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歌者师者同精彩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陈茴茴   2015-05-14 09:36:00   作者:陈茴茴

  优秀男高音因为数量稀少,一直被视为歌者中的“珍稀动物”。而具有优美高音,同时又能慧眼识别“好苗子”,有得当方法调教出更多优秀男高音的歌者,则更为难能可贵。无疑,晁浩建属于这样的一类人:歌者、师者同样精彩。

    从新疆唱到上海的“9HighC”

  出生西安的晁浩建没有继承父亲热爱秦腔的爱好,而是走上了一条自己喜欢的歌唱之路。“文革”期间,十几岁的他是学校宣传队里又唱又跳的活跃分子。一次在演出历史组歌《东方红》时,一位老师对于他的好嗓子赞许有加。这个时期对于晁浩建而言,更多是“无师自通”:一副天生高音条件就很好的嗓子,以及跟着唱片不断模仿著名男高音贾世骏的演唱。一段时间后,他在西安已经小有名气,甚至被称为“小贾世骏”。在陕西陇县“插队”没多长时间,爱唱歌的他很快被县文工团要走,而团里需要排演秦腔,这让对秦腔一直不“感冒”的他萌发了参军的念头。紧接着,“逢团必考”、“每考必上”的经历让他增添不少信心,可一到政审就会让人沮丧——因为父亲还没有完全平反正名的缘故,许多文工团的大门还是没有对他打开。最终,新疆军区歌舞团对晁浩建抛出了“橄榄枝”,20岁的他在新疆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在部队,年龄优势加上良好的声音条件,晁浩建成为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团里在频繁不断的演出中给了他不少独唱的机会。他在团里也因为爱唱歌、唱得好而闻名。一次,半夜一点多他在梦中听到一段非常漂亮的演唱,立马醒来爬到钢琴旁边弹边回忆梦中的声音。由于大家住的是集体宿舍,他把全楼人都吵醒了,一直折腾到早上5、6点钟才睡下。等早上10点多起床,团里的人一边开玩笑“骂”他半夜折腾,一边钦佩地说:“晁浩建,这是我们听过你唱的最好的声音!等再次琢磨这个声音,他却怎么也唱不出来那种感觉。进团一段时间之后,他陷入了低谷期,不仅高音很难唱上去,还出现了喉音,一到演出就觉得痛苦无比。经历这次“梦中寻声”的事情之后,他下决心为自己找一个老师,正式学习一番,再次找寻那个美好的声音。为此,他投奔到当时新疆艺术学校齐宏恩老师的门下,开启了正统的声乐学习。这期间,他从齐老师学习到了正确的声音概念及发声方法。

  在跟随齐老师学习5年后,1980年晁浩建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师从名师谢绍曾教授学习。晁浩建坦言,谢老师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自己日后为人师能够恰如其分地“因材施教”影响很大。1982年,上海音乐学院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库尔特-艾德勒合作排演歌剧《浮士德》,经过“海选”,晁浩建获得饰演浮士德的B组角色。指挥和声乐专家在听完A组演唱之后,突然问了一句:“是否还有备选演员?”校方立即让人通知晁浩建赶过来试唱。正在宿舍里睡午觉的他被赶回来通知的同学叫醒之后,连“开嗓”时间都没有,直接从床上爬起来奔到了学校的小音乐厅。一番演唱之后,指挥和专家拍板“就是他了!”因为这是外国专家首次到国内来排演歌剧,国内声乐圈的人几乎都过来看排练,台下乌泱泱的人群与正式演出不相上下。排练过程中,乐队在结尾处老是出错,一般情况下指挥会单独排练乐队,而当天库尔特-艾德勒一直坚持演员乐队一同进行,结果一连排了9遍,晁浩建就唱了9遍的“High C”,而且声声清亮,没有一次唱破。大家都惊呼“奇迹”。同学们开玩笑说:”指挥就是喜欢你的高音,想听你唱,所以一直让你跟着乐队排。高难度的“9HighC”也瞬间令晁浩建在声乐圈里声名远播。

    异国之路:歌唱与创业的艰难之旅

    1989年,晁浩建踏上了赴阿根廷的学习兼打拼之旅。出国前,他一心想着学音乐为主,创业为辅。结果到了阿根廷才发现,生活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都勉强,更无法继续音乐学习。迫于生活的压力,他只能调转目标,先创业,再学习。即便生活辛劳,他还是想尽办法不让自己的嗓子变得生疏,每天晚上9点忙完店里的事情,他会开1个小时的车,到举办音乐会的地方,想办法找机会唱一唱。一连6年,他都维持着这种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点睡觉的状态。

    凭着努力,晁浩建在1990年7月考入阿根廷科隆歌剧院艺术中心。阿根廷著名女高音霍夫曼女士在听过晁浩建的演唱后,惊诧问他是不是在意大利学习过,一听说他只是在中国学的,老太太更为惊讶,为此她特别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学生,然而每小时50美金的费用对于晁浩建而言实在太高了。他感慨地说,在当时,50美金是一个阿根廷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他只能婉言谢绝了老师的好意。霍夫曼女士心疼他是可造之材,一直降低学费,从50到40,再到25,最后晁浩建还是只能付给老师每小时10美金的学费,他诚恳地和老师说:“学费就当我先欠着您的,等演出有了费用,一定第一时间还给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遇到霍夫曼女士举办生日宴会,她邀请了许多当地歌剧院的艺术家参加,还特意给晁浩建打电话,希望他能前来让大家一睹她这位中国学生的风采。当晚,晁浩建的“亮嗓”惊呆了在座的艺术家们,纷纷向霍夫曼女士打听他的来历。很快,晁浩建接到了一位犹太富商的盛典邀请,请他在家族宴会上演唱,结果他一口气唱下来16首歌,最后还加唱了5首。这次演出给他带来了1000美元的报酬,他赶紧给老师霍夫曼女士付了500元补齐“迟交”的学费。“第一次感慨钱这么管用。”晁浩建说起这段往事,不由笑了起来。霍夫曼女士还为晁浩建介绍了好几部歌剧的演出,都因为他忙于生活而没有成段背谱时间而无法达成。这成了他在阿根廷最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遗憾,他坚持在音乐会上继续演出,还在各种电视台演出的机会介绍中国的民歌,让阿根廷人民更多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音乐。

    “一筐鸡蛋”的师徒情

  青年男高音王宏伟的一曲《西部放歌》红遍全国之后,很多家媒体访问都写到了他与老师晁浩建之间“一筐鸡蛋”的师徒情。晁浩建自己却认为,自己只是尽一位老师的本分而已。当年,晁浩建在新疆某地群艺馆组织的一场比赛中担任评委,遇到了年仅18岁的王宏伟,小伙子一开口,对于男高音音色有着敏锐触觉的晁浩建心中一动,比赛完后马上找到自己的学生、群艺馆馆长打听这个小伙子是谁。“是我主动‘看上’宏伟,请求他当我的学生,因为他的音色太好了,我舍不得错过这样一个好学生。”现在的晁浩建非常欣慰当时自己的这个决定。他说,王宏伟对跟着自己学习非常感恩,坚持每个月交上20块钱的学费。在一次闲聊之中,晁浩建了解到王宏伟家里父亲早逝,只能靠在农场工作的母亲每个月18块钱的工资养活自己孩子,他立即告诉王宏伟不要再交学费,自己愿意免费交他。拗不过晁浩建好意的王宏伟,就在每次回家的时候给老师捎上一筐母亲每天存下的鸡蛋。晁浩建现在说起来还是很感动:“宏伟每次回家,来回都得坐两天的车,那时新疆的路又都是‘搓板路’,这孩子就这样颠簸着给我带鸡蛋,多不容易。”看似简单的一筐鸡蛋,却凝聚了师徒两人多年难得的情份。

  在当兵20年的时间里,每个月接近100场的基层演出给晁浩建打下了坚实的舞台基础。他说,自己性格偏于温和平淡,这对于演歌剧其实是一个弱项,而正是在部队积攒的这些舞台实践经验帮了自己大忙,既能克服了紧张感,又能收获了演出需要即兴爆发的情绪调动方法。为此,无论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这些年的课程,还是一对一的个人教学,他都坚持注重实践、“教学相长”的声乐教学方法。他最近几年教授的学生郝亮亮,娴熟的技术,声音也很出彩,但早几年听他的演唱还是会有一种“嫩”的感觉。直到郝亮亮进入全总文工团后,每年参与演出上百场,现在再听就感觉成熟多了。晁浩建十分坚持说:“教室舞台一定要连在一起。而且要是‘走出去’的舞台,光是关在琴房里练,或只是学校的小舞台,很多是好材料的学生就会错过磨练他们最好的时间段,最后就无法拔尖儿出来了。”这么多年,他坚持为学生们搭建演出平台,每次大师班都与音乐会相连接,让学生们现学现演。目前,由他和学生组成的“激情High C之夜”系列音乐会,更是逐渐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绝佳平台。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坚持下,他的门下走出了王宏伟、杨阳、张博、郝亮亮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声乐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的青年歌唱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