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田家青是家具艺术家,我现在还记得认识他的经过。那是大约十年前,一位出版界的朋友介绍说,有一做家具的朋友想来见面,谈一谈为其家具艺术品增添文字表述的事宜。家具?艺术?我一头雾水。认识之后方知,田家青是我所毫无认知的家具领域的翘楚,先不说其打造的家具的艺术水准,单就他在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明韵》,就是一部流传甚广的名著。而他又对作家十分敬重,希望能帮他推荐合适人选,能为其新创作的家具撰写铭文。我自然没办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因为想不出认识的作家里对家具艺术还深有研究的人。但我们之间从此有了一点清谈上的交往。接触过程中,越来越对田家青多方面的艺术造诣增加了认识,这种认识又以激赏为主。
田家青并非科班出身,是从实践中历练出来的艺术家。家具,因其实用性和与市场接轨的密切性所致,作为艺术品的“纯度”是很难坚持的吧,我想。而田家青恰恰是一位秉持艺术理想的家具艺术家,他的低调、执著,不唯市场的追求,他以做学问的态度研究和制造家具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他自觉远离喧哗躁动的静心、尽力,令我深为感佩。几年前,和一家出版社的朋友聊天,谈到是否可以编一套艺术家的文学作品如散文随笔的丛书,以展示“跨界”者的文采。我当下就想到了田家青并向其约稿。几年后,田家青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因为我与朋友的丛书不能很快实现,而田家青已然完成了描写他与恩师交往史、记述其逸事的长篇作品,加之王世襄是三联书店的老作者,田家青的这本书由三联出版再合适不过。此书甫一问世,即引起广泛影响,当年即成为三联书店的畅销书。写得好!这是我唯一能给出的评语。
我以为田家青是一个特别值得挖掘的写作人才,在多次热切的交流之后,确定了可以推出的另一选题作品,这就是今天终于同读者见面的新书:《和古典音乐在一起的时光》。见到新书,不胜感慨。在整个成书过程中,历经了多位编辑,好几家出版社的费心费力,作家出版社的张懿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赵萍,为此更是付出了非同一般的辛劳。
我特别想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书,原因如下——
田家青是标准的发烧友,而且一“发”而不可收至数十年。但这可不是一部纯属总结音乐欣赏经历的书,也不简单是为后来者做欣赏指南的乐评文章。这其中时时刻刻倾注着作者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还记录着古典音乐在当代中国的流传、接受过程。读的是音乐,联想到的是艺术经典在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中的命运与变形。
在田家青笔下,古典音乐有如万道光芒,照亮了诸多他所敬仰的艺术高峰,也如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他所不屑的种种故作高深的虚假,无法容忍的媚俗。种种艺术欣赏中的奇葩与怪象,引发出他无法抑止的文化忧思。
多次慕名买票到剧院现场听古典音乐的经历,通常不但没有带来美的享受,反而是激起愤怒和忧虑。观众的私语,不顾秩序的来回走动,所有这些嘈杂都让人无法静心欣赏艺术。然而“乱大谋”的并不全然是这些“小不忍”。演奏水平普遍下降,夸张做作和追求技术成熟正在危害艺术本身。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种种现场经历的不愉快,都是经典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现象。但你千万别以为田家青是崇洋媚外者,我反而认为,反对和调侃甚至批判崇洋媚外,是本书最出彩的部分。他对以“维也纳”之名来中国做“锯琴”演奏的乐团十分气愤,对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洛可可“贵”气装饰以及国人对之顶礼膜拜的心理均表疑问。婉转的疑问和直接的批评在书中随处闪现,几乎是一部古典音乐的欣赏校正书。
在田家青笔下,艺术的纯粹和名利的追逐是势不两立的。在介绍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时,田家青上来谈的是两位指挥家切利比达凯和卡拉扬之间的区别。卡拉扬名满天下,几乎无人不知,商业价值很高。而“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切不让人录制他指挥的作品,因为艺术是不应该被复制的。卡拉扬则一生录制发行了一千三百多部作品。他因此引发观点,“在社会上最会忽悠的那号名人,一般不会是在这个行业里最棒的那个人,因为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心思和心机放在怎样宣传迎合市场和大众上,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论他对指挥家的比较和评价是否可做定论,但他表达的观点中对艺术的虔诚和敬畏却是今天值得弘扬的。书中还对一位中国音乐教育家蓝玉崧先生身怀绝技却不求名利的境界致以敬意。
田家青的不崇洋媚外还体现在他对中西音乐的比较上。交响乐可说是田家青的最爱,但他同时认为,中国古典音乐之美同样值得敬仰。他甚至还对中西乐器做了自己的品评,认为小提琴和古琴在文化底蕴与气质上无法比拟,即使与二胡相比也难分伯仲,因此对国人中一些只认西方古典艺术而无视民族艺术经典的态度不以为然。学术观点可以讨论,价值观念却颇有解气处。
这是一部以音响系统为载体,又以一连串亲历故事为依托的妙趣横生的书。由于现场演奏水平的不确定和观赏过程的常出“意外”,他经常是通过自己拥有的音响系统与真正的艺术以及艺术大师对话。五套音响系统的故事,就是本书的主体构成。表达对拥有这些珍品的喜悦,绝非是品质的炫酷,财富的炫耀,技术的显摆。对艺术的极致要求,向艺术大师的致敬与向往,才使他在音响上具有如此漫长、自觉、苛刻的追求。同为发烧友的读者一定能从中读出赞同、认可和启发。
这是一部多年痴迷音乐,终于可以在文字中痛痛快快彻彻底底表达一回的动情之书。除了音响系统,不断得到的各式唱片、光盘,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通过不同的音响播放,同一乐曲在多版本中比较,让他拥有超凡脱俗的“听音乐的耳朵”。他可以敏锐捕捉到声音的方向,也知道听音乐的最佳方位,因此他想做一个“骑在指挥家脖子上听音乐”的人。书中记述了他如何从少年时起就到处寻找听音乐的机会,如何满北京去找“QU三儿”这样的店主,去淘得难得一听的经典唱片。这位既拥有世间最优质音响,又会自己攒出一件“土炮”音响的家具艺术家,正是因了把所有的积蓄甚至吃饭钱用来投入到艺术,历经漫长的岁月,穿过世间的浮躁,坚持内心的坚守,才让他保持了一颗对艺术的纯粹的心。决绝的态度和辩证的思维,饱满的激情和理性的判断,总是在他的文字间流溢出来。
当然,千万不要认为,这本书只不过是万千音乐爱好者中之一的叙说,田家青是艺术家,所有的艺术在极致处都是相通的、一致的。田家青既然可以哼着交响乐投入自己的创作,他就可以对音乐自身投入创造。
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施坦威钢琴设计出一台“有历史意义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独一无二的特别纪念版施坦威钢琴”,这才是田家青追逐古典音乐半个世纪,心心念念,又与自己的艺术创造结合,必然、必须得到的回响。这还不算,他亲自为这款“龙韵”钢琴和自己的老师王世襄曾经拥有的“大圣遗音”古琴举办了一场小型音乐会。他要表达的是,所有的艺术,在巅峰上、极致处应该具有同样的境界:“作为东西方各自文化精神和形象的代表,两者之间的对话应该是相互包容,倾心交流,而不是打擂台比高下。”
还有一点必须要提一下,这是一本特别好读的书,文字清新而朴实,知识的广博,观念的通达,无法抑制的热情,幽默诙谐的语调,有时专业得高冷,更多时是随意提点的口语,读出的是会心一笑,仿佛在聊天,却自有深度。真可用作者书中认为的艺术之好的最高评价比附一下:“不差一口气的好”。
(《和古典音乐在一起的时光》,田家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