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长征路上好歌多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郑海鸥   2016-09-25 16:08:00   作者:郑海鸥

  9日晚,《国之瑰宝——长征路上》音乐会以带有显著地域和民族色彩的民歌乐曲,引领观众从江西“十送红军”,来到贵州“军民情深意长”,又走到陕北领略“山丹丹花开”,最后放声歌唱“我的祖国”。音乐会中,掌声不断。

  观众表示,“音乐会中贯穿了长征沿途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元素,让人一听,既耳熟能详,又新颖别致,十分感人!”

  定位百姓视角,关注历史细节

  “我们一开始就思考,长征是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记忆,以怎样的形式能够最亲切地激活这个记忆?得出的答案是,最接地气、最富民族特色、在情感上更贴近老百姓的民族管弦乐,就是最佳选择。”说起特别打造这场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的缘起,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说,“但遇到的困难是,老百姓越熟悉民乐,眼光自然就越挑剔,我们要想获得突破就越困难。为此,民乐团费尽了心思。”

  作为民乐团的副团长,栾冬和雷靛云每天都在研究各种资料,琢磨故事和音乐的定位。一天,他俩偶然看到了一部纪录片《七十年的守望》,讲述了红军烈士李才莲与池煜华的故事:70年间,池煜华每次思念丈夫,就拿起李才莲当年随部队出发时送她的镜子,唱起山歌——

  “哎呀嘞,要我唱歌那个难,我心中想你就打寒战。喊我等你就等你,不知不觉等了七十年……”

  90多岁的老人唱得平淡,歌声却直抵人心。听到这里,栾冬和雷靛云都落泪了。他们想,比起表现一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平民化的视角、历史的细节、生活中的音乐更加能撞击人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那么,为何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然而,灵感迸发之余,栾冬也发现,“我们与长征胜利的时刻已相隔整整80年,许多人包括我们的作曲和演奏老师,已经和长征的故事尤其是一些历史细节渐渐疏远了。音乐家自己都不了解历史,怎样在作品中表达历史?音乐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观众?”

  于是,民乐团做出决定,让音乐家回到长征故事发生的地方深入采风,听听长征故事、采采生活素材;尤其让家乡在长征路上的音乐家回到故乡实地考察,把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融入历史事件的记忆,将耳濡目染的山歌元素做最深入的提炼。

  深入基层生活,采撷民歌精华

  竹笛协奏曲《思泉》讲述的是遵义人民熟知的一个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故事,他为了救治遵义生病的百姓而掉队,后被国民党杀害。后来,龙思泉的坟墓成为迁入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第一座红军坟,当地的老百姓都尊称他为“红军菩萨”。

  演奏者喻晓庆就是遵义人,他从小就零零碎碎听过龙思泉的故事,“父亲小时候还曾在大街上碰到几十人敲锣打鼓给‘红军菩萨’上香,他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一次,他带着《思泉》的作曲王云飞一起回到了遵义,如今,他们依然能感受到遵义人民对“红军菩萨”的深厚情谊。“他的故事那么鲜活、包含的情感那么细腻,小故事充满了大情怀,那么依据这个主题的创作肯定也会触动人心。”喻晓庆和王云飞一致以为。

  故事有了,旋律呢?

  一天,他们下到遵义郊区,无意中听到了农民在田间唱起山歌,歌腔丰富纷繁,调式多样,风格浓郁。喻晓庆赶紧走近交流,原来唱的是当地十分有名的“薅秧歌”。被山歌感染,他们趁热打铁,又请来几位民间艺术家,专门录下来了几十段薅秧歌。通过反复听唱和分析后,王云飞从中提炼了几段记忆性强的音乐旋律,然后开始加工和创作。

  “他写一段,我吹一段,互相商量怎么可以更好,不断琢磨每一个音符。”喻晓庆说,《思泉》不仅仅是纪念和缅怀龙思泉,赞美了军民鱼水情;更有饮水思源、涌泉相报的含义,传递传承和感恩的主题。

  古筝曲《江南西道》从《十送红军》改编而来。演奏者雷靛云本来就是江西人,“家乡本来就是长征文化的富集地,江西民歌也有许多歌颂红军和长征的,这次我希望通过手里这把古筝,把那份《十送红军》的江西味道地道又新颖地表达出来。”

  9日的音乐会上,这些新创或改编的作品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通过体会一段真实历史所流露出的情感,与依靠想象一个故事所表达出的情绪,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肯定有天壤之别。”雷靛云深有感慨地说,曲子还得继续打磨提高,争取更大的成功。

  继续打磨沉淀,力争传开传远

  来到音乐会现场的观众,不乏听着长征故事成长的“50后”“60后”。出生于1949年的国企退休职工刘志祥说,“那些熟悉的音符深深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历史的画面在脑海里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宋雅是个酷爱民乐的“90后”,她说,“听了音乐的讲述后,我特别想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不过,宋雅也诚恳地说,“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讲,听起来还稍显‘陌生’,最后能记得住的旋律并不多。在传承和创新的把握上,或许应该再多一点继承,用那个时代的气质、那些生活中的熟悉旋律唤起观众记忆,赢得更多共鸣。”

  “这次音乐会中80%的曲目为原创作品,我们不是为了纪念而打造一台纪念音乐会,更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年轻作曲家、演奏家沉淀出一批有特色、留得下、传得开、传得远的代表作——不但感染国人,更代表中国走向世界。”陶诚说,他近些年带领院团在国外演出,发现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乐和中国舞是最受外国人欢迎的节目。“今年春节,我们在欧洲4个国家上演了11场民族音乐会。汉堡市立音乐厅的负责人对我们说:‘以前,欧洲举办中国音乐会时,观众往往是华人华侨,现在大部分是欧洲人。’我亲身体会到中国的民乐已经有相当多的资深外国粉丝。”

  什么是中国音乐的最大特色?什么是中国音乐的不可替代性?民乐是外国观众给出的一大选择——不靠送票、不靠捧场,中国民乐就有外国观众热捧。陶诚感慨,“这个现象让我们备受鼓舞,也鼓励我们乘势而上拿出更多优秀作品,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奏响嘹亮的中国声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