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让青少年 喜欢民族打击乐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卢旸   2016-10-23 11:01:00   作者:卢旸

  近年来打击乐艺术蓬勃发展,在海内外举办的各类鼓乐艺术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呈现。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音协民族打击乐学会作为全国最具权威性的民族打击乐学术机构,近年来受邀参与举办了海内外多个鼓乐节项目。

  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中国音协民族打击乐学会与澳门打击乐协会联合发起的“2016澳门国际鼓乐节”于7月20日—24日在澳门举办,以弘扬中华鼓乐艺术、增进海内外鼓乐交流为主题,包含中国打击乐比赛、大师课、颁奖典礼暨获奖音乐会等内容。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澳门本地的民族打击乐爱好者与海内外知名打击乐名家欢聚一堂,共有130多位选手参加了中国打击乐比赛。

  中国大陆起到引领作用

  “本次鼓乐节选手整体水平很高,涵盖面很宽,突出民族打击乐的特色。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参赛人数占选手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其中台湾选手最多。”鼓乐节评委会主席王以东介绍,本次鼓乐节专业、业余兼顾,各地选手、专家评委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民族打击乐发展。中国大陆从儿童到青少年,从业余到专业,涉及面很广,具有代表性。专业组分为九大音乐学院及其他艺术院校两个组别,其中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专业组,选手整体水平较高。

  本次鼓乐节设置海外组,以鼓励更多中国大陆以外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沟通是我们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民族打击乐艺术的根在中国大陆,交流中我们应起到主动的引领作用。”王以东说。

  学术活动常态化

  相较于以往打击乐艺术节,本次鼓乐节不涉及其他打击乐形式,强调民族打击乐学科的重要性。比赛仅限中国打击乐器独奏(含大鼓、花盆鼓、扁鼓、排鼓、板鼓、手鼓或以中国打击乐为主的独奏组合)和集体项目(两人及以上的民间锣鼓、戏曲锣鼓及打击乐重奏、合奏);比赛分专业组和业余组两大组别进行比赛,每组别分个人项目(单项乐器或组合独奏)、集体项目(含民间锣鼓、戏曲锣鼓及打击乐重奏、合奏)。不设规定曲目,专业组选手及业余组选手均选择一首专业程度相当的乐曲现场演奏,由评委进行评判。

  王以东希望以此为契机,将民族打击乐学术活动常态化,每两年或者每一年一届,在海内外不同地区举办比赛、展演、大师课、音乐会、作品征集、乐器展等相关学术活动,推动中国民族打击乐艺术发展。此外,学会工作年会制度化,改变没有长期规划的现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15周年,在今年拟举办的年会上将对以往15年的工作成果作一个梳理。

  搞好普及抓好专业

  “一切从娃娃抓起。怎么让孩子喜欢学习民族打击乐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面对现实,也要扎扎实实地拿出一整套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王以东说,“从社会考级的环节来看,由于办法不多、师资不够、教材作品都还很薄弱等原因,参与民打考级的人数少一些。近些年,民族打击乐领域在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作品创作、演奏与教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乐器制作与乐器改革方面成为这个领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民族打击乐的乐器制作尚未形成产业化的较大规模,其中一些小型作坊式的制作厂家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降低产品成本,选材时规格不一等手段,影响和滞后了民族打击乐整个行业的综合发展。”

  “民族打击乐因为种种因素还有很多局限性,搞好普及工作,抓好专业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喜欢民族打击乐,喜欢传统文化,热爱民族艺术,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王以东认为,作为中国的打击乐学习者应做到中西兼顾,相互融合。民族打击乐在教学专业定位上,一方面借鉴西洋打击乐,由浅入深、专业系统的训练模式,把西洋打击乐融入民族打击乐教学中;同时向民间学习,继承优秀的民族打击乐的传统艺术文化。在演奏、创作、科研以及普及提高,也包括中国音乐走出国门,向世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广大的青少年热爱中国民族打击乐艺术。作为民族打击乐的从业人员,今后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任重而道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