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返回故土的“奥德赛”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橙客   2016-09-14 14:39:00   作者:橙客

  时常听到有人问:“现在的中国作曲家是不是写不出好听的交响乐了?”事实是,能写出好听的交响篇章的大有人在,但能以凝练而富有新意的笔法谱写大部头交响套曲的作曲家,确实不多。可惜,写作经验丰富的作曲家还不见得会放下架子用传统语言写作,以免被戴上“老套”的帽子。

  然而,回顾上世纪末西方乐坛,会发现有一大批著名作曲家停止了在先锋派的“伊利亚特”征战,像是返回故土的“奥德赛”重新开始挖掘传统的音乐语言。就在西方作曲家显露回归之意时,中国作曲家恰好在八十年代纷纷走出国门,让西方听众“于无声处听惊雷”。尽管当时国内对“新潮音乐”争议不断,但那批被压抑已久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地追求着新音乐语言。仿佛是历史的轮回,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们不断听到当年的“新潮”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调性语言和民族元素,就像一些西方先锋作曲大师在步入中年后做的那样。有人视此为衰退,有人视此为成熟,无论怎样,这种转变受到了大部分听众的欢迎。

  8月27日首演于南宁的交响组曲《海上丝路》(许舒亚)由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委约,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创作之初便定下“海上丝路”这一紧贴主旋律的标题。四个乐章的小标题分别是“骆越音诗”、“东盟画卷”、“丝路-思路”、“启航”,不仅引用了广西壮族民歌旋律,“东盟画卷”乐章还沿着海上丝路吸收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的民间音乐曲调。各乐章的主题性格对比却又内在统一,巧妙地将原始民间曲调幻化为乐章的核心动机,以交响乐擅长的发展手法不断转调变形,这让当地听众感觉既亲切又新鲜。

  虽然此曲是标准的三管编制,但为了更为契合民歌色彩,前三个乐章多运用室内化配器,弦乐组和管乐组以多层呼应展开画卷,在绵延的和声背景上,各个乐器不时闪现勾人的华彩段落,尤其是第二乐章中长号连续滑奏出俏皮的诙谐乐句,令听者仿佛置身爪哇乐园忍俊不禁。至第四乐章“启航”以大段全奏推向高潮,节奏多变、层次繁多,为演奏带来了一定挑战,在张国勇的指挥下,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出色地完成了这部40分钟长的交响组曲的首演。这部属于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自己的保留曲目,定会在日后的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受到广泛欢迎,假若选一首与之相匹配的古典作品同台上演,同样充满绚丽画面感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显然最为合适。

  在优美简洁的悠长旋律下方,更令人称道的是细腻的和声语言。作品丝毫不避讳三和弦——全曲以C大三和弦起始,以长达半分钟的升C大三和弦的渐强终止,然而乐曲并未依靠传统功能和声进行推进,反而以民族调式为基础,频繁出现高叠和弦与平行进行,自如地旋宫转调,听觉上却没有丝毫的冗长刺耳感,许舒亚在这里成功地以并不简单的技法实现了简洁的音响效果,这显然是创作类型和对象决定的。

  作为最早赴现代音乐的中心法国留学的作曲家之一,许舒亚的作品一直以精致抽象的现代音响著称,被视为不折不扣的“现代派”。实际上,早在新世纪初,许舒亚便已经踏上了回归之途——舞剧《马可波罗的眼泪》(2000)尝试将古琴曲《高山流水》与电子音乐相结合,歌剧《八月雪》(2002)的男女主角分别以京剧中老生和青衣的风格演唱,自此转折点后,中国元素与现代音响的融合痕迹在其作品中不绝于耳。2005年,许舒亚曾为广西歌舞剧院创作过一部音乐剧《阳朔西街》,三年之后改编为三乐章交响组曲《广西畅想》,此番更具分量的《海上丝路》显然会流传的更为久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