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绛州鼓乐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沈望舒 2015-05-17 11:10:00
记得当年新华社记者曾感慨这样一个场景:历经战乱而破败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挂着这样一条横幅,上写大字:当文化活着时这个国家才活着。活着的文化,是有血有肉有精气神的文化,是植根于民众的沃土又位于艺术塔尖的文化。日前的晋南之行,笔者有幸于新绛县相逢绛州鼓乐:观引发惊讶的排练演出,听如数家珍的千载渊源,深为这小地方仍有活着的文化遗产而喜悦。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经仔细的研究和考察,笔者认为绛州鼓乐能依旧活在当下有众多因素:
丰富而有魅力的艺术。鼓是中国最原始的传统击器,锣鼓乐是神州大地最为流行的民族民间音乐,朝鲜族长鼓舞、陕北腰鼓等都是其分支。绛州鼓乐得以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载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益于其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初次直面现场者可能都会因鼓乐艺术团队的炫目而“意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见一曲《杨门女将》,便因“十几位杨氏女将执槌击鼓,震天动地”,而“热血沸腾”,说“你们敲的不是鼓,是敲我的心”;四男性表演者的《拉呱》,则用不同音高的四面板鼓描述农民在田间地头的谈笑风生,让观众兴味盎然;《滚核桃》以一系列鼓捶华彩,生动再现了晾晒在瓦房顶(当地称厦坡)的核桃,干熟后哗哗滚动、坠地乒乓的情形,以及丰收后弥漫着的喜悦;《老鼠娶亲》则抑扬顿挫,讲述腊月二十三的中国童话故事:在更打三通时,夜深人静,精灵小鼠们张灯结彩、乔装打扮,敲锣打鼓,簇拥着花轿活蹦乱跳,突然大花猫迎面扑来,于是全都四面奔逃。这些经典曲目或生动,或诙谐,或宏大,或田园,或威武勇猛,或遐想静思,完全突破了人们对“鼓”一般意义上的理解。绛州鼓乐运用敲击鼓的力度、角度、速度和10余种复杂技法,如击鼓边、磨鼓钉、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等,让鼓乐刚柔并济、绚烂多姿,变成可以组合整场音乐会的独立艺术。
活力而“草根”的活动。宋代诗人范成大言:“民间鼓乐谓之社火”,道出鼓乐与民间艺术的血脉关系;它与“社”一类民间组织同在,随城乡节日举行的传统游艺活动,如狮舞、龙灯等花会表演同行。民国八年版《闻喜县志》载:“凡轮值之社,及延定之期,锣鼓外必闹会,有花车,有鼓车,皆曳以大牛,有抬歌,有高跷,皆扮故事,竞奇斗异”,描绘了一幅村村有鼓乐队、乡乡有“赛社”活动的古绛州景致。改革开放让一度沉寂的鼓乐活动复兴,乡村锣鼓队又开始争芳斗艳。1983年,一场规模宏大的社火进城汇演,仍让这里的人们津津乐道:西马村百匹鼓车、杜庄女子鼓车、三泉村穿箱锣鼓、上院村花敲鼓……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的新绛县锣鼓大赛,也为民间提升鼓乐文化价值、广泛普及鼓艺、加强鼓乐传承,注入了动力。目前,在这里许多乡村仍以自己的鼓乐队为荣,许多村民以交流鼓艺、提高鼓艺为乐。那些自行发起、自我运转、自娱并自乐其中的“鼓民”,他们或在家中习艺,或在村中走街,或到邻庄表演,或分批进城显技,造就了绛州鼓乐生生不息的活力。
绵长而精彩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鼓作为一种文化深深地嵌入传统中国生活:在庙堂,它是威严礼制的重器;在战场,它是进攻的声势;在城镇,它与钟同为报时的工具;在民宅,它化作门墩避邪求安。鼓乐初起因祭祀迎神的精神文化需求,立于先秦,盛于明清;初唐大鼓因《秦王破阵乐》而名扬四海,大宋因锣鼓杂戏在民间流传。上百代的凝聚,过千年的积淀,让绛州“无鼓不成乐,礼乐必锣鼓”,年节盛事时,“赶会者不远数百里而至”;婚丧嫁娶都以“音乐不备为耻”,不分贫富,行则“动乐”;民国初年,“白村一家社火队伍足有三里之长”。绛州鼓乐的巅峰代表在当代屡获殊荣,不仅入选国庆大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也是中国艺术节、中国民间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要艺术舞台上的嘉宾,而且品牌曲目连获国家、部委、省市各级艺术大赛金奖。
民族而世界的语言。绛州鼓乐20多年前迈开出州、出省、出国的脚步,虽然一路坎坷,但是所到之处均是一经亮相便声名鹊起,走美欧、闯东洋一路收获观众的相知与相悦。虽然双语、多语的介绍较少而浅显,也尚未有品牌演艺中介来包装营销,但是绛州鼓乐已经因它使用的艺术是有沟通奇效的“世界语”而信心满满。丹麦《音乐和政治》报说:“观众不让中国鼓乐团下台,通常一场成功的演出,在散场前总是博得一两次热烈的掌声,而四五次雷鸣般的掌声,演员是万难拒绝的。”台湾《联合报》记录了鼓乐团访欧现场:“掀起了欧洲观众的观赏狂潮,全场观众不但起立鼓掌,更用双脚顿地,手舞足蹈地陷入疯狂的欢呼状态。”
当然,客观上目前绛州鼓乐在发展中仍面临种种困扰: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追求者们,一直因资金、场地等问题而困窘;广大民间爱好者群体鱼龙混杂,各种“李鬼”开始向市场渗透,甚至冒用绛州鼓乐之名到海外招摇;没有权威演出代理机构的专业服务,被国内外不仁者盘剥坑害事件也难以避免。
形成品牌、走巩固和提升品牌的市场之路,从而以规模文化经济收益,为绛州鼓乐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必须得到国家层级资源的帮助。离开新绛时,得知当地县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鼓乐文化产业的决策:先期投资一块占地36亩的场所基本到位,代表鼓乐艺术文化高地的团队在扩编和紧张排练中,一部绛州鼓乐史上的首台大戏《杨门女将》初露端倪,8月到北京首演,令人欣慰。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