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不一样的民歌,一样的情怀

来源:新华网   编辑:安传香   2016-10-20 09:24:00   作者:安传香

  这是一幅宏阔壮丽的民歌画卷,展示中国民歌的历史高度、长度和广度。

  这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民歌聚会,唱响民族好歌曲,发现民族好声音。

  这是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传承,传递民歌知识,讲述民歌故事,书写民歌传奇,让观众在歌声中聆听中国故事,领略中国气派,烙印中国记忆。——题记

  10月2日,一场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在中央电视台拉开帷幕——《中国民歌大会》。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的的32组原生歌者,将通过“河水天上来”(上、下)“长歌万里行”(上、下)“共饮一江水”(上、下)“大海故乡情”(上、下)共8期节目,为我们展开一幅融地域特色和竞技展演于一体的中国民歌版图,将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文化精粹展现在最高规格的舞台之上,共同唱响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从黄河到边疆,从长江到沿海,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特的人文风情,孕育出独属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民歌。它们时而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时而如渔船垂钓,怡然自得,让人们在熟悉的歌声里,体验着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从古至今的风云变幻、文化底蕴。陕西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川的《康定情歌》、内蒙古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新疆的《阿拉木汗》、吉林的《阿里郎》、广西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云南的《蝴蝶泉边》、重庆的《川江号子》、海南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台湾的《回家的歌》……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故事。从这些歌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民族的今天,也可以想象他们的昨天,甚至看到他们的未来。

  透过这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民歌,我们又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的共通点:唱出的都是当地人民最原始的生活的味道,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歌,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大自然最朴素的看法,对爱情最本真的咏叹;也是本民族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的体现。无论是山歌、对歌还是溜溜调、小调,无论是号子、弹唱还是舞歌、风俗仪式歌,无论经历几轮年代更迭,无论经过多少不同演绎,当旋律响起时,总有令人跨越时空界限的魔力,让人感受到它所要传达的情绪,感知到音乐最本质的美好。

  因为民歌里有“根”——民歌是人民之歌、民族之根,流淌着民族的血脉,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我国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中逐渐形成的,又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记录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民歌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是我们记住乡愁的依托,是我们不忘本心的泉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所属民族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节目组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参演者领域,强调最多的便是“原生态民族歌手”。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和透彻地了解这些民歌的根源以及包含的背景故事,央视综艺频道当家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期间全部亲自带队跋山涉水,深入到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聚集地寻找原生态的民歌和歌者进行采访交流。为了用最淳朴、最天然的声音为观众演唱经典民歌,节目组请出了“中国民歌天然活化石”——目前最高水平的民歌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了“传承人方阵”。

  因为民歌里有“情怀”——民歌是为生活放歌、为时代发声,是根据人的机能唱自己的生活起来的,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情感表达。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所以每一首经过时间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民歌,背后都是一段传奇。这些基于故事而创作的民歌融汇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使得它们在传唱过程中更易打动人心。

  为了寻找“看得到的故事”,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节目组进行了特别安排。8期节目以中国民歌为传播主体,以参演者的演唱为承载方式,以民歌的传统演唱形式——赛歌打擂为呈现手段,“为我而‘站’”“五谷定音”的环节设计新颖而又富有生活气息。设置嘉宾点评环节,由田青、李松、王黎光、蒙曼等音乐界、文化界专家担任, 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民歌故事,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将新民歌作品与其相应的原生民歌集合展示,既是对民歌知识的普及,也体现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起于乡野,流于现世,不同时期的民歌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民歌正是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原生态民歌当中,有不少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如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云南彝族的“跳菜舞”、山西的“左权开花调”等。还有一些民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唱,如《康定情歌》曾经入选联合国100首世界民歌。

  民歌,是歌,更是文化,需要有人记住,有人欣赏,有人传承。《中国民歌大会》是民歌的大全,民族的盛会,通过极具匠心的节目编排、极具民族特色的舞美设计等,让人们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了民歌从何而来,为什么成为经典。它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中国民歌艺术魅力的平台,提供了一个把这些最古老、最优秀的原生态文化传承下去的契机,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承。

  举国欢庆日,民族筑梦时,让我们走进《中国民歌大会》,共同关注这幅徐徐铺开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歌版图,在歌声中聆听中国故事,领略中国气派,烙印中国记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