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谁还记得词作者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4-03-09 14:14:00

    每当提起某首歌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唱这首歌的演员,因为是他(她)给歌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得以广泛地传播传唱。一首好歌让一个演员一夜走红是常有的事,鲜花与掌声都献给了演员,词曲作者却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歌词创作,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雕虫小技”,可真正能把虫雕好的能有几人?能雕大象的未必就能雕好小虫。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首好歌其影响力未必就比一部长篇小说或一部电影、电视剧小。当年,央视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让多少人在大年除夕夜顿时找回了那份疏远、淡漠已久的至爱亲情。是那朴素动人的歌词,骤然推开了人们的心扉,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思。第二天一早,大街小巷到处飘荡着这充满亲情的歌声,给当年的春节增添了些许人情味,这恐怕是一些“大技”很难收到的艺术效果。

  演员在台上,词曲作者在幕后或台下。所以歌儿唱得好听,观众只记得演员,不记得词曲作者,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观众可以不记得,可歌唱演员是一定要记住的。举个俗一点的例子,一首歌若取得了成功,那么词作者应该是爹,曲作者应该是妈,演唱者该是容貌出众的孩子。当别人夸赞时,是不是应该主动说:这都是爹妈给的。这样做其实并不掉价,可能还会让人更高看一眼。但一些歌唱演员恰恰相反,生怕人家说她(他)是运气好,遇上了好作品。歌曲演唱成功后,词曲作者一字不提,那股劲,很有点得鱼忘筌的样子。

  经典歌曲反复传唱,歌手、歌唱家名气越来越大,而词作者却无人问津,报酬依旧是当初那几十元甚至几元钱的稿费。版权维权,任重道远,遥遥无期,引来好多词作家发了狠,把新作品一次性高价卖给歌手,起码换个心理平衡。这样一来,作品成了商品,也就很难出精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几年原创的好歌越来越少,尽管媒体这个大赛那个大赛不断举办,晚会一个接一个不断推出,可在群众中能引起共鸣、广为传唱的歌曲着实不多,究竟是何原因,是否与词作者的创作热情有关?都应引起一些思考。 (尚书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