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音乐教育如何搭 “互联网+”这班车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陈茴茴   2016-09-30 14:51:00   作者:陈茴茴

  9月20日下午4点,丹麦时间上午10点,当摄像机架好,多功能排演厅墙上的大屏幕出现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指导教师Nikolaj Viltofta的身影,相互问好之后,小号学生周炳寒手持乐器吹奏出了远程大师课的第一段乐曲。

  9月19日至9月23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办2016首届互联网+教育峰会活动期间,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及国内几所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小号、单簧管、双簧管、小提琴、钢琴专业以及室内乐组合的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远程大师课”的方式得到来自几千公里之外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相关音乐家“一对一”的专业指导。

  对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师生而言,不出校门、国门即可与国外的音乐大师们实现“面对面”教学、交流,早已不是头一次的新鲜事儿。在互联网宽广平台上如何深化国内外的合作,与全球音乐院校构建优质、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音乐教育空间,也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此次集结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澳大利亚思考其男子学校以及国内各大音乐学院附中主要负责人相聚此次峰会的初衷。

  硬件是必备 技术是关键

  现场教学同步录制,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马上回放,需要聆听哪一个派别演奏的风格可以马上剪辑聆听……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刘英对于学校设备齐全的微格教室为日常教学带来的便利效果非常满意。在此次峰会的讨论上,他由衷表示,在当下这个时代,“互联网+”以开放、便捷、免费的特性成为年轻人联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召开此次峰会的时刻,也恰逢全世界“互联网+”飞速发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候。为了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本次活动除了各个学校的校长、负责人参与讨论之外,还组织了远程大师班、现场大师班、相关讲座以及两场音乐会,让所有参加活动的师生在具体可见、可触、可感的环境中真正进行有关“互联网+”的交流与融合。2013年,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市教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学校有可以投入日常“互联网+”教学的新建“微格教室”27间,适用于一对一教学。还安装了远程教学系统的多功能排演厅,可以与全球音乐院校进行国际远程教学。新建了“全景声教室”,在360度全景视觉呈现外,音效也是全方位、多声道表现。小音乐厅可以随时收录任何一场师生音乐会到学校网络的“音乐云”作为收存资料。附中与上海音乐学院之间的图书馆也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行远程教育探索的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借助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合作的机会,他们在本次峰会上为参会的各位附中校长、相关老师带来经验的分享。其中,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国际事务部主任、RDAM远程学习发展组成员玛丽安娜-雅各布森说,远程教育的一端是教师,一端是学生,要把两者成功联系起来并形成课堂,三个方面的人员组成必不可少:专业人员(包括古典音乐专业教学的教师,负责录音的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互联网方面)以及国际合作经理。她表示,音乐教育以交流和声音为主,保证声音质量及音画同步的高速网络及相关音频视频技术十分必要。同时,计划的完善与协调对远程教学的效果起到重要影响,细节则显得尤为重要,譬如:课堂上谁演奏曲目,谁带总谱,谁测试声音,甚至课程结束时师生如何说“再见”,都是需要事先沟通了解并确定的细节。耶斯佩尔-安德森是丹麦皇家音乐学院音乐录音师项目领头人,在远程教育技术方面心得颇多,他表示,在远程教育中,教师、学生、工程师三方面的交流至关重要,尤其是课前的交流。在丹麦,三方面人员的联系交流是十分紧密的,在中国他感觉三者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多。而交流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课程的效果,这与玛丽安娜之前提到的细节是一个道理。举例来说,在远程教育中,大提琴专业很适合进行远程教学,管风琴则相对困难,因为管风琴体积较大、声源点多,这意味着录音师需要乐器之外还要为教师、学生增加一个话筒,录音师需要对几处收集的声音进行混音,画面采集的完整性也考验视频工程师对画面的切换等,这些细节,都需要工程师与古典音乐专业的教师、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之后才可以做得更加完善,为此远程教育中的团队合作非常有必要。

  “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

  这次峰会,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建立起来的良好“互联网+”硬件、软件环境吸引了国内各个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们的注意,相互交流、合作的意愿也很强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提出“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观点得到了很多校长的共鸣。过去,互联网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现在“互联网+”是教学思维与理念的一个改变,将音乐教育的范围和广度扩大到了全国甚至全球的领域里来。现实中,可能国内不少的音乐院校附中,互联网设备更多还是运用在管理上,教学方面的应用与深入涉及经费、技术支持等实际困难。这次峰会为各位校长打开了一扇窗口,正如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向菁所言:“比经费、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这次峰会传递的理念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互联网与音乐教育结合方面所做的试验,让很多学校的校长产生了学习和尝试的想法。西安音乐学院附中校长魏征提出假若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实现远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资源如何维护、费用核算的具体问题。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校长王玉章提出普通中职学校面临着音乐课时不够、课程难以落实保障,音乐师资缺乏、素质不够、音乐教学设备差等问题,希望透过“互联网+”能让更多音乐教育资源走进中等专业职业学校,譬如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以后可以考虑通过网络共享和远程教育的方式,向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输送一些普及性质的音乐教学、演奏资料等,将是对普通中等职业学院音乐教育很大的补充。

  是“增加”不是“替代”

  余丹红教授以《“e”时代音乐教育拥有更大优势》为题,在峰会上提出:“互联网+”条件下,音乐教育模式是增加还是替代?新的可能性是什么?她阐述说,“互联网+”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比如香港教育学院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例子,他们在钢琴琴房设置了模拟再现的功能,可以将学生的演奏放置在世界任何一所著名音乐厅的环境中,通过网络传输和模拟的效果听演奏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体会在世界知名音乐厅演奏的感觉。她认为,“互联网+”提供对人性的关怀,网络造就了开放的生态,这些促使了传统教育新手段的出现。但传统教育面对面的交流、触碰,有着网络很难替代的部分,这让她相信,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传统教育模式不会被替代,但教育的手段可以更新。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玛丽安娜-雅各布森也在经验分享中表示,古典音乐教育与技术的结合并不容易,目的是为了分享合作,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拓展,而不是替代。

  或许,我们可以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在本次峰会开幕致辞的一段话中体会目前“互联网+”发展与音乐教育结合的一种意义:“音乐,具有传统性也有世界性,‘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也是从生活到音乐的一种自然方式。在坚持传统、坚持音乐本质的基础上,开放心胸,用‘互联网+’的方式,在年轻音乐人心中播下关于音乐概念、音乐未来的种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