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不要弹负能量的曲子?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陆倍文 2015-04-12 08:10:00
前几日与几位音乐家及资深钢琴教师讨论为学生选曲的问题,当我们翻到一些较为现代的作品,比如勋伯格、施托克豪森等人的作品,并在钢琴上试奏之后,引起了教师之间的争执。
有人觉得这些作品听起来显得扭曲、阴暗、支离破碎,不适合给孩子弹,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更可能阻碍孩子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我却不能同意。这得先从喜羊羊说起。
作为一名80后,我儿时看过无数经典动画,比如《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等,可现在的孩子从小到大只能看“喜羊羊”(现在据说有了一个《熊出没》,但基本一丘之貉)。“废黜百家,独尊喜羊羊”这个举措,除了支持国产动画之外,更重要的是将那些国外引进的、未经审核的、充满负能量的动画剔除出去,使咱们祖国的花朵免受毒害。什么?你说变形金刚、圣斗士、北斗神拳有负能量,怎么可能?且听我给你一一道来。且先不说变形金刚的暴力、虚空,圣斗士的残酷、血腥,就连《机器猫》里都有大熊偷看静香洗澡的低俗猥琐场景。《北斗神拳》更属于十八禁,整个剧作弥漫着末日气息,主角动辄杀人如麻,且横尸遍野。南斗水鸟拳撕毁女主上衣的画面太美了我不敢看,当年此集一出,第二天全班男生课间都在纷纷谈论,各个都神情摇曳,对我们的童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后来这个世界就清静了,喜羊羊取而代之,孩子们的童年立马变得无比健康向上。唠叨到这里,我忽然想到,我们敬爱的老一代学院派教育家们可谓学富五车,怎么会不知道勋伯格、施托克豪森等现代作曲家呢?那为何咱们以往的教材却鲜有现代作品入选呢?我看是他们多半抱着相似的“为你好”的看法,将那些他们认为不良的负能量作品都过滤了吧!问题是无菌室里培养出的人儿一旦走出去,真的能经得起所谓的“肮脏现实”的考验与摧残吗?
我认为在音乐教育中,为了建立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观(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除了正能量的音乐之外,负能量的音乐也是必不可缺的。如果两者不放在一起比对,怎么能体会得到正能量的美好?此外负能量的音乐作品有时候也是我们疗伤的利器。曾经有位热爱贝多芬的朋友跟我说,贝多芬奏鸣曲Op.111的第一乐章是他的保留曲目,每次考试不及格他就会去弹,弹完以后居然就立马能从郁闷的情绪中走出来。此法我虽然不赞同,但用来疗伤总不是坏事。
谈到负能量音乐,二十世纪音乐(也称现当代音乐)便是负能量的集中体现。二十世纪初,古典主义的传统已经发展到了末路,过分的精致变成了奢靡,过分的深刻变成了惺惺作态,过分的宏大叙事变成了累赘,因此走在前沿的作曲家们开始纷纷另谋出路。当斯特拉文斯基与巴托克把一种邪恶的、粗鲁的音乐带到世间时,音乐界一下子炸开了锅。于是音乐的“反叛之旅”就此开启,指挥家西蒙-拉特称之为“远离家园”。二十世纪的音乐的主旨是反叛,远不仅是表面上的“逆耳”,其实质是对传统的调性音乐的反叛,其根源却是人类的精神与现代性之间抗争。斯特拉文斯基的原始,巴托克的邪恶,勋伯格的扭曲,到普罗科菲耶夫的嘲讽等,可以说,传统的音乐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细腻地、深刻地描绘过人类的负面情感,这种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音乐语汇,一种反叛的音乐语汇。如果说传统音乐是天堂的音乐的话,那么二十世纪音乐就是地狱的音乐,小调的忧伤顶多是天使的眼泪,而二十世纪音乐却能让你听到魔鬼的嘶吼。
只要天堂不要地狱?你错了,动画片《超级大坏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世界上,好人与坏人并存,互相制约也互相成全,若有一天坏人都没了,好人也会很寂寞。正能量与负能量也是如此。若是没接触过负能量,便也难以体会到正能量的可贵。记得儿时,父母曾对我说,我小时候有段时间不肯吃东西,他们便取古法喂了我黄莲一颗,于是我马上就开始吃东西了,还大吃特吃,吃成了胖子,这也是这个道理:恐惧与希望共生,天堂与地狱并存。
我遇到过太多国内的学院派,对于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是本能地排斥,并不是听了以后觉得不喜欢,而是根本没听就不喜欢,这大概也和从小接触的音乐风格太单一有关系。跟他们说太单一他们还不服,说我曲目范围很广啊,从莫扎特到拉赫玛尼诺夫都会弹。但其实这些音乐从大处来看真的都是相似的,都逃不出老巴赫确定的大小调体系。过个一两百年,兴许就被归为一类音乐了,就像我们现在听文艺复兴音乐一样,什么帕勒斯特里那、马肖、若斯坎,在我听起来都差不多。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便是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趣味。那么何为“良好的审美趣味”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同时代、地域,对于和谐的认识都不一样,欧洲中世纪的时候认为只有同度、五度以及四度是和谐的,而后来,曾经不那么“和谐”的三度却成了和弦的构成基础。早期歌剧中,会用减七和弦来代表地狱,而到了贝多芬手里,减七和弦却成了屡试不爽的万精油。我认为音乐中的和谐与不和谐的不应该作为僵硬的概念,硬生生地抛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之后,引导他们自己来判断,建立真正发自内心的,属于自己的审美趣味。培养艺术的个性,个性的艺术,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选曲偏颇是我们传统的钢琴教材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通篇都是和谐的,正能量的音乐,完全是一言堂。尤其是像车尔尼作品599这类不动脑筋的练习曲集(所谓不动脑筋就是指作曲家写这类作品的时候是不动脑筋的,就那几条和声链接,然后往上添一些老掉牙的织体就ok了),练来练去都是相似的音乐。
我不是鼓励老师们不加选择地将所有曲目一股脑地抛给学生,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在这其中,应该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开放,少一些狭隘,多一些不拘一格,少一些固执己见。为孩子多打开一扇门,也许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属于他们的新世界。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