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2015古典乐坛新常态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李瑾   2015-01-25 10:33:00   作者:李瑾

    走过2014年的古典乐坛,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萧条之后,痛定思痛开始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出路。从去年欧美院团和相关剧院的一些举措中可以看出,2015年的古典乐坛可能出现一些新气象。

    瘦身、户外歌剧受追捧

  自去年欧美歌剧院的龙头老大——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现债务危机以来,许多机构纷纷出台歌剧拯救计划,其中包括歌剧进校园,降低票价等。庞大的歌剧制作成本也让欧美歌剧院开始意识到,“瘦身”歌剧为大幅降低歌剧制作成本带来的好处。

  2014年年底,美国华盛顿国家歌剧院推出了第三期“美国歌剧倡议”计划,邀请入围的本土剧作家和作曲家委约创作短歌剧,旨在发掘青年人才、讲述当代故事。这些歌剧因为选用现代题材且短小精悍,吸引了不少年轻的观众。同样,“瘦身歌剧”不仅让年轻的作曲家们得以在歌剧创作领域一展身手,还能节约成本,缩短歌剧创作周期,为歌剧创作领域输送新血液。

  除了新创的短歌剧,将经典歌剧进行“瘦身”——音乐会版歌剧,也成为很多歌剧院进行歌剧普及的常见措施。包括日本、中国等亚洲歌剧院,也都纷纷推出瘦身版音乐会歌剧。这也将成为未来歌剧界的一个新常态。

  让歌剧走出剧院,是近两年最热的话题。奥地利布雷根茨的湖上歌剧,在全球之所以颇有知名度,是因为它是一个在诺伊西德勒湖上搭建的巨大舞台,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轻歌剧节如今已经成为布雷根茨最醒目的标志。这一创意飘洋过海,在澳大利亚的悉尼港落户,并在2013年至2014年,吸引了超过4万听众前来观摩歌剧,创下票房总额5170万澳元的票房佳绩。

  澳大利亚昆士兰歌剧院也打算在2015年打造户外歌剧——在牧场、夜总会和废旧的工作坊等非传统演出场所演出歌剧,以吸引更多歌剧观众。为了给观众扫盲,剧院甚至制作了一本《歌剧新手指南》手册,详细介绍了歌剧基本知识,并附有常见术语表和观演小贴士等。这种户外歌剧,一反传统的歌剧运作形式,而且票价也相对低廉。

    美国的科罗拉多歌剧院也从去年开始了一项名为“Inside OC”的计划。这也是一项将歌剧带出剧院、走进餐厅、走进大众的普及计划。科罗拉多歌剧院的这项计划包括2014年11月18日在纽约著名的四季酒店的The Edge Bar餐厅上演的《蝴蝶夫人》和今年5月5日继续打造《魔笛》。

    高科技、手机应用进乐团

    如今,手机成为当下人们交流、娱乐以及获取资讯的最直接的手段。欧美院团从去年就开始将各自的手机应用软件放到苹果App Store上供乐迷们使用。人们只需在手机上打开这些应用就能实时听到柏林爱乐乐团的数字音乐厅、费城交响乐团以及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会。

  悉尼交响乐团去年还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让各声部首席在互联网上以大师课的形式慷慨分享自己的音乐之道。去年年底,乐团计划在其YouTube视频网站专区每周推出一节在线大师课。此外,悉尼交响乐团还推出了面向乡村地区的“连线演奏家”教育项目,为边缘和农村地区的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在线教育资源。

    除了手机应用,为了加强更加立体的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乐团将声、光、影像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厅。比如,去年纽约爱乐乐团的“摩登时代”专场,让人们重温上世纪卓别林电影时代的美好时光。一些专用乐谱软件应用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synsore,icscores等乐谱软件开始进入人们日程消费的应用软件名单。在这些应用中,人们不但可以找到钢琴、小提琴这样的独奏乐谱,甚至电子版的乐队总谱也开始出现在应用中。乐谱电子化也催生了乐团乐谱无纸化的进程。去年布鲁塞尔的乐团无纸化专场音乐会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电子高科技将越发深入地进入古典音乐行业中。

    跨界混血了古典

    2014年,英国电台司令乐队键盘手强尼-格林伍德参加了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的古典音乐会。同年,创立于1880年的吉尔德豪音乐与戏剧学院宣布招收了历史上第一个饶舌歌手。尽管古典音乐一直纠结于其“洁身自好”的形象,但是无论是饶舌音乐还是街舞,对青年人来讲都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与其让年轻观众对斯特拉文斯基和贝多芬宏大又厚重的作品望而却步,还不如让年轻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故事。因此,“混血”古典开始出现在舞蹈、音乐和戏剧的领域。

    人们已经对摇滚和交响乐团合作的实例不再感到惊奇,同样,流行文化也正在向古典音乐领域实战着自己的影响力。比如,英国地下电台Boiler Room从去年起,就与伦敦当代管弦乐团合作播放古典演出系列。英国的电子音乐组合“清洁海盗”也在2014年的“Rather Be”以其古典与现代完美交融的风格,一跃成为全英冠军单曲。嘻哈制作人D.Brooks Exclusive也以跨界风格施展其古典影响力,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同台竞技。如今的古典音乐不再裹足不前,今后也会更加开放。

    音乐会现场更随意

    曾经是教堂和宫廷宠儿的现场音乐会,对音乐会的礼仪颇为讲究:舞台上演奏家要身着礼服,台下观众也要正装出席,否则会被请出场外。

  近几年,随着户外音乐会、休闲类音乐会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喜欢放松且随意地聆听音乐会。晚期浪漫派指挥家们定下来的规矩——乐章之间禁止鼓掌,到如今已经逐渐被打破。甚至连一些严肃的音乐家也呼吁:观众享有在音乐会上随时表达情感的权利——允许在乐章间鼓掌。如此一来,乐章间鼓掌业已成为很多音乐厅见怪不怪的常态。

  除了观众鼓掌的规矩被“解禁”,舞台上的演奏家也开始试图为自己正襟危坐的大礼服“解绑”,随后便有了身着牛仔装演出的形式。前两年英国就有交响乐团郑重其事地来了一场“牛仔装”专场古典音乐会。

    接下来,更多的“特许”被引进到音乐会现场中:如允许观众携带使用静音模式的手机进入音乐会现场。有些音乐厅甚至允许观众现场拍摄演出照片在微博上发送照片。既然观众购买了音乐会门票,他们也由此享有了记录和分享音乐会的权利。人们甚至还可以将饮料带入演出现场。当然,这些“解绑”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以不影响现场演奏和相邻观众欣赏音乐会为前提。

    艺术家、观众更多互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演出机构和院团已经意识到,若再不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跟观众近距离接触,古典音乐家将更加曲高和寡。

  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大牌歌剧院走进新学校、走进社区已经成为常态,名团和歌剧院也在每年的乐季中加大了家庭音乐会的比重和与观众互动的环节。

  像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以及悉尼歌剧院都有邀请青少年学生,参加歌剧院歌剧排演的群众演员或者合唱团。孩子们在参与歌剧排演的过程中,不仅得以了解歌剧制作和演出的流程,还跟演员艺术家们有了近距离的沟通和了解。

  独奏艺术家们也不单只出现在演出的舞台上,许多艺术家会在演出前后或演出中同观众交流,向观众致意、为观众介绍曲目或者为观众签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频繁地通过举办更多的大师班、工作坊等活动,向观众们分享他们的艺术经验。

  接地气,无疑已经成为当下各演出机构和院团艺术家们眼下需要落实的工作重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