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互为传奇 瑰宝相得益彰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陈径舟整理 2016-09-25 16:22:00
——大型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探索民乐新方向
古往今来,美丽浙江有难以数尽的动人故事,让人难忘怀,而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正是其一。2011年6月,分隔360多年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合璧展出。这一事件在两岸引起高度关注,而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凭借着艺术上的通感,决心谱写出旷世画作的流动乐章,用音乐的形式呈现山水意境,传承江浙文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著名作曲家刘湲和青年作曲家姜莹以这部长卷画作为蓝本,合作完成了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这是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建团56年来的首部原创大型管弦乐作品,是中国山水画与民族音乐的精妙组合。
9月9日,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携《富春山居图随想》走进清华大学,为超过1800名的师生送上音画传奇。至此,自2013年《富春山居图随想》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已经在国内外40余座城市巡演了120余场。
9月10日,艺术家、业界专家和清华大学师生齐聚在清华大学,品评各自观感,并就如何将其打造成精品乃至中国民乐的传世之作,提出真知灼见,以下为与会者的观点摘编。
李吉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评论家):
这部作品自首演以来,不断修改,花了很多心血。我没有想到,2013年看过以后,2016年又能继续加工再演,这很符合国家倡导的提高质量、出精品的要求。我很认可这样的做法,而且对于将其打磨成精品,我也很有信心。
从民乐创作本身,我觉得是三个层次:第一种民俗类,比如庆丰收,或者少数民族风格,模拟他们的生活、风俗的作品;第二种是能从本质上揭示民族性格和气质的作品;第三种就是升华到民族的文化品位、文化积累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创作是最难的。我觉得,你们选的是最后一层,这种不大好做。我经常看到一台音乐会,各民族的风情展示得很美,但除了美的印象外,内涵的东西十分有限。我不是说这种题材不需要,但是能反应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的东西,更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更有必要把这部作品打磨成精品。
我认为《流水行云》、《秋山闻道》这两个乐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过去的弦乐就是一起拉,但《流水行云》是流动的,是线性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从少到多,有种浮动感,这种线性流动非常新鲜,赋予了民乐新的活力。这个乐章,我总感觉还没听够,还可以多几笔,可以稍微长一点儿。
《秋山闻道》这一乐章恰好和《流水行云》遥相呼应,是以点为主,且特别注重中低音区,一开始就很深沉、寂寥,很有意思。以前,别人总是说我们民乐的低音不行,而且西乐的指挥总是埋怨我们的弹拨乐“捣乱”,总让我们轻一点、再轻一点,觉得很难控制。现在有的人总是用西乐的观念来要求民乐,这就影响到搞民乐创作的人,不怎么敢用弹拨乐队,觉得它的声音一出来就不那么柔和了。但是,我们民乐的弹拨乐队恰好是最有个性的,不同于西方乐队的,而且它具有很大的张力,音域很宽。刘湲将弹拨乐队和弦乐结合起来,两者呼应起来,非常有深度。弹拨和弦乐的结合很难,我们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能把他们结合得这么好,真的很难得。
而且,《流水行云》、《秋山闻道》跟上了现代音乐创作发展的步伐,借用了西方音乐的技法,并且用得很恰当,我们听着一点也不洋,国内人听着新鲜,国外人也能理解,这就很好。我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两个乐章,我认为,它们对民乐的配器、民乐究竟该怎么写,以及民乐的长远发展都很有启发和影响,很有学术价值。
若是把这个作品完整保留下来,也可以,但我多少觉得有点可惜。因为《流水行云》和《秋山闻道》没能得到完整单独的展示,如果能够把它作为作曲家的独立构思,做成一套单独呈现,可能会更好。
吕建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
音乐会给我的一个印象,作品反映的是上个世纪和我们这个世纪的转换。上个世纪倾向于用民歌旋律写交响乐,到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环境,这个时候,作曲家开始寻找新的东西,与国外媲美。
在寻找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作曲家该怎么表达,这非常困难。20世纪初,那些音乐家多是先锋派,开始引进西方音乐,但乐谱没有解决好。他们把五线谱引进,把我们自己的传统记谱都取消了,这致使我们的民乐很长时间内没有取得重大成就。他们属于先锋派,把西方的东西都引进来,感觉很新,结果没有解决符号和美学的问题,所以今天像刘湲他们这些作曲家写乐谱时,都得绞尽脑汁,但写出来后,像我们学生这样的后代人根本看不懂。
刘湲创作的《流水行云》和《秋山闻道》,我跟他交流过,选题非常好,音响里有火花、有闪光点,但略有瑕疵。建议好好剖析黄公望是怎么创作《富春山居图》的,一定要读懂那些画作,而且还要读懂黄公望的其他关于山水的专著。这幅画从第一个山、水、树叶开始,体现的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都是一个传承体,只有把当下传好,我们的下一代人才有可能出现音乐大师。这部作品很经典,思想很新,是中国民乐的一个方向,希望你们再加以雕琢,使之成为精品。
宋瑾(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美学评论家)
这个作品,我很喜欢,不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外面演讲,我都会以这部作品为例子。关于题材方面,它有两个大的背景,一个就是全球化共识下所倡导的文化多元化。我们这一“元”靠的就是民族文化,得有自己的个性,你要奉献的是人家没有的东西,而民乐便是我们的“个性”,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数学上有个说法叫合并同类项,如果你和别人相似,你就会被合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现在各级政府也在极力倡导民族文化,民乐的发展也正逢其时,我们也应该有信心。
从音乐的划分,我觉得这部作品应该是文人音乐。从文化的高度来说,文人音乐是最高的。为什么古琴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精神含量、高度非常高。在文人音乐系统,有非常深厚的哲学思想。另外,就是这幅画本来就是文人画,音乐也很有文人气质,这5个乐章是很讲究,很符合画境。
刘湲的作品,我都很熟悉,以前都是很阳刚的,但是这部作品不一样,并且《秋山闻道》的学术价值很高。之前我有个预言,《秋山闻道》会成为经典之作,现在大家都已公认它的价值。
我在想这部作品在称谓上可不可以考虑不用一个作品名,可以用集曲或者组曲,实际上每一个作品都是单独的,可以独立演奏。另外,我觉得可以按照刘湲的风格,由他一个人来完成整个作品。
总体来讲,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希望《富春山居图随想》能成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将其打造成精品、高峰作品。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