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如何评判流行唱法

来源:文艺报   编辑:乐音   2013-12-04 16:44:00

  在央视青歌赛评委打分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奇怪而有趣的现象:在为美声组打分时,十几位评委之间的分差最接近时大致在0.5分之内;为民族唱法打分时,分差偶尔扩大到2.0至3.0分之间;而为流行唱法亮分时,最大分差竟扩展至5.0分以上。

  为什么流行唱法比赛评分会出现这种“跟着感觉走”、“各以为是”的局面?因为美声有范本、有标杆儿,所以有比较、有鉴别,可以用相同或相通的现成尺度衡量。“民族”如今也有一套类似学院派的方法可以拿来考量,所以分差不至于太大。而在为流行唱法打分时,评委之间的评判就经常出现各行其是的现象。

  的确,有关艺术的评判永远不可能像体育比赛一样精确、客观,况且越是差异化、个性化的表现就越能提升多样性、丰富性的内涵与价值。因此,评委在面对符合自己口味的演唱时,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点儿主观倾向也是可以理解的。正是为了防止“跑偏”,赛规才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取其平均值。但是,如果在一场面对亿万观众的“公开选拔赛”中,评委们的审美意趣和评判标准竟然如此相左,经常“分裂”,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深思,甚至猜测:流行唱法的评分,是否也应该具有相对客观和量化的标准。

  令人有些困惑的是,个别评委对流行唱法的审美标准和评判意识还真就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演员必备素质的解读也尤为令人费解。例如,强调特色和风格是对的,但如果对周杰伦式的咬字不清也表示赞赏,就实在有点儿不对劲了。

  试想,如果选手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加辨识度,不惜故意用“坏嗓”、“哑嗓”或周杰伦囫囵吞枣式的咬字方式来演唱,这种人为的“风格”,会不会有东施效颦之嫌呢?

  在流行唱法总决赛中,有一道让评委发问,由选手排列有关演员素质要点的题目,其题面内容的大意和大致排列是:一、主流意识;二、演唱风格;三、技巧把握;四、人际关系。

  选手如何回答暂且不论,竟然有评委堂而皇之地表示主张把营造好人际关系排在前列,这就不能不令人们有点儿“匪夷所思”了。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一个成长型的歌手来说,这个“器”,究竟应当是重在“技巧把握”、培养“演唱风格”,还是应该首先拥有“人际关系”这块敲门砖呢?

  笔者以为,越是在专业性强的领域,越应当强调“术业有专攻”。一个歌手,如果把“技巧把握”、“演唱风格”这些关乎安身立命的基本建设都放在次要位置,而拿主要精力去搞人际关系,岂不是本末倒置?或许,正是由于主体意识的混乱,赛场上才有歌手把中国的、民族的、泥土的东西弄成蓝调的、摇滚的“转基因”唱法让人不好接受。这种过滤和肢解民族精髓方式的趋向和“创新”就很值得商榷。所以,有关本业的东西、学习的方向一定要明确,要敢于理直气壮地去坚持。

  关于如何秉持和坚守流行唱法的评判原则和道义精神,说到底,本人还是相信评委们的眼光和操守,不可能因为所谓的关系和面子因素而违心操作。如果还要进一步探讨演唱艺术的评判规则,倒觉得不妨借鉴一下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赏评方式,或许对此有所裨益。

  各种艺术门类之间虽不相同,但总有许多内在关联和特别的相通之处,之所以用“画”比“歌”,是为了跳出“庐山”,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其“真面目”。

  如果把美声唱法比作“工笔”,民族唱法就是“工笔”为主,“写意”为辅,流行唱法则是“写意”了。

  所谓“工笔”,要求笔笔到位,每一处交代都要有出处,每一笔描摹都要有来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对“写意”来说,更需注重情绪的呼应、节奏的贯通、意境的营造和蕴味的展现,但基本的用笔造型、构图规律等也决不能忽视。

  流行唱法也是一样,音准、音色、音质、节奏、强弱、情绪、变化等等,都是其内在的、刚性的、规律性的要求,而且事物的辩证法一向如此:越是自由,越要讲求约束,讲究内在的规矩和章法,这反而会对歌者在文化层次和艺术修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鉴赏者的文化储备、审美学养、艺术积淀和眼光磨砺进行的抽查与检验。

  鉴于此,笔者认为,流行唱法也好,自由唱法也罢,都并非无依可循,无章可守地随意表现。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流行唱法评委也像“跳水评分”那样,对运动员的起跳、转身、旋转、入水分段打分,但评委本身似乎也应当自觉调整一下凭感觉“定性”的概念,适当增加一些依规律“定量”的概念。而组织者为避免垄断性、排外性和圈子化及熟人效应的作用,更应当聘请那些人文情怀、审美意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都比较高的艺术家、学者来担当;甚至是否可以考虑给有专业素质的媒体和听众代表预留一席之地(至少可作“民意”参考),而不能让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专家”或者“终于熬成了婆”的“媳妇”来担当。

  如是,对中国流行唱法规矩的理解和评判才不至于贻笑大方,才更有利于歌手健康心态的培养与规范,中国的“自由唱法”才有希望“流行”到国际上去。  (张冠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