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要改变观念的不仅是选手——袁晨野解读“老柴”比赛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陈茴茴   2015-06-26 16:29:00   作者:陈茴茴

    作为世界知名的古典音乐大赛,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以曲目全面、难度高而著称。1994年,中国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声乐组金奖,是至今为止获得“老柴”比赛金奖的惟一中国人。2015年,他应邀成为“老柴”比赛声乐组的评委,也成为本届大赛评委中的惟一亚洲人。谈起“老柴”比赛,这位从选手到评委的“过来人”感触良多。

    选手角度:全面准备是“王道”

    曲目覆盖面广、数量多、难度高的特点,使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被视为古典音乐大赛中的“奥运”比赛。袁晨野介绍说,“老柴”比赛是出了名的要求全面,20多年来这个标准依然没有改变。以声乐组为例,通过初选进入正式比赛的选手,从开始走到最后,需要演唱10首不同风格、不同语言的作品。第一轮要求演唱三首作品,分别为一首古典作品,一首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一首咏叹调;第二轮要求演唱五首作品,分别为一首选手本民族作品,一首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一首德国艺术歌曲,一首法国艺术歌曲和一首咏叹调;决赛阶段是演唱两首,一首柴科夫斯基歌剧选段,一首咏叹调,由乐队伴奏。“老柴”比赛的曲目特点是三轮比赛曲目范围从古到今,每轮都要求有柴科夫斯基的作品。袁晨野说,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很有深度,同时有很多适合男中音演唱的作品,第二轮要求演唱的本民族作品,则可以展现各国选手的民族特色。

    1994年袁晨野参加“老柴”比赛时,正好遇到声乐教育家郭淑珍邀请她上世纪50年代留学莫斯科时的钢琴伴奏、莫斯科大剧院声乐指导尼娜到中央音乐学院,在尼娜的悉心指导下,袁晨野演唱中的“俄罗斯味儿”非常纯正,这也是他能够在比赛中胜出的重要法宝。他感慨地说,相比现在的选手,当时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非常少,比赛前积累的舞台经验也不是很多,参加国际大赛对于当时的歌唱演员来说是一条通过比赛知道自己未来要如何走的道路。现在国际交流频繁,年轻选手见多识广,不仅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多,平时演出、尤其是演出歌剧的机会都比较多,准备国际大赛并不困难,比赛对选手而言更多是一种经历和积累。重要的是准备全面,找准比赛的要求。对于“老柴”比赛而言,全面之余要侧重训练柴科夫斯基作品以及积累歌唱中的俄罗斯韵味。

    评委角度:比赛是起点,不是终点

    受俄罗斯著名指挥家捷杰耶夫及柴科夫斯基大赛组委会委员的邀请,经大赛中国组委会委员吴嘉童的联系成行,袁晨野成为2015年“老柴”比赛声乐组的评委,成为本届大赛13位评委中惟一的亚洲人。从1994年获得金奖的选手,到21年后成为比赛评委,身份的转换也为袁晨野提供一个全新角度看待比赛。

    “老柴”比赛的正式阶段今年6月在俄罗斯举行,从3月开始,袁晨野已经进入网络初评工作。初评是由各位评委采取5分打分制,根据演唱视频从120人中选出80人前往莫斯科进行比赛,这只是两轮的“Audition”(试听阶段),其中只有40人左右能前往圣彼得堡参加最终三轮的“Competition”(竞赛阶段)。

    从选手到评委,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老柴”比赛作为音乐大奖中的“奥运会”,获奖虽然意义重大,但对于歌者而言,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而不是一个可以停下来的节点。他说,近些年“老柴”比赛,无论是钢琴、小提琴,还是声乐项目,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出色的亚洲选手越来越多,尤其是韩国、中国选手。不仅是“老柴”比赛,各大音乐比赛以韩国人、中国人为主的亚洲人都成为参赛、获奖的主力军。然而,在世界上知名的职业歌剧院竞选角色时,亚洲人普遍还是被认为声音漂亮,技术好,但演戏稍差。袁晨野认为,目前国际上对于歌者的要求,不仅仅在演唱音乐会,更重要是能演歌剧,在舞台上塑造能让人记住的人物角色——能唱、能演,在音乐、表演、语言方面都是专才才行。因此,不仅参赛选手需要改变观念,学校也要有所改变,“获奖不应该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而更应重视学生在舞台上的锻炼,让他们在舞台上摔打,而不是简单地唱好几首歌。应该在歌剧制作和演出上投入更多,在专业老师之外,还需要歌剧导演、艺术指导、舞美设计等专业人士的加入,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亚洲学生“唱得好,演不好”、还需要到欧美音乐学院或歌剧院“回炉”的状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