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集众聚智,共谋民族音乐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胡克非   2015-11-05 10:42:00   作者:胡克非

  名师讲座、传统民间音乐展演、专场音乐会……日前,中央音乐学院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落下帷幕。这是一次集中国民族器乐创作、教学成果展演与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民族音乐盛会,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国内九大音乐院校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齐聚北京,以民族音乐演奏、教学、创作、理论研究为主题,对近年来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创新及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音乐院校的集体整合

  本次民族音乐节秉承学术求正、艺术求真的专业精神,以音乐会、传统民间音乐展演、主题讲座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不仅有新加坡华乐团艺术总监叶聪执棒的开幕式音乐会,也有以拉弦、弹拨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专场音乐会,其中多部原创作品在本次音乐节首次亮相。

  据了解,为了在音乐节中能更好地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多元交融的格局与文化繁荣的新风尚,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全体师生筹备了近半年的时间。“这是中央音乐学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专业最多的综合性民族音乐节,旨在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民族音乐的教学、表演、理论、创作等多方面的交流,希望以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胸怀在学院与院团之间、专业与业余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开展多维的交流与对话。”本届音乐节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于红梅表示。

  音乐节期间,来自九大音乐院校的部分师生合作带来的器乐合奏《良宵》、《光明行》,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唐俊乔表示,看到九大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同台演出非常感动,希望未来各大音乐院校能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中央音乐学院,其他省市、地方的音乐学院也应该多组织这样的综合性活动。

  “这次活动为国内各个院校的民族音乐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本次音乐节音乐总监、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红艳表示,这次音乐节基本涵盖了所有民族音乐专业的内容,不仅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让很多教师、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国音乐的根在哪里。民乐人需要集合,需要团结,这样中国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才会更有希望。

  学术讲座探讨民乐特色

  高端学术系列讲座是此次音乐节的亮点,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琵琶名家刘德海,中阮演奏家刘星,作曲家李滨扬、周煜国分别从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琵琶的演奏技巧拓展,民乐创作等角度为观众授课,并与民乐师生、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此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传承人吴文光、“江南丝竹”传承人沈凤泉也分别以“琴乐述作及其相关”“江南丝竹传统乐曲旋律音的功能”为主题与观众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民乐队既要在编制、规模、和声等作曲技法方面借鉴西洋音乐形式,又要保持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对此应该如何定位?”在李滨扬的讲座《走向“系统化”——对民族音乐创作、教学及演奏之现状与发展的点滴思考》的交流环节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田再励如是提问。“民族乐器的声音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委约西方作曲家来创作中国民乐作品的尝试,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只有熟悉民乐,充分挖掘民族乐器的潜能与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作品。”李滨扬回答,从创作实践看,中国民族器乐种类丰富,已经运用于专业音乐创作的还十分有限,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从教学与演奏实践看,作曲家、演奏家都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建议民乐系为学生开设国学课程。

  周煜国也谈到,作曲是一个自然的由实践和感性转化而来的过程,音乐灵感往往由心而起,作曲的各种技巧是工具,真正动人的是作品本身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抚慰。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创作,他发现思维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返璞归真”。

  记者了解,来听讲座的多为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和民乐相关专业的学生。“这样集中听多位大师授课,机会非常难得,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一位民族音乐教师告诉记者,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已经在课堂上得到专家的指点,很有收获。

  引导青少年接触民乐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艺术,然而随着流行音乐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面临危机。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往往更喜欢动感十足的流行乐。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副团长栾冬表示,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很大原因是因为它通俗易懂。所以目前这种现状与青少年缺乏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不理解传统民族音乐产生的背景有一定关系。“民族音乐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让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书法、国画、棋艺等传统文化知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也应多接触传统文化,把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栾冬建议。

  “民族音乐是与大自然相通的,在山水之间捕捉音乐元素,让孩子了解自然,认识生命。”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秘书长王华告诉记者,民族音乐的学习对自己的影响很大,除了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更多的是通过与前辈、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甚至是一些曾经不能理解的古诗词句、古代人物故事,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音乐特级教师张志耀表示,民族音乐也许在市场化、商业化中面临着危机,但是在中小学教育的这个层面,多年来一直受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美育教育一直是这些年来的重点,而音乐则是主要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占的比例很高。如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着重的引导、培养、推荐民族精品音乐,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他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或历史课组合,系统地把传统文化立体地教授给孩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