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经验看:中国歌剧走出去需创新传播方式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 琤 2014-12-21 09:15:00
“在国外传播的众多中国艺术出版资料中,我们有时很难发现中国歌剧的身影。”在首届中国歌剧节论坛上,新加坡万家欢歌剧团创团董事蔡曙鹏指出了中国歌剧在对外传播中的不足。
他认为,自1949年以来,中国歌剧剧目创作数量之多、培养专业人才之众,在东南亚歌剧圈名列前茅。然而中国歌剧走出去,尚缺主动传播的意识。为此,他结合新加坡艺术传播的经验,为中国歌剧走出去支招。
主动出版,输出歌剧资料
中国歌剧中的许多剧目常被其他国家的歌剧团学习并演出,比如加拿大舞蹈团曾演过《扎头绳》片段,新加坡芭蕾舞团演过《白毛女》片段,日本松下芭蕾舞团也在不断地演出《白毛女》。“一部剧目能够得以流传,让其他国家的艺术团体来演出,也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但前提是,要有完整的资料供别国同行学习。”蔡曙鹏说。
2009年,总政歌剧团的歌剧《太阳雪》到福建厦门演出时,新加坡的歌剧迷们专程组团到厦门观看了这场演出。对于鲜有机会接触中国歌剧的新加坡乐迷来说,《太阳雪》的四重唱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认为中国歌剧对舞台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当这些歌剧迷们回国后希望从市面上找到中国歌剧资料并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们时,却未能在新加坡商场里发现中国歌剧的身影。
“比照中国戏曲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的传播经验,从上世纪30年代的黑胶唱片到后来的卡带、CD、DVD等,戏曲已经对东南亚的华人及艺术工作者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除了现在在网络上能够看到中国新创作的歌剧信息,在市面上仍然看不到、听不到中国歌剧的有关资料。在演出团体不能经常走出去的情况下,中国歌剧应该如何传播呢?”蔡曙鹏建议说,“希望中国院团能够多制作一些光碟进行传播。同时,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制作、播放一些歌剧节目供海外观众观赏。”
主动普及,从孩子抓起
一直以来,中国歌剧创作的数量很多,但针对孩子的歌剧普及教育工作却做得很少。歌剧如何才能走进校园?
“这需要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地沟通与合作。”据蔡曙鹏介绍,在新加坡的校园里,经常会有戏曲、舞蹈、歌剧、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这是因为新加坡教育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有相当大的数额是用来同该国文化部合作的。这样一来,就保证了中小学生能够接触到歌剧艺术。
在东盟国家,舞台上的所有剧目是可以被当做教材供中小学艺术教育使用的。蔡曙鹏说,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东盟国家就开始制作和介绍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舞蹈资料,并送进各个国家的校园里。学生通过影像等方式来学习艺术,最终新加坡的孩子能够知道印尼的舞蹈,马来西亚的孩子也可以了解新加坡的歌剧样式。“把中国歌剧的精彩片段转换为教材,推荐给其他国家的学生学习,对于中国歌剧在海外的传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蔡曙鹏说。
此外,还需要注重对儿童歌剧的创作。他呼吁中国歌剧的词曲作家们,多写一些适合儿童观赏、演出的儿童歌剧,比如改编神话故事《神笔马良》等,让孩子从小就能接受歌剧的普及教育。
主动规划,安排歌剧演出
每年新加坡的歌剧迷都会提早订票,组团赴国外观看经典歌剧的演出。“因为在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国家,提前一年就可以看到剧院的演出计划。”蔡曙鹏说,“而我们目前还不知道明年中国将会有哪些歌剧上演,在哪里演,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买票。歌剧演出,还需要专门研究如何规范演出计划表。”
“改变中国目前的演出规划,与国外的剧院模式接轨,中国的歌剧院将不仅能够吸引海外华人回国观看演出,甚至也会让欧美歌剧迷有兴趣提前安排自己的行程来中国。”蔡曙鹏表示,“中国的歌剧团应当更加主动一些,学习其他艺术走出去的方式,比如选派有实力的演员与国外院团合作演出、到国外教学,通过把歌剧改编为钢琴版、校园版等室内歌剧的精简版本出国演出等,更加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国歌剧。”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