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精彩的一笔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卜大炜   2015-11-28 13:54:00   作者:卜大炜

  11月5日,国家大剧院根据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小说创作的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首演,唐建平作曲,万方编剧,张国勇指挥,王晓鹰导演。歌剧将战争毁灭与摧残美这个主题尽情演绎。歌剧描述5位女战士的爱情梦想与亲情,分别抒发了她们女儿、情人、母亲、妻子却又是战士的情怀。

  为体现抒情风格,创作者在叙事手法上采用二重对位手法。首先,现实与梦境并存。第二,具象与抽象并存。第三,以舞台意识流整合了电影的蒙太奇,来表现两个时空的并存。这种二重对位为音乐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

  序幕由孤寂的巴扬独奏(阮明园)引领开启了全剧,很独特,具有一股历史的穿越感,独奏者在剧中多次独步于台上,是演奏员,也是演员。巴扬的运用不仅达到怀旧效果,更将怀旧的人们聚拢到歌剧艺术中来。上半场丽达想念母亲与儿子的咏叹调有着俄罗斯民歌的音程。嘉丽娅的咏叹调“我知道爱情是什么”花腔有着一定的技巧难度。下半场5位女战士的五重唱“在黎明之前”,各个声部都具有优美的线条,抒发了她们心中的爱。合唱“俄罗斯,我的故乡”俄罗斯民歌的下行四度音程又将我们带回五六十年代“话匣子”里传出的歌声。合唱“多么寂静”有着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合唱的和声进行。作者将最美最长的咏叹调“请告诉我的儿子,他是我生命的希望”赋予丽达,将她牺牲时的情感表达得非常详尽,这段咏叹调是“戏核”,成为戏剧与情感的高潮。全剧旋律优美,俄罗斯风情浓郁,这归功于作曲家将《伏尔加船夫曲》的音调幻化出众多咏叹调与合唱,但不是形而上的“主题贯穿”与“主导动机”,因此没有概念化,全无那些“新潮音乐”的佶屈聱牙。

    女战士沐浴一段在苏联同名电影中是亮点,但在中国歌剧舞台这是个难点。这次制作将难点化为了热点,剧中以芭蕾舞演员着洁白的雅典女神长袍在圣洁的音乐中起舞,达到唯美的高峰,这是编导的精彩一笔。

    俄罗斯-苏联的文化艺术是优秀的人类精神遗产,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中国两三代音乐家都是啃苏联斯波索宾教授主编的《和声学教程》成就事业的,这套“苏式”和声体系汲取了海顿、莫扎特的精髓,极为均衡、和谐,为我国的音乐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这部歌剧的音乐创作展示了这种“最美和声”的美感,派生出了优美流畅、极具歌唱性的旋律,从而在近期诸多弱化旋律的新歌剧中格外赏心悦耳。尽管俄罗斯已经有这部同名歌剧,但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大剧院不是简单引进,而是由我们的创作者以主体意识大胆实践。大剧院的“黎明”是中国人对俄罗斯-苏联音乐的理解与把握,体现了创作者的文化自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