台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谈及职业教育,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张丽坦言自己是个新人,却赶上了职业教育繁花似锦的春天。

  2015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新增烟台经济学校(烟台一职)、烟台机电工业学校(莱阳市职专)2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至此,全市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达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4所。新增烟台职业学院与鲁东大学合作举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烟台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的“3+2”(专科+本科)招生试点,新增5所学校8个三二连读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完成4个省级、15个市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支持14名能工巧匠进职校任教,实施中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项目。依托职教集团成立12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新增7个专业联盟。全省新增5个“3+4”(中职+本科)试点学校,其中我市2个。省教育厅、财政厅、经信委公布15个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烟台理工学校等3所学校列入,我市学校数量居全省第1位。

  2017年,烟台公布第四批10个市级示范性专业,鼓励学校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年,6所学校列入第二批省示范性学校,数量居全省第1位,争取省财政资金6000万元。4个专业列入省品牌专业,争取省财政资金800万元。5个学校的项目列入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数量居全省第1位。省教育厅认定15个职业教育集团为首批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由烟台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烟台市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烟台经济学校牵头组建的烟台市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等4个集团成功入选,数量居全省第1位。校企合作有新突破,“鲁花班”“舒朗班”“奔驰班”“保时捷班”等各种冠名班实现了人才订单培养。

  40年,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站在2018年新起点的张丽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老一代职教人克服万难打下的江山,我们要守好,壮大,变革、创新。”从40年前的蔬菜、建筑专业,到新时代的3D立体打印、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技术,每一个专业的撤并与新增,哪怕是细微调整,无不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大潮推动而成。站在新潮头,展望新未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正从烟台起航。(YMG记者 庞磊 通讯员 李纪超 刘尧亮摄影报道)

烟台理工学校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

  烟台理工学校学生调试打印机平台

 

  烟台职业教育发展大事记

  1.从1979年起,在乡村改办了38所普通高中为农业技术中学,87所农业中学,2所农民中专和1所农民技术学校。

  2.自1994年起,烟台在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所占地20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在校生2000人以上规模的高级职业学校。

  3.2000年,市政府印发了《烟台市2000~2007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分三个阶段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要求。

  4.2007年,烟台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承担教育部"烟台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案例研究"课题,"烟台模式"由此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7种职教办学模式之一。集团化办学模式得到教育部的肯定,被列为全国七种模式之一予以推广。

  5.201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新增烟台经济学校(烟台一职)、烟台机电工业学校(莱阳市职专)2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6.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烟台市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评估标准(试行)》,制定8项一级指标、40项二级指标,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职业教育工作重心由基础能力建设转向内涵建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其天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