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 西贝柳斯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周凡夫 2015-03-21 09:56:00
对芬兰作曲家奥斯莫-万斯卡(Osmo Vanska)而言,3月14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的西贝柳斯诞生150周年专场音乐会,只是他音乐生涯中众多成功的西贝柳斯演出中的一场;对广州交响乐团而言,那却是难得的一次,奏出了西贝柳斯的形貌和神韵,能让爱乐者在细览北欧大自然景观之余,还能深入去感受芬兰这个苦难国家的民族气息。
懂行的乐迷都会知道,指挥更重要的功力在于排练,这次有幸看到万斯卡与“广交”的走台情况,发现他对当晚选奏的五首作品,不仅滚瓜烂熟,对每一个声部的细节要求,更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对木管、铜管更作出很精准的指导(他本身是位至今仍活跃的单簧管演奏家),各方总是要求他演出西贝柳斯确有道理。
当晚音乐会开始,《卡雷利亚》组曲第一曲《间奏曲》的微弱定音鼓声,结合着弦乐的颤音和圆号奏出的进行曲风主题,散发着浓烈且独特的北欧乡土色彩,将全场的气氛凝聚起来;当曲势推上豪迈高昂的高潮,又瞬间回落,这种情绪上的大幅度起落,使听众听得眉飞色舞,深深着迷。
万斯卡这种突出细节的处理,更让乐团中多位乐手在好几段独奏片段中大出风头,如英国管在《卡雷利亚》组曲第二曲《叙事曲》中,独奏出感情饱满的悠长乐韵,在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开始奏出单调的引子主题,在《图内拉的天鹅》的大鼓声中奏出绵延不绝的优雅旋律;双簧管在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第二主题接奏“最后一棒”,咏唱出动人的歌唱性;铜管乐组在《芬兰颂》中有“主角”式威力,定音鼓更如百变魔术师,在不同的乐曲中奏出力度上、色彩上大幅度变化的各种效果。
万斯卡重视细节上的处理,亦见于曲目的编排上。上半场在两首让人兴奋和富有强烈色彩变化的《卡雷利亚》组曲和《芬兰颂》之间,是带着怆茫伤感的《悲伤》圆舞曲,和他索性放下指挥棒,直接以双手来带动乐队演奏的《图内拉的天鹅》,在整个上半场一气呵成的演奏下,也就突出了各曲鲜明对照的效果,上半场亦仿如是一首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一样。
上半场的“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很容易讨好观众,下半场的《第一交响曲》,便不及他的“第二”和“第五”那样为人熟悉,在万斯卡棒下的“第一”四个乐章,用了三十五分钟奏完,速度上略快,但却突出不少细节色彩,不仅雕琢出西贝柳斯的形貌,更活现了他的神采,大大改变人们对“第一”的观感,以至于没有返场曲目都让我觉得并不遗憾——“第一”那幅富饶美丽的北欧人文景观,能完整地铭刻在记忆中,是何等美好的事啊!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