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音乐中的人性光芒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徐丽梅   2016-09-30 15:11:00   作者:徐丽梅

  9月12日,在苍茫巍峨的西安古城墙下,享誉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与笙演奏家吴彤、指挥家余隆和青年指挥家黄屹携手陕西爱乐乐团演绎了大提琴与笙双协奏曲《度》(赵麟)。在中西方音乐融合的新视角下,开启了新的音乐丝绸之路。

  大提琴与笙的交融

  当晚,马友友使用的是一把1733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组装的蒙塔尼亚纳大提琴,它的音色醇厚、古朴,高音区域明亮,低音区域宛如一位优秀的男中音那样浑厚、沉着,与古老的中国乐器笙的清澈、透亮音色相得益彰。由于演出前一直在下雨,潮湿的天气对这把珍贵的古董琴很不利——可能导致琴无法发声,组织方一度在讨论是否要为马友友撑伞演出,或者干脆换一把琴。好在雨水在他出场前及时停住,演出得以照常进行。

  在马友友多元而求新的音乐生涯中,经常演奏当代不为人所知的大提琴曲,探索大提琴表现力的界限,尝试大提琴与琵琶、尺八、印度鼓等各种风格的乐器搭配组合,增加大提琴表现的广度,获得出其不意的音效。因此,许多作曲家积极地为他量身定做新曲。

  这首取材于玄奘法师所著《大唐西域记》的《度》就是青年作曲家赵麟为马友友特别创作的。它讲述了玄奘取经从苦难、彷徨到归于平静的历程,一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相”,其主题是“一切艰难困苦都是表象,只有内心的信念才是真实的”。音乐一开始,清越、舒朗的笙音巧妙地勾勒出明月清风般的精神境界,大提琴描绘的音乐形象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行者风餐露宿、不畏艰辛的韧性。

  第二乐章“喜”表达了玄奘完成理想时喜悦的心情;第三乐章“悟”讲述他在东归途中路过一处高僧曾经修行的山洞,由于自己心境不够平和而无法看到高僧留下的影子,他在调整心态的过程中领悟大道的故事。

  笙的空灵、飘渺代表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神性,大提琴不断变幻色彩线条,有时厚重、悲伤,有时凝噎婉转,有时气冲云天,最后归于冥想顿悟,具有强烈的戏剧情感张力,给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马友友在演奏中非常注意与笙这种吹奏乐器的气息节奏相配合,吴彤对笙的气息与节奏的把控也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因而,在动与静、虚与实中,大提琴与笙的对话和互动十分灵动、默契。

  巧用中国弦乐技法

  “马友友虽然没有在中国生长,但他用自己的音乐语汇,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逻辑对这部极具东方神韵的作品做出了精彩诠释。”陕西爱乐乐团副团长、大提琴演奏家张文朝认为,马友友琴艺炉火纯青,从左手的技术到右手的运弓都出神入化,排练时就让团里的演奏员们大开眼界。

  张文朝分析,为了表现这首作品独特的中国韵味,马友友在演奏时借鉴了二胡、马头琴等中国弦乐器使用的滑音、颤音等演奏技巧,比如,用颤音,即利用揉弦时腕关节匀称的抑扬动作在弦上富有弹性地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尾音悠长的特殊音响效果,表现忧伤、悲凉的情怀时颤音就比较慢,表现喜悦时颤动比较密;巧妙运用波浪形等揉弦方法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表达的情感也更有层次;泛音与实音交替,表现虚与实的结合,富有地方浓郁色彩,增加了音色变化。

  “马友友对合作者非常尊重、很注重与乐团的交流。”张文朝满怀敬佩地说,在正式演出前一天排练时,马友友上台先向乐队团员微笑致意,与各声部首席、副首席一一握手。排练结束,马友友向大家竖起大拇指,向各声部致意、表示感谢。

  在演出前与担任协奏的陕西爱乐乐团交流时,马友友说:“要互相聆听,在乐队演奏的时候,你的声部交给我、我的声部交给你,一个声部到另一个声部的接力需要相互信任。”他鼓励团员们要通过学习演奏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张文朝介绍,在城墙下演出遇到的问题在于声场太大,乐团的演奏员不大容易听到自己的声音,所幸四面的城墙可以将声音反射回来,部分外档的弦乐队员可以听到。大家努力运用自己平时在音乐厅中训练出来的良好听觉感受,尽量做好音色的控制,力图发出合理的声响,不能太使劲也不能弱化表情记号,这样声部就会失衡。因为场地太大,现场的乐器都加了麦克风,由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马友友极为擅长使用麦克风,对于音量的把控恰到好处。

  音乐化为沟通语言

  作为一位极富人文情怀的音乐家,马友友表示:“我认为一个音乐家不仅应拥有高超的表演技术,还应该关注艺术的力量以及世界对这种力量的需求,音乐家的理想就是要超越技巧,达到音乐的目的——表达人生的意义,音乐不是声音,是希望能够引起他人的思考和想象力。音乐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的手段,我们要将文化本质的东西注入到音乐中,注重音乐家本身的打造,除了技术,还要加入对音乐的分析和思考。”

  马友友于1998年正式创建了“音乐组织丝路计划”,将古丝路商队(从东亚至欧洲,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音乐、艺术、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重现挖掘、介绍给世人。他认为,丝绸之路正是古代的互联网,代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所创立的丝路合奏团也经常演奏特别为丝绸之路创作的新曲目。在今年9月12日的西安城墙音乐会之后,马友友沿着丝绸之路赴兰州、乌鲁木齐举行了音乐会。

  马友友介绍,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投身于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里的丛林音乐、南美的探戈舞曲等等。他说:“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