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谱写创世神话的“中国表情”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李长缨   2018-05-27 09:54:00   作者:李长缨

  作为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圈内外人士和爱乐者。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创世神话如何被抽象的音乐来展现,是演出的亮点和悬念。音乐会集结了上海本土作曲家许舒亚、徐孟东、叶国辉、周湘林、陈牧声,北京和天津作曲家秦文琛和徐昌俊,奥地利海外华人作曲家黄霭琳。看似命题作文,实则留给作曲家较大的创作空间——主题随挑、编制任选。

  其实,国外很早就有这样的做法,即一部歌剧请几位作曲家创作,事先互不通气,每位的创作风格和表述不同,结果自然呈现出不同风貌,给听众以新鲜感受。本场音乐会也不例外。把八位作曲家的作品放在一台音乐会里,面对同一题材、同一表演团队,无疑既是多元展示,又堪称一场竞逐。

  八部作品大致可分三类。一类为无调性、表现意象之作。何为无调性音乐?就是没有传统功能调性那种稳定和谐的音程关系,听不到明显旋律的音乐。神话故事的有些主题确实很难用唯美、精致的音乐来讲述,譬如音乐会首篇《盘古开天》,描述天地诞生之初时间静止,世界一片混沌,更多呈现出意境的铺展。因此,作曲家许舒亚起用男低音沈洋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形式来展现。男低音没有歌词,完全用哼鸣,五度和二度为核心音程,上下游移,与乐队音响融合,体现出盘古顶天立地、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秦文琛的《伶伦制乐》讲黄帝让伶伦来创造音律和乐器,于是伶伦千里迢迢进山聆听自然之声。作曲家运用各种当代作曲技法,并引用泰国的竹鸣器,管乐的展开既运用哨片吹奏,又让木管钢琴交织、铜管与打击乐对峙。我们能在其间听到风声、水声、落叶、凤凰与万鸟和鸣的效果……作曲家非常贴切地运用无调性来展现伶伦造乐的过程,作品长达十分钟,听上去却不嫌长。

  奥地利华人女作曲家黄霭琳驾驭《嫦娥奔月》。这个题材本可写得很具情节性、很诗意,但年轻作曲家打破常规,着重探索音色、音块的各种组合可能性,以变奏呈现“阴晴圆缺”的时间变化。春天少儿合唱团的加入,所哼鸣的二度也延伸出动机的不同组合方式。

  同样是表现浪漫爱情故事,叶国辉的《牛郎织女》对曲折而又充满仙意的爱情叙事的处理截然不同。在竖琴悠远清丽的拨弦中,英国管深情地咏唱,时不时涌入长笛与短笛的流水般乐句。中部木管活泼的动机、卡农式的作曲技法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声势浩大的牛郎织女银河相会场景。乐曲整体基调是安静而深情的,是一首“中国表情丰富”的室内乐化的作品。这首抒发情怀和传递精神的作品介于有调性与无调性之间,可单归为本场演出的第二类型作品。

  音乐会的第三类作品为有调性、用音乐叙述故事、有生动画面感的作品,也更易为现场观众接受。徐孟东的《精卫填海》有两个主题:大海以及精卫主题。音乐开门见山,在弦乐震音背景下,大提琴深情地歌唱,舒展地呈现一望无垠的大海。副部主题源自音乐学家陈应时所著《敦煌乐谱解译辩证》中《又慢曲子西江月》的动机,刻画美丽的精卫形象。展开部加入混声合唱,与交响乐队的丰富音色交织,发出渐趋紧张的音响。再现部弦乐再次舒展,意境像极了德彪西《大海》中绵延起伏的波浪线,但又不失中国特有的滑音韵味。音乐最后在大提琴与小提琴的迷人对话中结束。作品引入中国古曲元素来刻画美丽的精卫形象,实为妥帖,妙哉!

  许昌俊的《夸父逐日》在八首作品中最有电影大片儿范儿,画面感极强。各种音乐风格接踵而至,曲中弦乐的行进让人有肖斯塔科维奇步入瓦格纳《指环》中之感,表现逐日的打击乐重复音型则像升级版的《007》和《波来罗》。打击乐和铜管表现夸父迎着太阳奔跑,一记响亮的定音鼓终结追逐,音乐转向慢板,转向印象派画风。最后一组混合调式在大乐队的辉煌乐声中结束。作品的多种风格毫无违和感地衔接,自有作曲家的巧思。

  当然,带有唱词的作品更易理解,如陈牧声的《愚公移山》,唱词取自《诗经》之《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菜……南山有桑,北山有杨”。旋律很民族也很现代,钢琴则像点描派那样若隐若现,颇有意境。第二段快节奏“移山”,多调性叠置,伴以乐队的强拍点,非常动感。突然插入几句舒缓的合唱,又开始新一轮的号子角逐,音乐像爵士乐那样变换着节奏,很有冲击力。周湘林的《鼎定天下》作为终结篇非常合适,作品取“大禹治水,鼎定天下”而“九州攸同,四海归一”。作曲家引用古琴曲《华胥引》的元素,乐队加上合唱,像《布兰诗歌》般波澜壮阔,“四海归一,农桑兴旺,千秋万代,中华泱泱”,节奏规整、音调上口、铜管齐奏、高潮迭起,最后神话般地结束整场演出。其实,越是简单朴素的音乐语言,越有力量,作曲家深谙这个创作门道。

  总体来说,这场音乐会每部作品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堪称成功。整场听下来,有时感觉耳朵有些累,究其原因,大约如下。

  如果把整场音乐会当成一个大作品,八部为其中的八个篇章,但纵观全局,如果有统一的总体构思,有高山流水的布局,有一根更庞大的隐线穿梭在各个篇章之中,整台音乐会就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浓淡相宜的色彩听感,整体感会更强。另外,中华创世神话是否需要那么大的演出编制值得商榷。现在看来,舞台上动用乐队、双合唱团、领唱、钢琴、朗诵等两百余人团队,为成本核算或再次上演的可能性增添了难度。童声合唱团上来只唱了几分钟,依笔者看,如有童声,则至少可考虑两个作品用到它。再则,是否每部作品都需要铺得那么满?作品听来都可独立成章,但不需要每一部都竭尽全力,可考虑不同乐队编制组合,如有些可偏室内乐化,有些可考虑单纯弦乐加人声,有些可用管弦乐队,有些则可用大乐队加合唱,这样听来乐章间更有内在逻辑和层次感。

  极个别的作品中还在纯玩技术,没有音乐。一旦沉溺在技法堆里,作品就缺少了“魂”,缺少了精气神。

  真正高级的作品不只是用音乐讲故事,而是用音乐写意抒怀,以深切的人文情怀关照世界,传递更为博大、深远的精神力量,作曲家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表现值得称赞。以中华创世神话为题,追溯中华文化之源头,创意非常好,如何转化为更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如何在神性与人性的呈现中释放作曲家的“燃点”,如何在整体和个体中找到平衡,这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思考和努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