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音乐真的无国界吗?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李欣阳   2016-09-01 14:37:00   作者:李欣阳

  黑人小哥翻唱周杰伦歌曲《告白气球+稻香》的视频近几日火爆网络,于是“音乐无国界”这句口号再一次被响亮喊起。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沉醉在西欧古典音乐的世界里,感受莫扎特、肖邦的喜怒哀乐、诗情画意;当一首《二泉映月》使包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内的许多“老外”潸然泪下;当R&B的演唱者、听众不只是黑人时,喊出“音乐无国界”是多么地底气足。

  但是,口号越大声,其使用界限也许就越不清晰。

  “音乐无国界”不过是一面之识。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听到某段音乐时脱口而出这是印度、捷克、日本或某地的音乐,这是因为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根植于每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中,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语言以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差异使得世界各地的音乐自有特色,有其独特的民族标志。

  现代传媒的发达、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开阔,使越来越多的人在他国音乐世界里寻求新鲜感、刺激感和共鸣感,这也是“音乐无国界”被叫的越来越响的原因。

  但事实上,这些喜爱并有能力理解他国音乐的人只是一部分,我们无法否认有些人始终无法接受其它国家的音乐,如大部分非洲人对西欧古典音乐全无感觉、大部分亚洲人会觉得以打击乐为主的非洲音乐过于单调粗糙,地域性所造成的审美取向的不同依然清晰可见。

  中国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因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有时会在乐曲理解方面出现错误,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演奏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d小调协奏曲》时,被某教授指出有些地方的音乐分句拉错了,不是不准确,根本就错了。并且很多大师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原因就是这些演奏者不懂芬兰语,没有考虑到芬兰语言习惯对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音乐中的国界有时会相当分明,一个国家的语言、风俗习惯、民族性格等都会在音乐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如果不认真地分析、理解,将成为他国演奏者的很大障碍。这也是许多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原因之一。

  从近代开始,中国接收了大量的西方音乐元素、音乐思想、作曲技法和教育体制,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但在中国日益崛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音乐的主题更多围绕着民族性。

  民族性也是音乐能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之一,《二泉映月》反映的不仅是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同时也是中国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它带有中国“特色”的时代标志,有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始终追求信仰的民族精神,并且它曲调多来自民间音乐,是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相信许多外国友人被它感动,正是因为从中听到了中华民族在黑暗中的挣扎和哭泣吧。

  试想,如果说音乐没有国界,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民族性,那《二泉映月》会如此受到欢迎、能使众多的人心灵震撼吗?如今,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广泛的、频繁的交流使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借鉴与融合,这是自然现象,但在此大潮流中,应当警惕、避免被同化,如果有一天,世界各地的音乐都一样了,实现了“音乐无国界”,这乃是一大可怕又可悲的事情。

  有些人乐于欣赏他国音乐,以此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开拓眼界;有些人喜欢尝试演奏或演唱他国音乐,并为此努力、研究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有些人在创作中大胆创新——运用欣赏习惯以外的音乐语言。但这只说明“音乐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而不能成为“音乐无国界”这句口号的实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