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如何改变城市性格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麦 琼 2016-09-30 14:47:00
说到音乐和城市,人们不由得想起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古典音乐情结的朋友,心中还可能有一长串城市名字,柏林、萨尔茨堡、圣-彼得堡、布拉格、维罗纳、威尼斯、拜罗伊特等,念及它们,耳边总会回响美妙的旋律,脑海泛起关于音乐的美好想象。很遗憾,这些想象很难挤进东方的城市,哪怕我们的城市规模无与伦比、经济很发达。如果非得在我们自己的城市里寻找音乐的痕迹,有几处地方还是有些印象的,譬如说厦门鼓浪屿的钢琴声音、北京的京腔京味、广州茶楼的粤曲、丽江的古乐,说来也有几分亲切,能让城市增色。厦门在国内不算大城市,却因为钢琴文化别具特色,赢得外地人的尊重和羡慕。澳门曾经是一个殖民地,一直以来城市文化发展很难有自主性,却在坚持主办几十年的音乐节和艺术节后,获得国际性的声誉和尊重。虽然人们到厦门和澳门所引起对音乐的期待和体验,难跟维也纳相提并论,却也显得难能可贵了。
一般而言,在人们的认知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一些著名的城市甚至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并以此作为城市文化的追求。工业革命完成后的现代城市里,什么样的文化追求必然塑造什么样的城市性格。文化的体现可以是显性的、具象的体现,如城市的街区规划、建筑(教堂、宫殿、大学、亭楼馆所)等,包括市容市貌和行政管理;也可以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如起居习惯、群体活动、文化教育、价值认同和思维习惯等;其中后者隐性的、灵魂层面的东西往往更能体现人们的精神风貌,常常是通过两种语言向世界展示,承载城市文明的信息,一种是作为生活交流工具和意志表达的言语,最高的形式是政府文件和议会;一种是作为情感与美的表达的音乐语言,最高的表现便是音乐会(当然包括其他的艺术形式)。这两种语言并非互不相干,而是相互影响和渗透。如果城市里弥漫的典雅的音乐,心灵得到优雅的艺术气息熏陶,人们的言语必定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文尔雅的表达。反过来,粗鲁的言语表达,每个音节都充满戾气,无法想象在这个城市里音乐文化上如何能做到高雅温和。
城市音乐文化的形成,一方面是一种自然的生长,民间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和交流、经济社会中一种商业性行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流行音乐的兴盛就属于这个范畴。另一方面音乐文化也需要政府和精英分子的推动,这往往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最近由广东省文化厅、广州交响乐团和星海音乐厅正在联合筹备举办的“国际青年音乐周”便是一种城市音乐文化的积极作为。音乐周请来大提琴家马友友当音乐总监,有高瞻远瞩的宗旨理念,核心任务是组建一支国际青年音乐周管弦乐团,邀请一流的音乐家当导师。虽然对音乐周的具体实施计划还不详,但是新闻发布会主办方阐述了对音乐周高起点、多样化的追求。即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努力让音乐渗透于城市生活当中,影响年轻人的生活。
音乐周将主旨指向年轻人,“以音乐为抓手,力图搭建出一个令青年一代互相加深了解、增加互信、促进文化互融互通的交流平台”。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年轻的音乐家通过音乐周的活动,能自觉思考内容(Content,即如何理解音乐?)、交流沟通(Communication)和受众(Reception,思考音乐为谁的问题),让音乐渗入年轻人的价值观,以音乐的语言来协调彼此的分歧,以美的形式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类未来的关怀,显然是很高远的理想。正如马友友说的那样:“当人类演奏、歌唱、写作或者探索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创造美和知识,同时也在对人类最大的挑战需求解决的方法,我认为一个音乐家或者艺术家不仅拥有高超的表演技术,还应该关注艺术的力量以及世界对这种力量的需求。”有过深刻古典音乐经验的朋友会体会到,古典音乐除了美的信息,在结构中还是对秩序的承载,或者说古典美本身就是一种协和的秩序的美。经济大潮中,人们往往不自觉地依附于一种丛林法则,生活会变得紧张而喧嚣,甚至是忧虑和恐惧,音乐当然不能解决人们的饥饿,却能让人们心里平静,体会高雅与崇高,找到回归心灵的秩序。
国内一些本来已经有着很好基础的音乐节,似乎没有坚持自己的音乐品格和明确的人文主旨,难以对城市文化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有些甚至过早夭折,颇为可惜。当然,音乐文化对于一座城市,并非单纯依赖几项音乐活动形式,而是要让音乐作为审美习惯注入市民的精神生活,还要靠市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高雅文化的自觉和基础审美教育等,音乐节(周)只是音乐文化的其中一种集中体现。办音乐会(节),固然需要政府战略性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也要借助商业性力量,但是切忌不能轻易让意识形态和资本所绑架,要让音乐会(节)体现音乐价值和功能,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是容易将经念歪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音乐周(节)可以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伦敦逍遥音乐节、柏林森林音乐会、瑞士琉森音乐节相提并论,那我们的城市性格就由于音乐而改变了。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