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大世界”,过足音乐剧瘾

2019-03-09 14:08:00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陈俊珺

  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点出发,无论朝哪个方向走,几乎每过一条马路,就能走进一座艺术殿堂。在环人民广场1.5平方公里区域内,黄浦剧场、中国大戏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21个剧场和展演空间构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

  近期,一批国内外优秀音乐剧即将在“演艺大世界”上演,记者为您梳理了一份观剧攻略。

  欣赏音乐剧的正确姿势

  从英国的伦敦西区,到美国纽约的百老汇,音乐剧已经在全世界风靡了一个多世纪。近年来,中国尤其是上海成了全球音乐剧的热门演出地。

  与观赏歌剧时的正襟危坐相比,欣赏音乐剧显得更为轻松。音乐剧与歌剧虽然都是集演唱、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都属于音乐戏剧,但两者也有一些区别。用上海音乐学院陶辛教授的话来说,歌剧是18、19世纪的文化符号,其魅力在于历史感。作为一种精英艺术,歌剧历经时间的洗礼,与当代观众之间多了一层时间的隔阂,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而音乐剧是写给当代人的,一部好的音乐剧对观众而言不会产生距离感。

  在业界,一直有“听歌剧”一说,尽管近年来不少景观歌剧也强调视觉元素的呈现,但相对音乐剧而言,欣赏歌剧更侧重于聆听,聆听古典音乐、聆听美声唱法。歌剧中的声部有严格的区分,仅仅男高音就可以细分成六种:轻型男高音、轻型抒情男高音、抒情男高音、大号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英雄男高音。上海音乐学院王作欣教授认为,对听众来说,听歌剧的一大亮点就是欣赏演唱者的音色、音质和音乐风格。

  音乐剧则是用当代流行音乐的语汇讲故事,声部划分比较粗略,演员的声音有更大的弹性和塑造能力。音乐剧的演唱方法也是多元的,通俗、摇滚、蓝调、爵士、乡村、美声,都能在音乐剧中得以体现。音乐剧中的重要角色需要既歌且舞,因此欣赏音乐剧时需要“观剧”加“聆听”。

  优秀音乐剧的三种特质

  目前,中国的音乐剧市场上既有从国外引进的原版音乐剧,也有经典音乐剧的中文版,还不乏华语原创音乐剧。无论拥有怎样的文化背景,一部优秀的音乐剧都应该具备以下三种特质:

  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每个国家的音乐剧都有自己独特的讲故事方式,比如,百老汇音乐剧大多在唱跳中简洁明了地讲述一个大团圆故事;德语系国家的音乐剧因为有着深厚的戏剧传统,常常带有独特的“德式”叙事风格。但无论叙事方式如何,最后都要把故事讲好。音乐剧的歌曲、舞蹈、表演等都是在剧情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没有好的故事,即使有再动听的音乐,也无法真正打动人心。与很多话剧把剧情复杂化、冲突化不同,音乐剧往往会将故事情节尽可能地简约化或者概念化,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音乐和歌舞来呈现。所以,一部音乐剧的故事主线如果不清晰的话,就会让人不知所云。

  其次是歌舞与故事相得益彰。音乐剧的本质是戏剧,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一定是歌舞与故事的有机结合。歌舞能否自然地糅进剧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音乐剧的质量。生硬地加入歌舞,就会给人一言不合就“尬舞”“尬唱”的感觉。

  最后,脍炙人口的金曲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每一部成功的音乐剧都有那么一首或几首经典曲目,成为观众的回忆。音乐剧《猫》中由魅力猫演唱的《回忆》、《悲惨世界》中的《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唱》、《剧院魅影》中由男女主角合唱的《剧院魅影》、《音乐之声》中的《Do Re Mi》等经典歌曲不仅是角色性格的象征,更将音乐剧的情节推向高潮,令观众久久难忘。这些歌曲的传唱也令剧目深入人心。

  音乐剧的世界不只有《猫》

  《猫》和《剧院魅影》以及《悲惨世界》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音乐剧。近几年来,一些题材新颖的百老汇音乐剧比如《吉屋出租》和《长靴皇后》,以及原版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等也收获了大批音乐剧粉丝。

  近日正在上海大剧院热演的《摇滚学校》是这部百老汇音乐剧的亚洲首演。《摇滚学校》改编自同名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失意的中年摇滚乐手兼冒牌中学老师,与13位中学生组建摇滚乐队的故事。故事算不上新奇,却是一部舞台效果极佳的音乐剧,不少观众表示,当剧终歌声响起时,都忍不住想和台上的孩子一起摇滚。这部剧自2015年11月首演以来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剧中的小演员们作为主角赋予了整部音乐剧轻松愉快的氛围,让每个观众都能融入其中。全剧共有40首歌曲,由“音乐剧教父”安德鲁-韦伯创作。韦伯曾这样形容这部作品:“我对于音乐的最大信仰在于音乐在教育上的力量。《摇滚学校》是一个关于音乐力量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音乐如何改变孩子们生活的故事,而这正是我与这个故事如此有共鸣的原因。”

  今年下半年,还有一部世界知名原版音乐剧《贝隆夫人》即将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这部讲述阿根廷传奇女性艾薇塔-贝隆从歌手到“阿根廷第一夫人”的音乐剧,集合了世界音乐剧顶尖的制作团队:作曲家韦伯、《剧院魅影》导演普林斯等。剧中的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

  原创华语音乐剧冉冉升起

  华语原创音乐剧是音乐剧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作为“演艺大世界——2019上海国际音乐剧节”的重要部分,“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于3月至4月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与音乐剧爱好者见面。来自新加坡、北京、上海、香港、中国台湾的六部华语音乐剧各具特色:

  《寻找声音的耳朵》改编自首部登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同名国产儿童电影,讲述了一个乡下小男孩来到城市之后面临的生活冲击。音乐剧由电影原班主创人马历时三年筹划,以全新编写的35首音乐再度搬上舞台。

  《赛貂蝉》的音乐制作人是知名歌手周华健,填词人则是作家张大春,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担任监制。该剧把貂蝉定位为一个会给周遭带来噩运却又心存慈爱的美人。这部剧跳脱了真实历史,搭配周华健的作曲,完成了一次戏剧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梁祝的继承者们》是导演林奕华的首部音乐剧。该剧将梁祝的故事背景从古代尼山书院投射到了当代艺术学院。全剧共有18首原创歌曲。

  《聊斋》来自新加坡实践剧场,是一部古装摇滚音乐剧,故事灵感取自于中国神怪小说集《聊斋志异》,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成长、付出与救赎为主题的浪漫寓言。

  《秋裤和擀面杖》以一个舞蹈演员与妈妈的亲情为主线,秋裤体现追梦路途上的选择和坚守,擀面杖则是母女得以相互理解、支持的一段关键回忆。

  《我AI你》是中国首部人工智能题材音乐剧。故事背景设定在2051年,探讨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人类之间的亲疏关系,流露出积极的生活态度,展示了拥抱未来的决心。

  延伸阅读

  “演艺大世界”的前世今生

  “演艺大世界”区域内除了活力中心:人民广场,还包括了外滩、创意码头、世博滨江、新天地、复兴路集群五个集群,正常运营的剧场和展演空间有39个。其中有上海大剧院、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等一批知名的城市新地标,也有诸多见证上海历史发展的知名老剧场,如今它们都以全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生命。

  环人民广场地区素以剧场云集而闻名全国,新中国成立前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戏码头”。人民大舞台、共舞台、天蟾逸夫舞台和中国大戏院曾并称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

  人民大舞台有着近110年的历史。2011年重新开业以来,成为上海人气最旺的剧场之一。共舞台ET聚场始建于1927年,2013年开幕以来,成了都市年轻人群的专属文化空间。戏迷们熟悉的天蟾逸夫舞台始建于1925年,去年3月起停业大修,预计将于今年底重开。中国大戏院建于1930年,是中国仅有的两座带有“中国”名称的历史性老剧场之一。去年6月中国大戏院重新开放,定位于以综合戏剧演出为主的中型专业剧场。

  “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上海音乐厅建于1930年,原名南京大戏院,1959年更名为上海音乐厅,是上海重要的音乐文化地标。兰心大戏院建于1930年,是驰名中外的资深剧场。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迄今已有85年的历史,这里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响的地方,电影《风云儿女》在此首映。长江剧场原名卡尔登大戏院,始建于1923年,去年刚刚完成改造,建成了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剧场。新光影艺苑始建于1930年,曾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的首映影院而载入史册。如今它成了沪上首家悬疑剧场,白天放电影、晚上演话剧。创建于1920年的雅庐书场是沪上历史最悠久的书场之一。它目前已经成为评弹文化的演出、展示、交流及视听阅览空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