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让南洋风刮起来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孟绮   2014-12-18 15:53:00   作者:孟绮

    原创作品对于一个乐团来说可谓至关重要,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决定乐团的曲库容量,甚至影响到乐团的风格定位。如何打造、积累乐团的原创作品?新加坡华乐团采用举办华乐作曲大赛的形式,连续举办两届后收到高于预期的效果。于是,新加坡华乐团将在2015年第三次举办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

    从南洋画派到南洋乐派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上任之初,乐团的作品比较陈旧。叶聪上任后的第一场音乐会就选择了何训田、谭盾、周龙等作曲家的作品。很显然,叶聪要从作品上着手“治团”。

  如何从作品上着手?“一定要有本地风格的作品”,在叶聪看来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上任新加坡华乐团后,叶聪参加了当地的一次画展,他从中得到启示:既然有南洋画派,为什么不能有南洋乐派?“如何形成南洋乐派,就需要新加坡华乐团站出来,进行组织委约。”于是,2002年,叶聪委约当地作曲家罗伟伦创作了《王子与狮》,他称这次尝试是“投石问路”。2006年,新加坡华乐团举办了首届国际作曲比赛,章程中明确规定必须有南洋风格的作品。这次尝试叶聪称之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比赛不仅促使作曲家开始动笔创作,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新加坡华乐团。

  2006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第二名江赐良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因为新加坡华乐团定下的主题就是属于我们南洋人的南洋音乐。我生在南洋,对于南洋这个主题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但是作为华乐的创作,对我来说还需要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够进行作曲。我看过许多关于‘南洋’的资料,思考过很多华人在南洋的情况。最终我选择了南洋水果作为我写作的一个题目。”

  江赐良还提醒参赛选手:“很多作曲家在思考或创作南洋风曲子的时候都容易害怕或陷入一个死角:总觉得要写南洋风,就要体现很多马来风格或者加入很多伽美兰(印度尼西亚)等的乐器。我个人觉得南洋风可以从体裁和创作风格两个方面来体现,而不是纯粹从乐器、音律、旋律上来呈献南洋。一个完美的南洋曲子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这些技术层次中,而应该从整体文化上、曲子的结构上来体现南洋特色。”江赐良建议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写。多听,是要多听华乐。多看,是要多看华乐团的音乐会,熟读总谱。因为很多华乐的曲子在谱面上的体现和演出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多想,是指华乐的创作具有相当高的文化要求,要懂得中华文化的欣赏习惯,区域性的各种特点等。写作需要通过练习和与演奏家的交流回馈才能进步。因此只能通过多写来争取进步的空间。

  有了第一届的尝试,叶聪并没有尽快着手第二届,而是整整等了五年。“要想找寻好作品,急不得。”叶聪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这个比赛更加完善,影响力更大。

    2011年,第二届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开赛。时隔五年之后,比赛除了有南洋地区的作曲家的广泛参与外,中国作曲家和西方作曲家也都积极投稿。第二届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比赛还得到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关注,他个人出资75万新元(折合约350万人民币)支持这项赛事。叶聪告诉记者:“两届比赛下来,新加坡华乐团不仅积累了一批南洋风格的作品,更是建立了一支作曲家队伍。新加坡华乐团每次出国巡演,一定会带上其中优秀的南洋作品。”叶聪评价第二届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比赛可谓“海阔天空”。

    从海阔天空到展翅高飞

    2015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的报名截止日期是2015年3月31日。参赛资格不分年龄与国籍。创作作品风格不拘,包括现代、古典、浪漫等,但必须考虑到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与文化风格,融入“南洋音乐素材”或“南洋人文元素”。大赛评委会主席,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作曲比赛提高国际音乐界对南洋地区音乐与新加坡华乐作品的认识。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南洋音乐素材指具有东南亚地区特色的主题、结构、节奏及调式特征等音乐素材。这也包括来自中国南部地区如福建、潮州、广东、客家、海南的音乐,南洋人文元素包括南洋地区的文化、地理或历史题材或逸事奇闻。”

  大赛的首奖得主将可获得1.5万新元(折合约7万人民币)的奖金。大赛还特别设立新加坡作曲家奖及新加坡青年作曲家奖两大奖项,保留给新加坡公民角逐。得奖者除了获得丰厚的奖金外,他们的作品也将在2015年11月21日举办的《颁奖礼及得奖作品音乐会》上由新加坡华乐团世界首演。

  2006年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新加坡作曲家奖得主王辰威告诉记者:“要写好华乐曲,需要透彻了解华乐器。华乐配器法比西乐复杂很多,每个乐器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多样化的传统演奏技巧,也有各自的局限。华乐器的性能也跟相似的西乐器有差异,比如:小提琴越到高音穿透力越强,二胡反而越到高音区越弱;西洋笛几乎所有音上都能做大二度和小二度颤音,而竹笛有些音上只能颤大二度,有些音上只能颤小二度。这些不是看一看乐器音域列表或读一读书就能了解的,所以作曲者们应多多跟演奏者交流。”王辰威坦言,参加作曲大赛让他有机会与更多作曲家分享自己的音乐,也让他观摩了其他作曲家如何诠释南洋音乐。2006年获奖后,王辰威更密切地与新加坡华乐团合作,也在新加坡音乐界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叶聪表示:“前两届作曲比赛的获奖作品除了被新加坡华乐团演奏外,也被其他华乐团演奏,还被改编成中小学版本,供新加坡中小学校的华乐团演出。得奖者也被邀请委约创作或改编作品。2006年的作曲大赛创作大奖首奖得主埃里克?沃森就为新加坡华乐团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比赛可以说只是故事的开始,得奖作品不但有机会被录制成光盘,获奖者还有机会参与新加坡华乐团的音乐采风。”

  叶聪希望新一届新加坡国际华乐作曲大赛可以是“展翅高飞”的一届赛事,作品可以突破前两届,提升“南洋风”的国际认知度。他期望参赛者能够真正理解“南洋风”的含义,消化后再创作,突破简单模仿的水准,一切从效果出发,其中既包括华乐团的音响效果,也包括观众欣赏效果。“之所以会有这些忠告,是因为此前很多作品的想法很好,但是乐团试奏后却效果不佳。”叶聪表示,新作品在乐队试奏后,也会征求乐队意见。

  本届大赛的评委会阵容强大,评委会主席由叶聪担任。初选评委会成员包括高平、John Sharpley和刘斌。决赛评委会成员包括陈怡、钟耀光、何志光、松下功、许舒亚和余家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