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六把琴的夜色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詹 湛   2016-08-25 15:09:00   作者:詹 湛

  作于1899年,写给弦乐六重奏的《升华之夜》是勋伯格最知名的作品之一,最初受理查-德默尔的诗作启发,20年后被改编为了弦乐队版,并在1943年重新修订。勋伯格的学生斯托尔曼(Eduard Steuermann)还改出过一个钢琴三重奏版。全曲分作五部分,正对应着诗作的原始结构:第一部分描述明朗的夜色下一对恋人在散步;第二部分中,女人坦承怀上了一个她所不爱的男人的孩子,主题流露出浓浓的哀伤;第三部分的“漫步动机”变得越加沉滞与内疚;第四部分说了男人的博爱,中段出现明亮的大调音响效果;第五部分归于宁静,象征着林间漫步的结束,清风吹动云彩,柔柔地罩住月色。相对而言,第四段的体量稍大(可能要贴近冰霜俱释的融洽),而第二段的戏剧纠结最为明显。

  因为上演频率太高,不夸张地说,基本所有弦乐演奏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升华之夜》。比之其他五位,我以为大提琴家在此曲里的责任尤重,他需要准确分辨自己何时处在“第一位置”,何时又该退居次席,而这一点又直接决定了他的运弓力度与表现欲的释放时机。此外对于六位弦乐演奏者,应该怎样准确传递两人对语一般的私密感,而不是让听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独奏者的炫技上面(尽管部分段落确有非常漂亮的炫技成分在内),无疑是一项更深刻的挑战。倘若做到了这几条,宛若夜色一般的氛围会蕴藉于无形,高中低音声部间的应和、质疑、催促与作答便愈加显得美不胜收。

  这里推荐的这一版来自Hyperion公司,拉斐尔室内乐团演奏。这支英国团体80年代组建,专攻五重奏与六重奏曲目,像是有着忖度深远的立意。唱片中的另一首:奥地利人康果尔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的《弦乐六重奏》可能在第一耳朵的印象上不太吸引人。实际上,康果尔德的此曲意在对勃拉姆斯六重奏传统作出继承,并未效仿勋伯格的“情境”之路。第一乐章的对位结构饶是精巧,第二乐章的双音与三音和弦有着再惹眼不过的不协和感,昭示出作曲家已有了多调性和声的倾向,更有趣的是,一以贯之的乡愁韵味,像是时时刻刻地映照出马勒慢板的标志性写法。

  笔者最中意的实际上是第三乐章间奏曲,它基于一个奇诡与凄美的动机变奏而成,最终发展为了洋溢着奋发精神的弓弦舞蹈,至于小提琴的悠然收尾,就像一缕清冷的皑皑月光消失在了云翳之后;而末乐章重回了万分顽皮的“康果尔德口吻”。

  拉斐尔室内乐团的演绎下,我们可以听出这两首同体裁作品呈现出作曲家个性上的极大差异,不过这两首确有一个共同点:从上世纪初纳粹上台开始,莫不遁至了舞台背后。至于日后的复兴,对于《升华之夜》(以勋伯格之优势)或许容易,而康果尔德却没有那样幸运。他这首六重奏的首演,正是由拉斐尔室内乐团在1987年的伦敦方才完成的,此刻暌违世人已七十载有余。

  其实,康果尔德的这首还令我想起策姆林斯基那一批最著名的室内乐创作,也许,绵密的对位织体确是要弱上一筹,但它毕竟出自一位少年的手笔。作品完成于一战前不久,康果尔德才17岁。作品里对内声部的重视已经很让人惊奇了,亦可视作对德国式典雅与维也纳式丰厚两相综合的一次探寻。回想一下,门德尔松的《弦乐交响曲》与舒伯特的《八重奏》,不也出现于差不多的年纪吗?1923年,康果尔德还谱写过一首钢琴五重奏(Op.15),同样有点将甜美旋律藏入涩涩果皮之下的意思,感兴趣的朋友或可一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