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国”钢琴新作匮乏
来源:中国音乐评论网 编辑:乐音 2014-03-23 10:23:00
中国拥有百万琴童、在各类国际钢琴大赛中“中国选手是最好的”成为不争的事实……所有这些无不证明中国是一个“钢琴大国”,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一些青年钢琴家现在弹奏的中国钢琴曲却都是四五十年前的作品:青年钢琴家郎朗新近推出主打中国作品的钢琴专辑《黄河之子》,其中《翻身的日子》、《黄河协奏曲》等都诞生于几十年前;而另一位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前不久在上海大剧院演出时加演的中国曲目原名《社员都是向阳花》,也是新中国初期的钢琴作品。与其他音乐种类的创作相比,我国在钢琴作品创作上的失衡十分明显,新作品严重匮乏,活跃在舞台上的名作大多写于50年前甚至更早。
他们“徘徊”在50年前
李云迪最近在上海演奏完《社员都是向阳花》,现场火爆异常,掌声雷动,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听到身旁的一位观众向一位外国友人解说道:“MaoZeDongidea(毛泽东思想)。”
两位青年钢琴家力推中国作品且能引发观众如此热情,让人钦佩。但与此同时,作为“新新人类”的他们似乎也只能“徘徊”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拿什么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拿什么来供给现代的青年钢琴家?“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还停留在50年前!”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痛心疾首。一部分作曲家为了赚钱写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广告音乐去了;一部分作曲家为扬名立万写大部头的大歌剧、另类实验作品去了;还有一部分又不图钱又不图名的学院派作曲家写就了好端端的作品却无人问津,没有舞台,作品不见天日。“请一整套乐队来演是需要不少钱的。”上海音协副主席余震无奈地分析道,新作品发表与出版面临着资金风险,没人敢轻举妄动,尤其是对于还没什么名气的学院派创作者的作品,只好让它停留在乐谱上。
钢琴需要时代的声音
为改变上述状况,鼓励更多作曲家投身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上海音协在去年底面向全国发起了2007中国钢琴新作品(中小型)征集评选活动。作曲家出身的陆在易告诉记者,上海音协操作此事完全出于责任感,中国需要有这个时代的声音。
与此同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担忧。中国一些著名作曲家在国际音乐界身价不菲,每分钟数千美元的委约费造成这些作曲家非高额委约不写、商业效益第一、大部头长作品至上。与这些“大家”的“大生产”运动不同,一些没什么名气又拿不到委约的“小家”转投每30秒5000元的广告片音乐创作,追求小作坊、高产出。“但是,我们是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委约的。”陆在易说,正因为中小型钢琴作品“不沾名”、“难得利”的两难情况,才致使该项创作历来匮乏。
但社会上终究还有不少有识之士。为了帮助上海音协的钢琴新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各地音乐院校、音协甚至海外华人音乐家都参与这一活动。据余震介绍,今年4月中旬,我国当前作曲界、钢琴界享誉盛名的吴祖强、杨立青、但昭义、叶小纲、高为杰等8位专家将组成阵容强大评审团,迎接新面孔新音乐,他们将对所有征集到的作品进行审听评选,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给他们一个舞台。”陆在易说。5月9日,在以“力推新人新作”为主旨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上海音协将在上海音乐厅推出这台全部由获奖佳作组成的新作品首演音乐会,届时,所有获奖作品将由多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海归钢琴演奏家作现场演奏。 (安 靖)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