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谭盾:任何高科技都可以成为音乐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丁佳文   2016-12-25 16:28:00   作者:丁佳文

  让观众打开微信参与演出

  传统音乐必须适应时代

  记者:您的“微信交响乐”灵感来自哪里,指挥观众与乐手合作,感觉如何?

  谭盾:我的音乐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我的生活就是微信。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微信;每晚则会在微信上写一篇日记。我一直致力于传承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我一直在想:我们要带到未来的是什么?要用怎样的媒介去捕捉这样一种穿越的灵感?直到有一次,在一场音乐会前,广播提示观众关掉手机,我突然想到,如果把手机全打开,又会怎样?

  最初在排练的时候,对于这种大胆的尝试,有些交响乐手会有所不解,认为我是个艺术神经病,因为我脑子里“穿越的音响”之前从来没人听到过。结果演出那天,深邃的低音提琴声音响起,微信音频一响,所有人都震撼了。好像是千军万马,好像是一亿只和平鸽在飞,突然就觉得剧院不是剧院了,而是漂浮在星空中间一种磁音信号。有一个拉大提琴的漂亮女孩瞬间就哭了,她一边拉一边流眼泪。第一次指挥完最后一个音的时候,我也被自己吓了一跳。那爆发出来的欢呼声,完全是摇滚演唱会的感觉。那一瞬间觉得很欣慰,原来微信可以让这么多不同的人走到一起去分享音乐,实在太好了!

  记者:您如何看待互联网生活对艺术的影响?

  谭盾:到底是音乐源于生活,还是生活源于音乐?我们现在的古典音乐要不要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关?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我认为,古典音乐一定要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古典音乐过去总是引领潮流的,而让中国音乐在未来的世界乐坛引流潮流,应当是中国作曲家和交响乐团的重要任务。我们既要传承世界优秀的古典音乐传统,同时也要创造自己优秀的交响乐。如果到了这个世纪末,我们在世界音乐史上没有留下几部作品,中国还不能成为引领世界音乐潮流的音乐大国,那么我们的作曲家就没有意义了。

  记者:在尝试将多媒介融入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互联网的娱乐性和艺术的严肃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谭盾:我一直注重情感,能够让我的作品持续演出的那把金色钥匙就是情感。媒介更多被大众解读为“观念”,但最终表达的依旧是情感。我和很多创新者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我非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第二,我非常了解古典音乐,因为我是指挥,指挥是一种专门的艺术,要了解各种语言,了解各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文学中有比较文学,音乐中的比较音乐学,就像指挥的工作。这两点个人的长处是我创新的优势,这种优势让我知道怎么把西方的传统和中国的传统演变成一种新的语言,同时不让这种语言与时代脱节。这是需要沉淀的,这里边有很多“道道儿”,被称为思想、技巧、哲学或者文化,但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

  我的音乐越来越前卫

  但也越来越接地气

  记者:水滴的声音、陶土的声音、纸张揉擦的声音,都被您放进了音乐里。您认为自然界中任何声音都有成为音乐的特质吗?

  谭盾:任何声音都可以入乐的前提是,音乐家会如何感悟、接受这个声音。中国古代音乐家嵇康认为声音本身没有感情,之所以声音有感情,是因为心有情在。刚刚失恋的人,听见风索索树摇摆,他的眼泪就会流下来。而另一个刚刚新婚的人听到这个声音,没有任何感觉。声音之于作曲家,如同颜色之于画家。在普通人眼中平淡无奇的红色,通过艺术家理解之后在虞姬的额头上一点,那就不是普通的红色了,那可能是血液,是记忆,是眼泪。

  记者:您最近被评为“火星大使”,如果把谭盾的乐曲送上月球,您会选哪首乐曲?您觉得音乐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现代和前卫之路?

  谭盾:我一定会写一支非常有意思的组曲。很多人把我的尝试看作是“颠覆”。其实在二三十年前,我什么颠覆的事情都做过了。穿各类奇怪的衣服演出,甚至颠覆到演完一首曲子把乐器都毁灭了。当我把能玩儿的形式都玩儿过了,我才发现,我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是人类的大使,地球的大使,不仅是“火星大使”。生命短暂,如果你这么热爱音乐,为什么不让音乐与心灵,与大自然有更多的交往呢?正因为这样,我现在的音乐越来越前卫,但是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贴近老百姓。如果我这辈子写音乐不把老百姓写进音乐史,那就是我的失败。对我来说,狗不理包子、煎饼馃子也都是音乐。

  谭盾口述

  我写交响乐《霸王别姬》

  我十几岁在湖南京剧团工作,拉琴、指挥,演《智取威虎山》《海港》和《磐石湾》。从那时起我就坠入了京剧的“情网”,可以说,我喜欢京剧是在喜欢交响乐之前。

  1993年,电影《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一下子让全世界都在谈论梅兰芳和《霸王别姬》,又重新点燃了我对于京剧的迷恋。于是,当全世界都在庆祝梅兰芳京剧艺术“双甲”年时,我有了创作一部京剧青衣与钢琴的交响诗的想法。

  说起双重协奏曲,我做了很多研究,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梅兰芳的剑舞对我影响很大,京剧艺术把武术植入其中的这个概念,使得我后来跟李安设计创作《卧虎藏龙》的音乐时,也深受影响。我认为,将武术植入京剧,更能使全世界都知道什么是中国武侠的精髓。后来在《霸王别姬》的创作中,我侧重于梅兰芳的剑舞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启迪性,为钢琴独奏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我读过梅兰芳的很多故事,特别是1930年他与卓别林在美国的会面使我感触颇深。当我在纽约百老汇剧院和大都会歌剧院徘徊时,脑海中总能浮现出多年前的画面。梅兰芳的身影就在这个地方游离、飘浮。我假想着梅先生跟卓别林在那里谈京剧与电影的风韵,谈钢琴与青衣的对话。所以,到了庆祝梅兰芳京剧艺术120年“双甲”年的时候,我就有了创作钢琴与梅派青衣双重协奏曲的欲望。广州交响乐团约我写这部作品后,我开始创作时,主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既能保持这部作品的特点,又能让外国人,让全世界的交响乐团可以参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需要技巧性。包括如何让音乐从配器到呈现都具有交响性,让音乐家有很强的参与感,演奏起来很有劲儿,构思了很长时间。

  这部作品的第一稿,钢琴部分由王羽佳演绎。我考虑是否弄点儿激情澎湃的,后来又觉得不完全准确,所以我在寻找一个平衡点。《霸王别姬》中的剑舞,是梅兰芳先生的精心创造。我把梅兰芳的剑舞结构也引入与钢琴的对话中,形成了舞与音、刚与柔、剑与情的交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