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乐谱改变了什么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区听涛 2016-09-01 14:52:00
日前,美国和德国媒体都先后将目光聚焦于数字化乐谱,其中《纽约时报》在《当古典音乐演奏家走向数字化》一文中,详述了数字化乐谱在美国古典音乐界受到的关注、好评以及引起的思想观念变化;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上的《家用音乐将数字化》一文以德国市场为例,分析了乐谱出版行业在数字化背景下的生存现状。
纸质乐谱与铅笔
据《纽约时报》文章报道,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纪念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诞辰100周年的展览中,有件展品是巴赫小提琴奏鸣曲的乐谱。在这张纸质的谱子上,梅纽因用黑色铅笔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号,标记着乐句分段、顿弓、指法、揉音速度和范围等内容。这既是一位演奏家对乐曲作出的标记和诠释,也不失为用铅笔创造的工艺品。
展览的组织者彼得-舍帕尔德-斯凯尔伍德是小提琴家兼研究者。他指出,从这张谱纸可以看到演奏家对音乐素材进行的深入挖掘。斯凯尔伍德认为,新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书写和标记方式,它还代表着音乐生产方式的转变。例如,19世纪后半期石墨铅笔的大量生产,正适应了演奏者使用音乐文本方式的变革。那个时代对演奏者的要求是追求谱面的精准性,严格按乐谱要求来练习和演出。用铅笔在这种纸质的谱子作上标记,能保持长久,或可以擦掉又不伤纸。铅笔标出了重点、难点和演奏要求后,使乐谱演奏显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演奏者就必须对着面前的乐谱,按着作曲家设定的目标进行,不能开发即兴演奏的技能,也不能脱离谱本而临时拼凑。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演奏者是铅笔技术的“受益者”。
数字化乐谱与平板电脑
今天,对于从事古典音乐的专业演奏者来说,仍然需要像梅纽因那样对音乐进行深入挖掘,只是他们有了新的探索工具。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音乐领域陆续出现了新设备,iPad和手提电脑为越来越多的古典音乐演奏者所使用,以替代传统的纸质乐谱。特别是最新一代设备,其外形大小与标准乐谱一样。去年11月上市的书写工具苹果“铅笔”,可以代替铅笔和橡皮,实现了在平板电脑上书写和修改标记。这些设备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便于归档和存储。假设在某个艺术节的课程上,一位钢琴家需要与新的合作者演奏一首曲子,他可以把合作小组的解释记号整齐地归入文档,而不必擦掉他自己通常使用的表情和速度记号。在大师班上,老师只需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写好记号后发送出去,每个学生即可分别存档。当年轻演奏员从一个大师班转到另一个大师班听课,他可以用数字设备记录下多种指导意见,甚至是相反的说法,分门别类地进行存储,方便快捷。
其次,便于携带和旅行。美国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艺术指导兼钢琴家吴菡介绍,以前学生学音乐时只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信息,而现在学生人人都是“侦探”。她引以为自豪的是自己早就使用了iPad,并体会到了新技术给音乐家旅行演出时带来的便利。比如,今年夏天她演出42支曲目,过去这些纸制乐谱要占去箱子四分之三的空间,如今乐谱只要存入一个小平板就解决了。不用担心谱子丢了几页的尴尬,也不用担心纸质谱子长时间使用后可能造成破损。另外,有了无线踏板,钢琴演出时数字乐谱的翻页就很安静和优雅。
再次,便于查询和对比资料。过去为了查找乐谱资料,学生们不得不去图书馆排队等候,费时费力。美国波罗米奥四重奏小组的小提琴家尼克拉-基琛回忆道,以前在图书馆的珍藏图书室里查资料时,需要戴上白手套才能翻乐谱和书籍。现在,他可以在屏幕上将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乐谱手稿直接展示给同伴。
欧美一些基金会,比如德国波恩的贝多芬纪念馆已经让部分乐谱实现了数字化并放在了网上,服务细心而周到。由于自由下载代替了昂贵、繁杂的复印手续,演奏者们有机会越来越多地直接阅读作曲家的手稿。大提琴家迈特-海默维茨在演奏时,曾经把一些谱子手稿放到iPad上,包括舒伯特的《阿佩乔良奏鸣曲》以及巴赫夫人安娜的手稿拷贝(巴赫作曲的大提琴独奏组曲)。
对传统观念的影响
ForScore、Tonara等从事乐谱数字化的公司表示,古典音乐数字化让他们看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即老师言传身教、从上到下的这种结构产生的松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了,所谓的权威性谱本(追求精准化演奏的理想)将很快失去附着力和认同感。
美国作曲家丹-维斯康提与芝加哥第五大厦乐团合作时也使用iPad。他认为数学化技术对音乐文化“有一点”改变。既然演奏者很容易得到不同的版本,他们就不可能盯着谱子边看边想,这是一成不变的、板上钉钉的东西,他们不会认为乐谱是毫无独创性的、必须刻板遵守的教条文本。
出人意料的是,乐谱数字化转换后,大家反而更愿意寻找原版本包括作曲家手稿进行比对。小提琴家基琛发现,在那些长期被音乐家们认为最纯正的、最权威的原作版纸质谱本中,有些细节没有出现过,例如一般谱书上说力度大约有九种,而贝多芬手稿中有20多种。他用字母“p”表示“轻音”或“轻柔”,标记里存在着细微的不同,有时在符干上有时一个叉,有时两个,仅轻的程度就有10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基琛还认为,贝多芬手稿中有的段落被划掉或修改,有时可看出他也不耐烦,而这些都可以激发出各种不同的演奏法。像贝多芬这样擅长即兴演奏出了名的人,按着页面要求演奏很重要,而让他自由地跟着耳朵走也是同样重要的。
出版社能否跟上形势
既然音乐家对数字化乐谱的需求日益强烈,那么专门从事乐谱出版的出版社能否分得一杯羹?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比利时SCORA公司的罗塞尔原是一位长号演奏员,后来研发了一种数字化乐谱软件并用于推广。他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乐谱出版社必须跟上形势,因为十年后的音乐演奏者将不明白为什么乐谱要印在纸上了。
报道指出,德国一些传统的乐谱出版社比如莱比锡的彼得斯、美茵茨的绍特、卡塞尔的骑熊者出版社等,也看到了音乐工作者对手机APP和网上商店的数字化乐谱有着下载需求,但是问题在于出版社几乎没有提供数字化产品。
近年来,传统的乐谱出版业务销售额逐步下降,另一方面,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生意收益甚微。面对数字化乐谱,绍特出版社总经理认为,与其叹息,不如行动。然而,一些长年与该出版社合作的专业交响乐团,还是习惯于要在演出前向他租借纸质乐谱。很多出版社赖以生存的客户中,一大批人更信任纸质乐谱的印刷质量,他们觉得传统的纸质谱子更保险,即使在乐池里明亮灯光下,黄色纸张上的符号也能看得清,演出质量有保证。
古典音乐的专业演奏者对乐谱有着较高要求,不单是简单地把乐谱像一张一张A4纸那样堆放在一起,更要在合适的地方转页。演奏员对页面字体的要求明显高于电子版小说的读者,符干、休止符、反复记号等对追求细节完美的音乐家来说很重要。出版社要花很多精力去满足这部分人的要求。
另外,当一家出版社完成一部新歌剧的总谱、声乐和器乐分谱之后,生产成本就达数十万欧元以上,所以出版社必须尽快与乐团签约以收回成本并实现赢利。
综上所述,目前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传统乐谱出版社很难有实力和精力跟上数字化的步伐。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