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高格独标 浑然天成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4-03-05 16:35:00

  ——评“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歌曲之《走向复兴》

  主旋律歌曲创作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主旋律歌曲作为人民的精神食粮,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深深的表达了党、人民、国家之间深厚而真诚的感情,在弘扬我们的光荣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向建党90周年隆重献礼,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推出风格多样、时代感强、易于传唱的优秀新歌,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由印青作曲李维福作词的《走向复兴》脱颖而出,成为唱响中国的又一时代力作。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旋律歌曲创作,每个时代都会有一首广泛传唱的经典主旋律歌曲代表作。从《东方红》到《春天的故事》,从《走进新时代》到《走向复兴》,每一首歌曲都准确的体现了我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思想和发展方向。每一首歌都由衷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世界各种文化和思潮不断相互激荡,但是我们的主旋律歌曲,以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真情实感深深的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田。因此,主旋律歌曲创作始终是我国歌曲创作领域一片纯洁而又灿烂的天空。

  《走向复兴》的唱响又一次证明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艺术追求。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走向复兴》无穷的艺术魅力。首先,我们看看歌词第一段。一开始“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就以一种充满活力而又自信的语气直接表达了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祖国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了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建设祖国的深刻含义。紧接着就是“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深刻的表达了党和人民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以及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副歌部分“前进,前进,向前进,挺起胸膛,何惧风浪;前进,前进,向前进,肩负民族的希望。”是号角、是信念、是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呐喊。歌词情绪激荡澎湃,意气风发。

  再认真分析第二段歌词,“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飞向太空驰骋海洋。我们是英雄的中华儿女,古老文明焕发新光芒。”作者用素描淡写的笔调热情的歌颂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历史辉煌,意蕴深远。“我们迎着胜利向前方,振兴中华我们理想。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准确的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崇高理想。思想和情感贴近群众,是百姓心声。

  我们经常感叹歌词难写,其实更难在于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一种精神、一种心境、一种意境,而不是难于语言和词汇华丽,也就是说歌词要用最通俗的语言说最深刻的道理和表达最深的情感。《走向复兴》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也许会有人认为《走向复兴》的语言近似口号,但是只要你细心体会,就会感觉到一股热流,就会感觉到歌词所透出来的一种精神和思想境界,就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歌词整体感觉是语言朴实而有力量和精神,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听就懂,回味无穷。这是写歌的最高境界。

  至于《走向复兴》的曲调,更是朝气十足、耳熟能详。我国的歌曲创作走到今天已完全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态势。人们不断的追求着用新的旋律来打动自己。因此各种风格的作品象雨后春笋,不断繁荣着我们的创作领域。同时,人们大众对歌曲的审美取向也日益趋向于多元化。但是作为艺术家必须有扑捉群众审美共性的基本能力。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血液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骨髓里,因此中国民族化的曲调是我们创作的根源,丢掉了这个根源,老百姓从骨子里不会接受,关于这一点,《走向复兴》的曲作者绝对充分认识到了。整个歌曲呈现出降E大调赋有朝气的色彩,乐句语气完全体现中国民歌的启、承、转、合特征。使得歌曲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习惯,能让百姓自然接受。在曲式上作者采用了极为振奋人心进行曲风格,催人奋进。

  有人认为现代的歌曲应该时尚、要出新,这是有道理的。实践证明,很多时尚的歌曲深受群众喜欢。如:这次入选36的《套马杆》等。所谓时尚不外乎体现在曲调新、唱法新、编曲新等方面。在此,我们非常赞同歌曲创作要不断出新的观点。但是就本次歌曲评选的宗旨来看,我们趋向于走传统之路。本次歌曲是征集歌唱祖国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人民好、时代好的歌曲,可以说是征集新时期能鼓舞广大人民的励志歌曲。基于这一点,我们的歌曲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有朝气的、有号召力的、能鼓舞人的。同时更应该是严肃的。要集中体现歌曲的娱乐性、群众性、艺术性、政治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还要考虑到歌曲的历史使命和历史地位,他是时代的见证,是必须代代相传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尊重我们的音乐传统,必须体现传统的个性。这一切的一切,《走向复兴》的曲作者也做到了。整个音乐一出来就具有非常明显的传统特征。可以说《走向复兴》的音乐里流淌的是中华文明的血液。

  评价一首歌曲的音乐到底好在哪里?本人认为首先要看他的音乐形象,再才有其他。一首好的歌曲的音乐形象是极其鲜明的。歌曲的形象既靠整体来塑造,更靠主题来刻画。这样才能给群众一听就留下深刻的印象。《走向复兴》的主题音乐形象鲜明,调式性质明显,风格特点突出,简单上口。为整个歌曲的音乐形象给出了准确的定位。主题音乐是 ……这个主题的出现,一下就呈现出了这个歌曲朝气蓬勃的进行曲音乐形象。歌曲在进行中不断重复运用这个主题的节奏型,保证了歌曲整体风格的一直性和整体情绪的递进性,是高手之举。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歌曲非常动听,但是就是记不住,不会唱,其实就是犯的主题不鲜明的错误。

  歌曲美一方面表现为旋律美,一方面表现为结构美,再才是表现美。旋律和表现我们暂且不谈,一首歌曲的结构美是很多创作者容易忽略的问题。歌曲的结构如物体的结构一样,也有“黄金分割”。主要表现为歌曲的曲式结构,一般来讲带副歌的二段落和带再现三乐段结构的歌曲情感表达直接,情绪对比鲜明,是歌曲的“黄金结构”,最容易被群众接受。《走向复兴》就是一个简单的带副歌的二段落结构,这一点作者做的非常明智。两段结构明显,对比鲜明,符合群众口味。我们有很多作家喜欢一味的追求旋律创作技巧,把旋律的发展写的相当复杂,结构也复杂,自我陶醉,结果只能得个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犯了群众歌曲创作之大忌。

  《走向复兴》为什么容易传唱?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作材料相当集中。创作歌曲要做到材料集中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的歌曲一首歌的材料可以写十首歌曲,这样的歌曲群众怎么能喜欢。《走向复兴》第一乐段首先是节奏材料相当集中,基本重复着主题的节奏,而且在第三乐句前部重复了主题。副歌也是如此,反复用了同样的节奏型和稍做变化重复了

  ……这个高潮句,这给群众记忆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一听就难忘。这也是《走向复兴》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这个歌曲的词曲搭配天衣无缝,词曲相得益彰。是说好词生好曲,好曲为好词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走向复兴》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创作技术方面。他最大的成功在于他的创作思想高度和创作思想境界、成功于敢于走传统之路、成功于他能准确的表达一种精神和气质。正如有关专家在评论时说:“《走向复兴》牢牢把握住了时代脉搏,表达了大众和时代的心声,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信念的方向和力量;歌曲既体现了对国家前途的坚强信念、对党的高度信仰,同时又将宏大的时代背景与个体生命的内在激情有机衔接,以真挚感情呼应着伟大时代,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我们不得不说《走向复兴》是高格独标、浑然天成的时代力作。

  (作者:陈君凡,系湖南文理学院音乐系教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