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琴童三千万,痴迷音乐者几何?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丁 薇   2015-06-17 16:51:00   作者:丁 薇

  中国人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创造力不足。2009年,国际教育进展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运算能力排名第一,而想象能力则倒数第一,创造能力倒数第五。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仅占4.7%,而希望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培养的只占14.7%。在近代的中国,大家明显地感觉到我们这个民族,聪明、智慧不是产生、体现在创造力上,而是对创造力的模仿,以及其他。我谈到的创造力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创新,就中国当前对创新意识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是创造力和破坏力的综合。因为很多创新实际在破坏,他们打着创新的旗号来破坏已有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成果。所以我觉得,年轻人是有创新意识的,但是对创新的思考,破坏力强于创造力。当然砸碎一个旧世界,除去锁链,冲破樊笼,无可非议。但是创造一个新世界,千难万苦、呕心沥血谈何容易。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

  对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应该是教育的一个根本。对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简单说应该基于浓厚的兴趣,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好奇心,才会了解,才会有这种了解事物内部的愿望。我们都是学音乐的,音乐带给我们的喜悦是无法言表的。所以才有那种着迷了似的感觉,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基本上都是逼着去学的。尽管中国的琴童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有琴童3000万,每年参加考级的,到2012年是100万。但是真正对音乐充满兴趣的,因为学习音乐能给自己带来无穷想象而乐此不疲的孩子是少之又少。我们现在这些作曲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从这些孩子当中分离出来的。所以,看似繁盛的艺术教育园地里我认为是“草”多“花”少。这势必会造成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主体的想象力不足,从而造成创造力虚弱。而所呈现的音乐,难以触发客体的情感。所以,学生一旦缺乏非凡想象,即便是技能良好,培养出来的也大部分是“匠”,而不是“家”。

  学习作曲的人如果对音乐没有超出常人的情感反应,当然,也不会有强烈的认知欲望,自然也不会去积极地思考,探究。因此如何引导作曲专业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培养他们想象力的途径。创造力应该基于丰富的想象。我想艺术家们应该不停地想象才会产生创造新作品的冲动和灵感以及具体的构想。从事作曲的人,如果不能抱有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当然也不会有强烈的创作冲动,作曲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一种痛苦和劳役,写出的音乐只能是表象的。

  如何使学生痴迷于音乐,并以此来扩展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这些方面进行着力探索和改进。教学设计至关重要,要介绍不同的流派及风格的音乐文献,系统的音乐欣赏,包括结合作曲家本人创作的专题研讨。像这样的课程,可以做到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当中学习音乐,并逐渐地能让学生把创作音乐作为一种自我需求,自觉地参与进来。理论科目应该注重结合不同风格的创作实践,全面客观地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特点,并帮助他们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意不要去灌输,而是要帮他们去寻找。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他们生理、心理成熟不同步的实际情况,要注意由浅至深、由表及里。因此在作曲教学中,教师们务必要使学生们逐渐理解“复制与创新”、“创作与创造”的相互关系,引导他们在全面掌握音乐创作规律的同时,轻松愉快地作曲。

  关于复制和创新,我想复制是必要的,复制是文化传承的成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材质,没有复制就没有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文化就不发展。那么创造新事物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旧事物的形态和本质的认知和了解。这种认知和了解越是深刻,这种思考就会越透彻,创造也会越成功。但是在作曲教育当中,老师就应该特别去注意,不能在指导学生“复制”时抑制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否则,就注定要消解他们的创造力。这是我在教育当中的个人体会。

  在我们以往的课程教学当中,也就是这种复制过程当中,有时候强硬地要求他们进行复制,确实给学生无形中定了很多规矩,以致于在他们开始自由创作时总会被这些规矩束缚。这种感觉我也有体会,我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就一直在给自己松绑。所以我一直在强调,没有必要把学生“绑”得那么死。但是不是说随便来,作曲随便来不行,不了解过去的旧事物,就不知道怎么创造新事物。我在进行文献学习的时候记得斯特拉文斯基说的一句话,他说:“Good composer borrow,great composer steal.”就是“好的作曲家借用,伟大的作曲家偷用。”我想这里斯特拉文斯基说的借用不是指抄袭,而是复制。而偷用也绝不是指的剽窃,而是创新。一种将旧事物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为新事物的创造,所以,我常跟学生讲steal,你要怎么去steal,不要总去borrow。还有就是创造和创作,作曲的英文翻译是compose,很少用make,write,create。compose是合成的概念。所以创作的本质,与创造还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艺术作品的构思,必须出自新想法。也就是说我们在创造具体的艺术作品当中,必须要反映一些新观念,不一定非要为此研制新体裁。所以眼下作曲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是必须的。有些问题可以在教学、技术层面上加以探讨和解决,有些问题则必须提升到观念这个层面上,才能够认清本质、解决问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